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淑芳 《科技信息》2010,(3):211-211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以说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此外,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文章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家庭教育资源对提高家长教育意识,重视家庭物质与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自编的家庭教育资源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客观性家庭教育资源在性别、学校类型和家庭来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性家庭教育资源在学校类型和家庭来源上差异极其显著,除在学业支持上男生低于女生外,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提示家长特别是农民工家长应该全面地为孩子(无论男孩女孩)提供良好的客观和主观性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王艺 《海峡科学》2005,(8):75-76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家庭中成人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并拥有终身学习的心理习惯,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略述了当代我国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长的责任以及成人教育对家长进行儿童心理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单亲家庭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亲社会性行为减少,产生攻击性行为,多疑、嫉妒,情绪消极、缺乏自信,情绪不稳、易养成双重性格.教育时家庭要有良好的教养方式、加强沟通;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主动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社会公众应给以理解和关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特别是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加,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有意的教孩子各种基础知识,甚至很早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特别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是我县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实践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中,孩子出生后,孩子最先接触是父母,这种关系的唯一性,决定了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孩子从出生到离开父母,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令孩子耳濡目染,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子女太多的爱。其实“太多”有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现代城市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锤炼以及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因此。“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灵”已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老头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到头来却遭到女儿的抛弃。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失败对现代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极具教育和启迪意义。家庭教育不应是无原则的爱,溺爱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影响健全人格塑造,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父母应通过正确的方式策略教育孩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孩子成才与否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孟母三择邻"、"岳母刺字"等都是很有力的例子.可见-个母亲,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心理面貌是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一是思想品德,一是智力才能。为了使孩子能全面的、健康的成长,家长不仅要发展孩子的智力,也要重视品德的培养。让孩子纯洁的心灵健康发展,不让幼小的心灵沾上灰尘,这实在是每位家长首先应该加以教育引导的重要问题。下面就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谈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子女是家长的天职。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贵英 《科技信息》2008,(21):282-282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新《纲要》将幼儿同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同时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就是加强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意识,让幼儿在渗透教育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学习共同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孩子是自己的希望.尤其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孩子几乎成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父母一般总是会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外,对他(或她,以下同)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与爱等心理上的需要.对多数父母来说,孩子的物质需要是看得见的,也容易给予满足;而心理上的需要,则不易被发现,并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要,因而不能常得到恰当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虽然家长都有把子女培养成才的愿望,但往往因教育不得法或家长素质不高而事与愿违.举办家长学校,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优化家教水平,有利于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丁虹 《甘肃科技》2001,17(2):36-36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帮助孩子成功不应该只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孩子的一种期望,更应该是一种责任.孩子的成功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又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本文提出了帮助孩子成功的九大要素,以供所有希望孩子成功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及发展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同伴交往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保持积极情绪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家庭教育、幼儿自身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对幼儿同伴交往都有影响。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父母需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鼓励孩子独立解决同伴冲突,并且注意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7.
约翰·纳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际公认的天才数学家、博弈论的创始人。纳什出生在一个经济优裕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纳什自小喜欢读书的习惯。与一般孩子不同的是,小纳什看的书籍里,没有白雪公主与小矮人,也没有丑小鸭和青蛙王子,有的是雷电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每个孩子都生长在家庭里,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的自律和身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以及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如何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苏钟 《科技信息》2013,(16):230-23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人物。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就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定位进行探索,寻找建立高职学生与父母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幼儿行为发展的萌芽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以孩子进步,大人退步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失时机捕捉典型的好的实例,培养幼儿正确的责任观;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付出小小的代价培养他们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观念.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具有社会责任心的社会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