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2.
外星狂想曲     
正科学家正在搜寻比以往发现的任何系外行星都更奇异的行星。这里介绍的是其中5类可能即将浮现的奇异行星,但迄今为止,它们依然存在于科学家的想象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可以确定存在的行星就只是太阳系里的行星。但随着环绕脉冲星(巨恒星爆发后剩下的、依然在燃烧的灰烬)运行的首批系外行星(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被发现,并且很快又发现了非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1987A的近400年来最近的一次超新星于1987年2月23日在大麦哲伦云处爆炸,这一事件引发了持续至今的超新星热。好几项发现表明,无论是褐矮星抑或是行星之类的亚星体都是说绕太阳以外的恒星旋转的。有报告说,从外表上看星系是如此远古,以致它很可能就是原星系(出现在宇宙膨胀的初期),而星系就是在那时形成的。位于球状星系的第一颗脉冲星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有液态水的类行星是何时在太阳系里最初形成的 ?天文学家普遍认为是在行星演化的早期 ,或许是在太阳周围第一批物质块形成后 2 0 0 0万年的光景 .这种假设是根据一种称为碳酸盐的矿物存在于像小行星这样的原始太阳系天体中的事实 .据认为 ,这些碳酸盐已经在液态水中形成 ,而液态水仅存在于大的类行星天体上 .然而 ,最近的发现可能要修正这一假设 .  使用欧洲空间局的红外空间天文台(ISO)资料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第一次检测到太阳系外侧的碳酸盐 .在两颗濒临死亡的恒星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碳酸盐 ,而在那里是不可能存在大行星的 ,说明碳…  相似文献   

5.
<正>孤儿行星一直倍受天文学家关注,它们都是一些不受任何恒星束缚、在太空中漫游的"孤魂野鬼",也代表着宇宙中未能形成恒星的神秘天体。由于它们不环绕恒星旋转、反射光线非常少,因此在过去15年里,人们只发现了50颗孤儿行星。但天文学家却在最近发现,这些流浪行星除了能独立形成或是从一个行星系统中喷射出来外,还可以从由灰尘和气体构成的球状星云中产生。而在宇宙中,球状星云的数量非常多,且一个球状星云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因此,孤儿行星的数量可能将会远远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们已发现在一颗脉冲星周围有行星存在,现在他们正努力设法阐明:这些行星是怎样经历改变它们母星的剧变而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已获悉,太阳系行星的气候和气象型式都受到创造地球环境的那许多相同物理过程的驾驭;恒星由气体云形成,并且最终在寂静的孤独中或在壮观的爆炸中死去;大部分普通化学元素都是在恒星爆炸中创造的;恒星在分离的星系中集聚  相似文献   

8.
奥秘     
银河系里有数以千亿的恒星,其中可能存在多少个文明?这要看下述问题的答案:所有恒星中带有行星系的恒星占多大比例?一个行星系里多少行星有生物圈?多少生物圈真正适合生命诞生?生命发展出智能的可能性多大?智能生命有多大比例尝试与其它星球沟通?文明的平均寿命有多长?有些问题可以靠天文观测来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比如在恒星总数方面,银河系中仍不断有新恒星诞生,更广泛细致的观察可以更好地判断恒星形成的速率。行星本身不发光,因此太阳系外行星很难观测,但科学家仍通过引力等线索寻找它们。奥秘  相似文献   

9.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4-24
褐矮星质量太小不能成为恒星,但是按照传统的分类也不能将其分类为行星,它们一般都是孤立的。不过褐矮星同时具有恒星和行星的一些特征,而且它们的质量也处于行星和恒星之间(从10个木星质量到75个木星质量不等)。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褐矮星可能掌握着恒星和行星形成的线索。过去的5年时间里在太阳系附近以及在年轻的星团中发现了几百颗褐矮星,由此天学家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的理论暗示,一颗年轻的恒星或许会对另一个发展中的恒星系统猛拽一把,从而使得围绕它们的行星以一个倾斜的轨道运转。这一理论可能也解释了就在家门附近的一个存在已久的谜——为什么地球轨道相对于太阳赤道倾斜了7°。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有了关于第一颗"热木星"的惊人发现,这是一种近距离环绕其母星运转的气态巨行星。为了解释这一奇异的发现,理论学家提出,行星形成时距离恒星很远,但后来通过曾环绕恒星的由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原行星盘运转而逐渐向内迁移。在这种所谓的盘迁移过程中,行星依然停留在原行星盘中,因此其轨道的倾斜程度与母星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2):28-29
太阳系是由一团弥漫的气体星云演化而成的,那么,在太阳系外的一般恒星周围也有气体/尘埃云吗?它们能形成像太阳系这样带行星的恒星系统吗?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4,(2):4-4
正科学家最近运用新技术获得的探测数据暗示,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400光年的行星"开普勒-78b"是一颗"不应该存在的"行星。这颗炽热的熔岩世界距离其母恒星不到160万千米,每8.5小时就环绕母恒星一圈。按照现行的行星形成理论,在如此靠近恒星处是不可能形成行星的,而行星形成于别处之后也不可能迁徙到这里。"开普勒-78b"  相似文献   

13.
宇宙中一团巨大的气体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坍缩,这时候年轻的恒星就会在此诞生,随即行星的形成过程也开始演化了。但并不是所有气体云的形成过程都如此按部就班,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制造"机制,揭示了为什么有些"婴儿"恒星周围可能无法演化出行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另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第一颗除地球外的可居住行星.这也证实了其他恒星的可居住地带内存在地球大小的恒星。可居住地带是指宇宙空间中距离恒星不远也不近、温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区域,这些区域允许行星上存在液态水。这颗恒星——"开普勒186"是一颗非常暗淡的矮星,它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500光年。"开普勒186"有  相似文献   

15.
谢懿 《世界科学》2010,(7):23-25
在恒星物理学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年轻的恒星会发出明亮的X射线,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在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捕捉天体X射线辐射的数十年之后,尽管天文学家们知道恒星形成和X射线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然而,它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走"到一起的?X射线又能告诉我们有关恒星形成的一些什么信息?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未知。  相似文献   

16.
宇宙的归宿     
许多科学家相信,宇宙形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当从这次爆炸中释放出的能扩散时,它就冷却化为各种物质,成为恒星、行星等。一般认为,作为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物质,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因为一旦它们消失,地球乃至整个宇宙将不复存在。但有很多科学家相信构成原子的基本颗粒——质子确实会消失,它们会爆炸成为更轻的微粒,转变为能。质子若以这样的方式衰变,就意味着在遥远的将来宇宙间的万物都将化为乌有,仅仅只有能存在。换句话说,宇宙有一个末日。  相似文献   

17.
这是近十年来京都大学物理系的天文学家们对于太阳系起源理论工作的一篇总结性文章。本文主要部分已于1979年7月15日到8月3日在santa Cruz关于恒星和行星系统形成的暑期讨论会上报告过。并在1980年7月22日到25日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会第九十三次讨论会,关于恒星演化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的会上作补充报告。  相似文献   

18.
正系外行星HR 8799 b是一颗超级木星(从推测的月亮上看到),绕其恒星运行一周需要460年20年前,当天文学家发现首颗环绕常态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时,心里充满了喜悦,同时又困惑不已。该行星被命名为飞马座51 b,质量有木星的一半。但其轨道周期仅为4天,远低于水星轨道的88天,因此难以靠近其恒星。研究行星形成的理论学家无法论证如此巨大的行星能够在一个新生恒星周围  相似文献   

19.
行星粉碎机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或者那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可以把氢、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20.
天上的帆船     
造访邻居 迄今为止,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已造访过所有邻居——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只有冥王星是个例外,不过,据说那是天上的一座大雪山,肯定不会有什么外星人。人类的足迹到过月球,但是那里是一片荒凉。至于其他邻居,无人探测器的“眼睛”——照像机告诉我们,要想在它们上面找到外星人是根本没戏的。这样看来,太阳系里恐怕充其量也只有一些微生物了。据说可能会在火星、某个小行星、泰坦星和欧罗巴星上找到微生物。泰坦星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叫做土卫六,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很暖和;欧罗巴星是木星的一颗卫星,叫做木卫二,在它寒冷无比的表面下可能有海洋。但是,即便在这些“希望之星”上,发现微生物的可能性也不大。 到宇宙深处 太阳系之内,肯定是惟地球独尊了,可是,太阳系之外呢?那里有很多行星和恒星,行星围着恒星转,组成许多行星系统。就像太阳系一样。地球是一颗行垦,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他所有围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构成一个行星系统。既然地球上有人,那么在太阳系以外,那些围着恒星——别的“太阳”转的行星上面,大概也会有人——外星人吧?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一点,我们就会被冻死;如果更近一点,我们就会被烤干。我们之所以能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