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方法层次单一、保障层面较低、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现状,尝试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探讨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地与社保之间缺少转换制度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劳动力外流已使东北朝鲜族农村原本十分缺乏的社会保障资源进一步流失,而留守老年人出租土地,又使大部分土地收益被承包户所有,造成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土地换保障”是一种制度创新,利用土地收益来置换社会保障,有利于保护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进而实现从“土地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家庭分散经营”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大量耕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加之征地制度缺乏相匹配的安置措施、政府片面追求硬件城市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民陷于失地、失业的生存危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首先政府需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坚决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建立征地保障机帝】;再次,采用多种保障形式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建立“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失地农民的近忧远虑,促进城市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5.
论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户籍制度改革后,迁徒到城市定居的农民将失去耕地所能提供的生命波折期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城乡迥异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下,新迁入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容易忽视,因为这将影响城市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的福利和生存状态,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入手,分析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必要性,提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的“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玉栋 《创新科技》2014,(10):16-17
社会保障,保障民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建立全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以法律规定的全部“公民权利”,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事业建设、现代化的成败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庭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医疗、生育、精神慰藉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多样化、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大大削弱。由于受历史文化和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家庭保障本身的特殊作用,本文认为:新时期我们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家庭保障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邓耀 《科技信息》2010,(2):67-68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人权理论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与社会保障密不可分。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方面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平等地、实际地享有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9.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即建立了面向城市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与集体相结合、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因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对这种分化,学术界的提法不一,笔者称之为“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它的固化则产生了各种不利的后果。本文探讨了未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走向城乡整合的可选择的模式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易佳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8-10,18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由“国家本位主义”观念向“尊重市场主体意志自由”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诉讼领域中表现为诉讼模式的转变——从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建议取消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以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审判的基准,通过加强当事人诉权保障来制约和监督审判权。  相似文献   

11.
《上海信息化》2009,(8):88-88
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近日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为民生政策提供经济状况权威核对信息的支持性政务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会保障的项目和涉及群体不断扩容,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类型也日趋多样,核对难度越来越高,传统方式面临严峻挑战。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的成立,不仅增强了政府部门对居民家庭收入的核对能力,还大大提高了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了社会救助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中的角色转变,分为“学生→学生→员工”、“学生→员工→学生”和“员工→学生→员工”的转变模式。从职业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师资保障和环境保障等方面,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快学生角色转变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减震器”作用.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系统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供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得出了农村养老保障需求量大但有效需求不足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雷  靳刘蕊 《科技资讯》2007,(32):220-221
在深化改革与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保障的作用和地位日显重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多侧重于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评价和与世界各国保障类型、保障项目、覆盖面等各方面的分项横向比较.鉴于此,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任务出发,从一种新的视角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综合评价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改革,基本形成覆盖面广,保障水平低这一体现效率又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公平原则的体系.作为社会保障一部分的社会救济制度处处折射出美国人注重自我实现的传统文化.美国以覆盖广,保障低,救急不救穷为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给我国初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事关重大 ,不容忽视。1 关系到农地使用效率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中国为寻找农村经济获得再次飞跃的突破口进行各种尝试 ,但效果均不理想。在中国“人地关系紧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城市化”这两个导致“三农”问题的基本矛盾(温铁军 ,1997)的约束下 ,打破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吃饭专业”的经济格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历史的趋势非常明朗 :耕地向农业大户、大农场集中 ,寻求规模经济和…  相似文献   

17.
孙春香 《科技信息》2010,(30):I0022-I002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部分农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进而引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迫切。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渠道,探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新模式,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孙春香 《科技信息》2010,(10):I0010-I00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部分农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进而引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迫切。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发展的对策,探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新模式,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和实践模式的考察,发现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失地农民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失地农民基本生存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模式,试图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经无法填补庞大的农村社会保障需求的缺口。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来建设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避免出现依赖国家和社会救济的城填传统模式,鼓励农民走向互助。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进而从根本上增强农民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