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NASA(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自2004年抵达土星以来,一直在环绕土星的轨道上运行,持续不断地对它进行观测,向我们发回了关于土星和土星环,以及它的最大卫星土卫六及其他卫星的非常详细的资料。这里特别提供卡西尼所拍摄到的土星和土星环以及土星卫星的若干幅精美图片,供读者欣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正>NASA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已于2017年9月坠入土星大气层。通过卡西尼号在最后时刻传回的测量数据,科学家们推测出土星环的质量和年龄,发现土星环的形成可能比土星晚得多。该论文已于2019年1月17日发表在Science上。关于土星环的形成原因,科学界一直多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土星环与土星一起形成于45亿年前。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土星环其实非常年轻,是由土星捕获的柯伊伯带小天体或者彗星变成碎片后形成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后一种观点。卡西尼号在坠毁前曾在土星与土星环间穿梭22次,通过其飞行速度和轨道的变化情况可推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1,(11):34-35
自2004年"卡西尼号"进入土星系统后,这枚土星探测器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以及它美丽的环和众多卫星。2010年,"卡西尼号"延长了它的观测任务,它将一直工作到2017年,这也是这枚探测器第二次延长太空任务了。"卡西尼号"不断地给科学家们带来惊喜,人们不仅对土星环,也对土星的卫星有了日益深刻的了解。科学家们意识到,原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已经在太空工作20年的"卡西尼"探测器在土星大气层中坠毁,光荣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卡西尼"1997年10月15日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沿途造访过金星、地球、月球、木星等,并于2004年抵达环土星轨道。"卡西尼"曾22次穿越土星与土星环之间,此前从未有人类探测器从土星和土星环之间穿越。"卡西尼"收集了许多重要数据并拍下众多珍贵照片。科学家依据这些信息,已发表了约4000篇科学论文。美国宇航局还依据这些信息设计了前往木卫二  相似文献   

5.
<正>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最后一次飞掠土星时传回的图片显示,有5颗微小卫星在土星环中安家落户。这几颗不同寻常的微小卫星表面覆盖着来自土星环的物质,以及由土卫二Enceladus喷发出的冰粒。论文已于2019年3月28日发表在Science上。研究人员发现,微小卫星的表面呈高度多孔性,这进一步证明它们是由土星环中的物质分阶段沉积在高密度核心上形成的。核心可能是大质量天体解体后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5年11月末,已经发现土星的卫星有47颗。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围绕土星飞行.不断拍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土星卫星的清晰图像。根据这些图像。我们知道了以前不清楚的这些卫星的表面形状以及其他情况。本文以土星的卫星为重点.介绍卡西尼拍摄到的珍贵图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05,(6):50-50
据新华网洛杉矶5月23日电文,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23日称,正围绕土星轨道飞行的“卡西尼”飞船,借助无线电波首次探明了土星环的结构。它向地球发回的无线电波,还让科学家首次“看”到了最神秘的土星B环。土星有7个主要的光环,其中的B环,此前的探测飞船从来没有“看”清楚它的结构。而这次。卡西尼”发现,B环确实与众不同。它本身包含几个宽度为几百公里的环带,物质密度各不相同,而其核心部分是一个宽度达5000km的厚环带,其中所包含的物质,密度是相邻的C环的4倍、A环的20倍。  相似文献   

8.
视觉     
正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2016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其主要目标是帮助科学家了解木星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已向人类发送了大量的探测材料。近日,NASA发布了高清晰的木星照片。这张照片由"朱诺号"在2020年2月17日拍摄,公民科学家Gerald Eichstdt处理。当时飞船对木星进行了25次近距离观察,拍摄时距离木星的高度约为2.5万公里,拍摄地点是木星的北部。  相似文献   

9.
跃动的土星     
NASA(美国宇航局)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于1997年10月发射,2004年7月飞抵环绕土星的轨道,现在仍不断向地球发送着关于神秘的土星及其卫星的图像。下面,我们将从近年发表的图片中精心挑选一部分给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银河通讯社重磅新闻:据地球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太阳系著名观光景点之一、被地球人誉为"最美丽天体"的土星环,即将在不久后消失!消息一出,银河系居民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行动,奔赴太阳系,有的只为最后一睹土星环的风采,有的则带齐了全套研究设备,打算搞清楚一个问题——土星环究竟要去哪儿?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05,(11):56
美国字航局“卡西尼”项目科学家近日说,正存土星附近探索的“卡西尼”飞船拍摄到土星的卫星——土卫二上冰屑和尘粒喷发的奇景,这些图像显示出土卫二是一颗地质上很活跃的卫星。土卫二大气层聚集在南极附近.主要由水蒸气组成,而南极地区恰恰是物质喷发的主要源头。波尔科等人认为,使土卫二如此活跃的能量,很可能是它内部放射物质衰变产生的热,或足在引力波动下形成的能量,而且土卫二喷发的冰屑等,是土星E环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3日,英国威尔特郡最近出现了一个直径达200英尺(约61米)的麦田怪圈,但与以前所出现的麦田怪圈所不同的是,这个"怪圈"的图案是三维立体的。这一最新图案是史蒂夫·亚历山大和作家妻子卡伦拍摄到的,他研究麦田怪圈至少15年了。亚历山大夫妇说: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7月,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正式开启对木星的探测任务。2017年5月25日,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与大家分享了最新的木星照片和研究成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朱诺号飞掠木星两极时拍摄的极地顶部照片。右侧图片为朱诺号拍摄的木星北极地区局  相似文献   

14.
庞之浩 《科技潮》1998,(8):45-46
美国航宇局(NASA)今年2月10日公布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新拍摄到的星体爆发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超新星1987A释放出来的高速中微子与环绕超新星的巨大气尘环相互作用时的壮观场景。这一结果对加深了解恒星的形成、演化和衰亡过程及超新星的外围结构意义重大。此举也再次显示了空间望远镜的神通。人类早已认识到,地球大气层阻挡了来自天体的绝大部分辐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无线电波段能够通过它。因此在地面上使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NASA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在系外行星WASP-107b的大气层中探测到了氦气。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之外的大气层中发现氦元素。该研究已于2018年5月3日发表在Nature上。氦是宇宙中除了氢之外最常见的元素,也是木星和土星等气态行星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早期理论推测,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特别是延伸至宇宙中的逃逸型  相似文献   

16.
科学触角     
正"黎明"号谷神星再揭秘整个2015年,随着NASA的"黎明"号探测器不断传回其拍摄的谷神星(Ceres)照片,科学家们对谷神星,这颗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矮行星的兴趣也不断高涨。特别是其表面陨石坑中异乎寻常的亮斑,科学家们早先怀疑这是一种反射率极高的物质,很可能是冰,反射了太阳光造成的。不过,德国科学家Andreas Nathues的最新研究表示,这些亮斑更像是一种盐——六水硫酸镁,并根据亮斑的分布特点推测谷神星的地下有着冰盐层。撞击使得  相似文献   

17.
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漂亮且最具魅力的大行星。最近一年多以来,这颗大行星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人类探测土星的使者"卡西尼"号正在围绕土星运转。目前,"卡西尼"已经为我们发回了有关土星家族的大量信息和图像。这里的几幅图片就是"卡西尼"发回来的,你瞧,多漂亮啊!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东部时间9月15日上午7时55分,"卡西尼"号宇宙飞船以极超音速坠入土星大气层,经几分钟熔解后化为灰烬,最终与美国宇航局失联,就此结束了13年土星探索的"卡西尼"时期在星际飞行13年之后,"卡西尼"号没有足够的动力改变航行方向,为了避免它坠入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土星卫星上,科学家们决定让它在土星大气层中坠落陨灭。  相似文献   

19.
<正>阿波罗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一对“旅行者”号飞船正飞往太阳系外层。“旅行者”1号完成了飞往木星和土星的使命,现已飞离太阳系。“旅行者”2号飞船,也飞过了木星、土星,将于1986年1月与天王星、1989年8月与海王星相遇。从图右测可见,在一悬臂上,装有摄象机和其他需要定向的仪器。位于中心的重要器件,是直径为12英尺的高增益天线,供飞船与地面控制站间的通讯联络。紧接于下的是一光亮的金盘,上面记录了“地球之音”和地球的图片。“旅行者”号飞船由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实施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