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文化干预下的近代侦探小说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在近代出现的译作——1896年《时务报》初译本、1903年“绣像小说本”、1916年“中华书局全译本”的分析,说明近代侦探小说翻译在叙述视角、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几方面均受到本土文化的干预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 ,“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 ,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 ,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 ,“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3.
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古典小说,它们在作者情况、成书过程、思想观念、素材来源等方面有若干相似处,而在取材立意、形象塑造、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则明显地不同。其中,两书对待史实的差异所显示出的历史小说化的突进,反映了当时作家对小说艺术审美特性认识的深化;而围绕“历史的小说化”还是“小说的历史化”的争论,是我国古代小说演进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提出的“文法”?胡适等认为是“八股流毒”的表现,至今人们对它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辨析,说明金圣叹提出“文法”论,不仅表明他对《水浒》的卓越艺术见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进一步觉醒。金圣叹的“文法”论,是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贵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的小说语言经历了从“本色”到以多种技巧强化艺术表现力的转变。其中,与简洁“背道而驰”的繁复叙述,以内在含义扭转表层语义的“悖反叙述”,有意“越轨”的句子组合方式,以及巧借声韵的婉约传达意味与情趣等特点,构成了萧红后期小说文体的独特魅力,也显示了萧红在小说语言艺术上的探索与变化。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著名讽刺小说,其在构词方面颇具特色。该文通过共时历时角度对《儒林外史》中名词加后缀“子”的结构、动词加后缀“子”的结构、名量词加后缀“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儒林外史》中带后缀“子”的用法明显带有江淮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本的形式经营和内在精神诉求在以苦思者出现,以叛逆者前行的墨白小说探索中是一致的,通过对早期小说《红房间》的分析,认为墨白小说文本在四个方面即对心灵域地的寂寞探访、情绪化的两套笔墨、以“民间立场”抚摩历史与现实、小说世界的域定性与神秘性显示了作家的艺术独特性,特别是“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将是墨白小说文本的“顽症”。  相似文献   

8.
苏轼《艾子杂说》叙事有法。对于虚构的“单层语义结构”小说,苏轼善于通过叙事制造“震惊体验”,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对于“复合语义结构”小说,苏轼以“改写叙事”和“还原叙事”两种模式实现对历史和传说的“再叙述”与“再阐释”。《艾子杂说》中的叙事特征与“妙悟”的文学传统、禅悦之风的盛行和疑古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文本的形式经营和内在精神诉求在以苦思者出现,以叛逆者前行的墨白小说探索中是一致的,通过对早期小说《红房间》的分析,认为墨白小说文本在四个方面即对心灵域地的寂寞探访、情绪化的两套笔墨、以“民间立场”抚摩历史与现实、小说世界的域定性与神秘性显示了作家的艺术独特性,特别是“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将是墨白小说文本的“顽症”。  相似文献   

10.
一、概叙50年代法国文坛跃入了“新小说”这一流派,阿兰·罗伯—葛利叶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称为新小说派的宣言。《嫉妒》这部中篇小说写于1957年,题目“嫉妒”似乎显示了这个中篇是属于心理分析的作品,实际上这部作品是对传统的心理分析主题的更新。小说取消了心理分析,但重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保留着他们的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小说叙事学的角度说明金庸《雪山飞狐》的叙事技巧;(一)叙事视角;(二)叙事结构;(三)叙事时空;从而揭示其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叙事艺术,显示它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嘉莉妹妹》被美国文学史家誉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小说第八章开头的一大段插话式的评论被誉为德莱塞的“自然主义宣言”,历来引人注目。本文聚焦于这一大段文字,从哲学角度透视其深邃内涵,评析作者早期的自然主义信念,由此可见德莱塞对人类本性所作的种种严肃的思考。《嘉莉妹妹》小说以此为主题,大胆而真实地演绎了“灵”与“肉”的激烈冲突,充分显示出该小说的超前、现代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叙述中的“移位”是一种效果奇特的叙述方式,当代小说《蝇王》在表层叙述结构及深层理念中对十八世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移位”性叙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及社会历史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诗学的理论,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探索了萧红《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认为,正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吴妍人的“破除迷信之作”《瞎骗奇闻》,在1960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二卷》(阿英编)收入时,称其发表于1904年,而在1990年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则说明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绣像小说》第四十一号至第四十六号载。”  相似文献   

16.
《泪珠缘》是晚清典型的“仿红小说”,叙事艺术上采用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结构,在故事情节上运用线式情节结构,在人物形象上也借鉴了《红楼梦》,并融合了晚清特有的时代特色,是一部优秀的家庭小说。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创作于1932年的《她是一个弱女子》(以下简称《弱女子》)在他的小说中算不上佳作。作者自己是这样评价的:“这一篇小说,大约也将变作我作品之中的最恶劣的一篇。”后来,他在《沪战中的生活》中又对创作《弱女子》的意图作了说明:“我的意思,是在造出三个意识志趣不同的女性来,如实地描写出她们所走的路径和所有的结果,好叫读者自己去选择应该走那一条路。”因此,理论界对《弱女子》的评论和研究,大多取  相似文献   

20.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用文言写成,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试从主题表现、情节结构方式、人物形象塑造、美学特征等方面考察《怀旧》的现代小说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