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佛山市禅城区机动车排放污染分担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调查佛山市禅城区固定源污染状况以及机动车保有量、道路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对2002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担率、不同车型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和道路污染物浓度分担率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量化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分担率计算公式,根据"重庆工况"下测试所得的重庆市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出了重庆主城区分车型机动车污染排放量及其分担率.结果表明,2007年重庆主城区道路机动车年排放CO、NOx、HC的污染分担率分别为80.0%、50.4%和54.3%,并且经过分析得出不同车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也有所不同,针对具体车型宜采用不同的尾气控制方法,本研究可以对重庆市城区机动车的污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分析宝鸡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宝鸡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2009 年宝鸡市区NOx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对宝鸡市区汽车尾气排放的空气污染、特别是NOx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宝鸡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建议和对策.结果 宝鸡市市区机动车尾气污染近年来不断上升,现已经成为宝鸡市区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汽车尾气中排放的NOx已超过空气的净化和稀释能力,市区空气污染从煤烟型向综合型开始过渡.结论 机动车尾气已经逐渐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宝鸡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和减少车辆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前,合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已占空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35.02%,整个城市已由原来的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排气污染快速转变.根据这一现状,合肥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发布了<合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为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提供了有效的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愈发严重的现象,文章通过计算合肥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得到合肥市机动车的排放特征以及不同车型的尾气分担率。结果显示:小型客车、大型货车以及大型客车是机动车尾气CO、NOx、HC的主要贡献源;小型客车在CO与HC的分担率分别达到了59.5%和53.8%;重型货车对于NOx的分担率为54.4%。为解决合肥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通过设置提高排放标准(high oil replacement,HOR)、淘汰黄标车(eliminating substandard vehicles,ESV)与发展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PTP)3种控制情景,结果表明,在2020年,对比基准情景(business as usual,BAU),HOR情景的消减率最佳,3种污染物CO、NOx、HC的消减率分别达到了28.8%、33.1%、26.3%。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尾气是目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东莞市机动车数量日趋增多,机动车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根据各种类型汽油车尾气检测数据,对不同车牌汽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为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居民出行状况估算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排放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获取北京市各交通方式分担率、人均出行距离等居民出行参数,并由此确定机动车总行驶里程并估算出北京市各种机动车污染物年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公交车、私家车和出租车的满载率分别为0.44,0.25和0.375,人均出行距离分别为8.5,24.0和10.0 km/人/次.北京市机动车(轿车和公交车)尾气HC、CO、NOx污染总量达106.57万t,其中私家车占污染排放总量的85.3%,出租车占12.4%,公交车占2.3%.  相似文献   

8.
王铮 《厦门科技》2013,(1):24-25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再次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下降的关注。随着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相关污染物排放也迅猛增加,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厦门市的空气污染类型已经由十年前的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变,2011年,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NO2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阐述了机动车尾气是造成重庆市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减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相关污染物排放也迅猛增加。厦门市的空气污染类型已经由十年前的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变。近年来全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连续几次排在全省倒数的位置,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开展全市在用车排放符合性和新车排放一致性检查工作.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1.
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宝艳 《科技信息》2007,(7):227-227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用机动车总量的爆炸性递增,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消耗越来越多,对空气的污染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严峻现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小城市也必然要面对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锦州市机动车污染状况、行政管理方式、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检测方法和治理、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叶灿辉 《海峡科学》2011,(6):103-104
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不断膨胀,汽车尾气污染将逐渐上升。该文论述了东莞市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空气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和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议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萍 《天津科技》2011,38(1):52-53
通过对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指出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提出了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法律的强势监督监管,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4.
作为低空排放的机动车尾气,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城市中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已刻不容缓.结合国内近期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状况,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模拟光催化路面现场工况,对泰州市道路典型路段机动车尾气污染环境进行调查。讨论了日照时数、月均气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的变化范围,分析了光催化路面后续研究的试验条件,检测了工作日和周末两个时段下交叉口与路段中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情况,研究了尾气中污染气体NO、HC、CO浓度随时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交叉口处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比路段中严重得多,在交叉口交通高峰时刻尾气中各污染气体的浓度也达到峰值。建议后续研究采用交叉口峰值浓度尾气的混合模拟气体,而非单一污染气体,以便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在交叉口范围内铺筑光催化路面,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防治空气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机动车尾气污染预测尚缺乏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式.根据华南地区气候特征,本研究选用CA-LINE4模型,对广州市街东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即街口至良口段)营运期间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预测计算.预测结果符合高速公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传输扩散的总体趋势,表明CALINE4模式应用于高速公路环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尾气是大气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臭氧(O3)等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牌机动车进行尾气现状监测基础上,对所排放的CO、HC两种主要污染物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比对,找出不同品牌车型尾气排放特性,对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尾气排放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给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根据2010年度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很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郜明  王丹丹 《科技资讯》2007,(25):143-144
近年来,随着全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攀升,机动车已成为这些城市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本文以广州为案例,探讨了我国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尾气对自然环境及人体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污染城市环境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机动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迅猛上升,控制难度也随之增大。文章分析了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法律体系现状,提出了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进行单独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