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漪——《雷雨》中一个独特的悲剧灵魂,对于繁漪,情与爱使得她成为悲剧的主角。情爱对于繁漪是圣洁的,但是它却遭到了背叛,因为背叛而享受狂欢的快感,可是梦终究还是会因"黎明"的到来而苏醒。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中的繁漪就是一个最复杂,最有"雷雨的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她困守在无爱的婚姻牢笼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虽然努力抗争过,但在情人虚伪、苍白的爱情表白下不能自拔而最终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从个性解放与社会现实、情欲与个人以及个人在社会与情欲之间的尖锐冲突,探寻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蘩漪是一个复杂的人格形象 ,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4.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中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相似文献   

6.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周萍在《雷雨》的故事脉络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不仅推动了剧情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而且是造成繁漪、四凤以及整个家庭悲剧的最直接动力。无论是着眼于精神因素还是伦理因素,周萍是个始终在挣扎抗争的人物,他两次乱伦并反抗失败的痛苦体验才真正体现了剧作家的创作意图———生存的焦虑,存在的荒谬。  相似文献   

8.
壮族民间叙事文学与壮族当代小说悲剧作品中 ,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悲剧形象 ,这些悲剧形象的审美特色呈现很大的差异 :在前者中塑造得最生动、最有特色的是英雄形象 ,人物性格单一 ,呈现出单纯明朗的美学特征 ;后者以描写具有优美品格的普通人为主流 ,人物缤纷繁杂 ,性格复杂多样 ,给人予繁富的美感 (英雄人物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古代悲剧与希腊悲剧产生的时代及不同的主题、人物、结局进行了比较,并简析了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否定了中国古代无悲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从悲剧人物自身寻找悲剧产生的原因,这开创了西方悲剧观的一个源头,也和中国悲剧观区分开来。我们清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不但可以梳理出西方悲剧理论发展的线索和源头,而且可以比较中西悲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莎士比亚笔下典型悲剧人物——“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总结和概括了三种悲剧冲突类型,但他提倡悲剧表现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而冲突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人物作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水恒正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离骚》是一首诗,也是一部悲剧;其悲剧美主要体现在那位叙事抒情的主人公身上。《离骚》的主人公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不仅体现了悲剧美的共同本质,也有自己的特色,对中国的悲剧创作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分别讲述了两个行动中的英雄如何与命运、与社会相抗争的故事。透过这两个表面相似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两种悲剧的分别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现念,是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命运悲剧;而《天龙八部》乔峰的悲剧则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观,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6.
西方悲剧侧重于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由人物的行动和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情节来展示人们对人性最底层、最深刻的自我剖析,是一个由人物的外部行为向其内部心理发展的表现过程。中国的悲剧则是以理想化的表达而又虚构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现实生活实景和描述人物对其悲惨命运的抗争,是一个由展现人物的个人行为表现整个时代风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周舵  罗海峰 《科技信息》2008,(11):255-255
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具有西方传统的个体受难、抗争的内涵,悲剧冲突具有西方历史—现实感和东方道德感,而悲剧效果的含蓄与中和则有更多的东方色彩。  相似文献   

18.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个人的毅力与其内心的冲突赋予了影片《立春》浓郁的悲剧色彩。该影片的人物与社会、人物与自我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悲剧美。影片主人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渺小和无助的 在他人的目光中是变态和另类的 在自我的内心中是孤傲和矛盾的,这些关系的错综交织奠定了《立春》的悲剧美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美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208-208,210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文章解读莎士比亚作品正是通过悲剧人物心灵内在化倾向,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病态心灵表现社会异化、畸形和危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