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在水工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有不良围岩段的施工处理技术方案的制定,这是施工的关键。笔者结合隧洞施工技术经验,对断层、破碎带、塌方、冒预、地下水涌出等不良围岩情况处理方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任德玲 《科技资讯》2013,(32):48-49
本文通过结合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隧洞施工实例,针对隧洞开挖断面大,局部地质条件较差特点,如何确保Iv围111岩段在开挖期的围岩稳定和施工期的结构稳定是本隧洞开挖关键。因此,对洞室较差围岩开挖采用减小钻孔深度.减小装药量的施工方案,同时开挖过程中加强支护,开挖后及时跟进喷锚等安全支护。  相似文献   

3.
赵国栋 《科技信息》2013,(3):454-454,468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软弱围岩隧洞施工特征及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地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预防软弱围岩隧洞施工安全问题的相关技术,期望使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喻常华 《科技信息》2011,(4):311-311
在隧洞开挖施工中围岩类别相对较差,特别是隧洞涌水较大,经常出现坍塌的现象,致使开挖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隧洞开挖施工中时常遇到断层的开挖,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根据以前隧洞开挖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处理方式,对不良地质条件开挖支护施工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避免造成更大的塌方和损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草峪岭隧洞各类围岩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在隧洞开挖时应重视的主要施工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毅  朱寿增  顾展飞 《科技信息》2011,(7):I0089-I0089,I0418
地下洞室是水电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形式,它往往是工程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因而对隧洞工程的围岩施工有着很高的要求,尤以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判定及控制最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隧洞围岩分类的研究现状,列举了现阶段常用的技术方法,并指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对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瓦屋山电站引水隧洞地质条件较差,Ⅴ类围岩占隧洞总长的40%,在施工中遇到多处围岩失稳和塌方,通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了安全、可靠、无后患,施工经验值得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沃代二级水电站工程引水隧洞全长6226.739 m,为工程局施工史上最长隧洞,具有隧洞长、断面小的特点,且围岩地质情况较差,雨季地下渗水量大,在施工中存在空间有限,交叉工序多,大型机械无法运用,施工难度大,本文主要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研究总结,从施工优化角度对沃代隧洞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龙开口输水隧洞工程15号隧洞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隧洞的整体支护方案以及塌方段的支护方案.15号隧洞地质条件处于破碎围岩带,因此在穿越复杂地层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是锚喷法支护方案.本文从锚喷法在支护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加固机理出发,分析了加固结构对围岩的治理效果,并对施工中坍塌地段具体支护方式做了详细说明.该隧洞中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塌方治理方法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围岩支护加固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沙湾电站引水隧洞一次支护后隧洞围岩严重变形的处理方法为例,应用随机锚杆和花管锚桩两种形式施工部署,在严重变形隧洞施工实施中根据试验曲线进行控制,相比较,花管锚桩保证了锚桩固体的可靠性、安全性,控制围岩严重变形,作为岩土加固和结构稳定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建设中,降雨入渗极大影响着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本文利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极端降雨条件入渗与黄土沟壑区隧洞的开挖扰动耦合影响下围岩的变形和渗流场演变规律,通过Plaxis3D模型对降雨入渗下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特性、初期支护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显示,降雨等级越高,围岩孔隙水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对围岩的稳定性越不利;降雨入渗与开挖扰动会加速土层中渗流场和应力场的重分布过程;基于沟道的汇水特性,隧洞围岩含水率在最初5~10 d呈台阶式增长,拱顶、拱腰和拱趾处的最大变形为17.8 mm、28.2 mm、24.6 mm,最大剪切应力为175.3 kPa、182.5 kPa、150.6 kPa,降雨结束约15~20 d围岩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收敛至特定值,但围岩的应力持续增加,为避免围岩发生塑性变形,故可在15~20 d进行二次衬砌支护。本次研究结果可对极端降雨期黄土沟壑地区隧洞施工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隧洞监控量测方法无法测得由隧洞提前开挖扰动所产生的位移和未及时安装监测设备所损失的位移,因此隧洞围岩变形不能准确预测,基于全位移理论,提出了隧洞开挖过程中损失位移、超前位移和围岩内部变形全位移的计算方法. 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隧洞开挖.研究结果表明:隧洞开挖全过程中,围岩内部位移变化曲线呈S形特征,即分为初始增长、快速增长和稳定收敛3个阶段;掌子面空间约束效应的影响范围大致在前后4倍隧洞直径内;数值模拟中超前位移与全位移比值即围岩超前位移比,计算结果为0.3~0.4,与工程现场围岩实际变形规律相符. 因此,所求得的围岩内部变形全位移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为后续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内部变形全位移的计算,以及预留变形量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隧洞围岩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理论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理论,探讨水工压力隧洞围岩变形规律,推荐了圆形隧洞弹性抗力系数与拉伸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恰当地利用围岩拉压不同模量比,调整支护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持能力,从而为隧洞围岩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对深埋软岩隧洞的围岩稳定影响较大,遇水软化将是威胁隧洞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软岩遇水软化效应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围岩参数的弱化,不同围岩参数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大小将成为研究重点,则有必要对其围岩参数敏感性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某深埋隧洞工程绿泥石片岩洞段为工程实例,简述了绿泥石片岩遇水软化问题,重点引入区间分析法和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的结合对其围岩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参数敏感性区间分析相对适合软岩工程,得到的结论与实际工程拟合的较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软岩结构设计、施工监测、实验设计、灾害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位以下土质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是关系到施工安全的重要问题。对于地下水位以下土质隧洞,一般均采取紧跟掌子面的支护方式,采用洞内抽水及井点降水措施。遇到抽水不当或长期停工时,隧洞完全浸泡,洞周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及支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建立数值模型,该文通过隧洞浸水前后监测变形值反演围岩参数,利用岩土工程软件FINAL进行衬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卓战伟  张维熙 《科技信息》2009,(12):133-135
糯扎渡水电站右岸3#导流隧洞堵头段,主要为Ⅳ类围岩,且导流施工工期紧,能否安全、快速地完成该段混凝土衬砌是施工的关键与难题。施工中采用了有效混凝土浇筑手段,有力地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及工程安全。3#导流隧洞堵头段混凝土施工技术对目前的地下隧洞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政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296-296,F0003,F0004
阐述了水工隧洞千枚岩区地段采用的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应根据围岩情况而做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隧洞开挖施工中,“钻爆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Ⅳ、Ⅴ类围岩来说,采用“钻爆法”的光面爆破效果并不理想,并且爆破对围岩的扰动不利于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针对沙湾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锤击法”或“钻爆法”与“锤击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而且又能降低施工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收到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引水隧洞围岩变形受地质、施工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特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隧洞收敛测值终值预测的BP网络模型,并应用MATLAB进行BP网络设计和程序编制.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所建立的BP网络模型进行围岩收敛变形预测,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考虑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的情况下,以深圳大鹏半岛支线供水工程(沙湖~葵涌段)为背哥,用Flac数字模拟软件分析了隧洞围岩压力的分布及在衬砌上产生的应力,提出了在不同围岩、不同埋深情况下的隧洞衬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