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着重讨论自然语言中预设的实质与表示。传统的逻辑预设缺乏表达力,而语用预设又不够准确,难以操作;逻辑蕴涵比逻辑预设表达力更强,但是需要改造。预设概念不必纠缠于真值条件,可以用可能世界的概念处理语句的真值,用Lambda演算来表示语句的预设。  相似文献   

2.
自然语言复合句中的条件句、选择句和并列句,分别对应经典逻辑的蕴涵式、析取式与合取式。基于蕴涵公式确立的经典命题逻辑产生了所谓"蕴涵怪论"问题,而在经典蕴涵公式基础上构造的各种逻辑系统也出现了如"道义悖论"、"逻辑万能"等各种疑难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蕴涵公式不同于自然语言的条件句,确切说,"蕴涵"并不是对条件句的贴切抽象("析取"和自然语言的选择句也有类似问题)。我们注意到,从当今DRT等动态语义学对自然语言条件句分析的独特视角,可以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第一位探讨预设问题的是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此后,预设一直是语用学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要深入了解预设,有必要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来区分预设、蕴涵、断言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利用预设或进行预设分析能够推断言外之意、进行有力的反驳、进行技巧性的交谈以及创造言语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4.
斯特劳森在语境条件下,根据意义和指称理论对句子的预设进行了探讨,他的逻辑预设既是语义的又是语用的;他认为预设和蕴涵是有区别的,当预设不存在时,句子既不真也不假。由此可以看出,斯特劳森的逻辑预设理论明显是三值的。  相似文献   

5.
何华 《科技信息》2010,(34):I0167-I0168
90年代以来,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特指企业简介)的翻译研究和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仅表现在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上,还表现在研究的范围上,包括翻译技巧或原则探索研究、评论性研究、语言学理论下的研究和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国内研究还存在着理论认识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脱节,语料陈旧等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理论、语料,研究视角等各方面去拓展。  相似文献   

6.
情景喜剧因为其诙谐幽默的言语而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生活大爆炸》中的语料进行分析.根据语用预设的主观性、隐蔽性、合适性、单向性和共知性的特点,从巧置预设、曲解预设、取消预设、误解预设和更换预设等语用预设策略来解释《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产生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然语言离不开模糊这个客观属性,模糊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类别的立法语言也不例外.作为法学视角的补充,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在语义场理论框架下,采用中美立法中的语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立法语言中模糊现象,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对立法模糊性的认识和理解,利于立法主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立法观念,利于执法者、司法者、社会大众更准确地理解各种法律法规,从而正确、有效地加以执行、使用和遵守.  相似文献   

8.
无关语获取与语料聚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剔除无关语及语料聚类对提高自然语言理解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自然语言理解的预处理关键技术.鉴于无关语在语料中存在明显的特性,本文通过种子无关语推导出强无关语,并依据强无关语识别并导出新的无关语;然后,基于2-gram构建句子之间的相似性,利用层次法对语料进行聚类对QA语料进行问题相似的聚类.最后,通过识别的新无关语实验及语料聚类实验,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任福海 《科技信息》2010,(32):178-179
预设作为话语的先决条件,将信息隐藏在实际的语言结构中。它要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才能推断出来,对交际双方的话语理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简要回顾了预设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预设的特性,并以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语料来分析各种预设在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于群 《科技信息》2011,(18):I0145-I0145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具有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对近几年自然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实践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中翻译的模糊性作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1.
预设与蕴含     
该文指出预设是前提、先设,其特点是在句子被否定后仍然保留,具有不可否定性。并提出蕴含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讨预设和蕴含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区别。  相似文献   

12.
陈建萍 《科技信息》2008,(35):304-304
语言预设能解释语言中语义与语用之间关僚的问题,本文运用语言预设的原理,对〈红楼梦〉中的称谓语中存在的语言预设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角度对红楼梦称谓语作出语言学诠释。  相似文献   

13.
言语幽默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反映。不协调论(Incongruity Theory,亦称乖讹论)是幽默研究中的一个有影响的理论,它认为不协调是幽默生成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说来,语用预设具有一个共同基础,但该共同基础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近似的概念。语用预设的这些基本特点使其成为不协调的一个来源,同时也是幽默生成的机制之一。文章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英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进行探讨,以为幽默的鉴赏和创作提供一个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几种预设投射理论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快速节俭启发式,用比较系统的决策过程来解释预设投射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无知决策"和"取最确定"启发式的配合已经足以解决预设投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美国新闻语篇亦如此,其实际的新闻操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文章以语用预设理论为切入点,从信念预设、观点预设和事实预设三个方面剖析了美国新闻语篇字里行间所隐含的主观倾向性,旨在揭示美国主流媒体操控社会舆论的"说客"本质。  相似文献   

16.
语用预设在广告中应用广泛,对广告成功传递交际意图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关联理论分析了广告中语用预设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科学预设是作为科学活动的不证自明的前提的观念。其合理性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历史主义,再到自然主义的变化过程。科学预设是科学理论建构的主导因素,也是科学合理性的普遍性原则和标准建构的前提或指南,科学哲学应提供一套高层的科学预设来指引科学活动,而不能因为预设的可误、可变化而否定其合理性。科学预设不仅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侦查讯问,也是法庭审判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有限理性理论长期以来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研究,语用预设的研究也主要限于语用学领域内。本文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对文化预设进行研究,揭示文化预设的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文化预设的运用也只能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文化预设的效果,而不是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预设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预设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认知分析和解释,为预设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