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于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水量减少,水环境中氮磷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气温升高加剧了水体沉积物中氮磷营养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剧,藻类爆发频繁,水库水质恶化。如何提高和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修复污染沉积物成为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和荷方瓦赫宁根大学蒂姆·格罗顿侯斯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影响条件下改善和保护中荷水库水质合作研究”,进行了消减外源污染负荷、扬水曝气控藻应急技术、微污染水原位修复技术、水体沉积物持续修复技术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9-19,22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人工水库,每年除提供库水为鄂豫两省库区农用和饮用水外,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库,其水源地生态环境和水质保护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成败和调水的效益."十一五"期间,课题开展了沿库区农业生态恢复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17-19,22
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三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深化对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和成因机理的认识,建立在水库加卸载动态过程作用下的水库地震发生条件模型,为水库地震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2-12,17
1课题简介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3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口水电站位于闽清县境内,水库库区跨越四个行政县、区。水域面积94平方公里,水库库区主河道长度94公里。库区水葫芦面积,在气候条件稳定时,水葫芦较为集中,密度较大,为12.2平方公里;如果气候条件不稳定,水葫芦随风漂移,面积会扩散到32平方公里左右。治理总工程量达302.8万立方米。水口电站库区主河道水葫芦滋生蔓延,严重影响航道航运、库区网箱养殖、水产捕捞、发电安全、并加剧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7.
河口村水库工程的枢纽布置是否合理涉及到工程投资以及今后工程运行的安全,枢纽布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整体模型试验对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对关键部位的设计通过试验进行模拟,对溢洪道、泄洪洞体型进行优化,提出合理建议,用于设计方案的调整,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对河口村水库枢纽整体布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为解决广东省惠东县稔山竹园村村民饮水难题,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通过进行周密调查设计,从地面水、工、环测绘到地下物探、专项构造调查、高密度电法勘探、钻探验证及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工作,在竹园村这个滨海咸水区和侏罗系贫水地层找到水量大且水质优的优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1286.31m3/d,雨季允许开采量>3000m3/d,解决了全村4200多人的生活用水。经近5年运行,水量、水质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推广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0-20,22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凋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影响水库水质安全,并决定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周及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面积达3.9万km2,占土地总面积45%,年土壤侵蚀量1.69亿吨,侵蚀模数达3500吨/(km2·a);面源导致部分库汊、库湾支流入库水质较差,多为IV、V类;植被破坏严重,以“疏、幼、残”林地为主,涵养水源功能低下;加之水源区大部分属贫困山区,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6-17
1研究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兴建的一批重大水库所发生的地震加以鉴别,开展水库地震鉴别工作研究,建立水库地震震例数据库。充分利用上述课题所获得的龙滩、新丰江和三峡水库库区地壳精细结构资料,建立起水库区精确的三维物理模型,使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技术研究水库蓄水过程中区域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特征,提出预测水库地震发生地段和震级上限的方法,以及典型水库诱发地震危害性评定技术和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4-15
1水库地震空问分布及时间响应特征研究RIS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水库周缘10kra范围内,在特定库段丛集分布。蓄水初期,库坝区活动明显增强;随水库淹没区范围的扩大,地震向远离库坝的灰岩峡谷区迁移。RIS受库区构造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13.
于桥水库是引滦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引滦输水近50年来,于桥水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更是出现菹草爆发和蓝藻大量生长的现象。本项研究在全面调查于桥水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规律和治理重点,建立了蓝藻预警模型,提出于桥水库菹草控制方案和蓝藻控制方案,并结合工程措施,使得2011年于桥水库菹草生物量比治理前降低40%、蓝藻的生物量降低60%。  相似文献   

14.
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火山地震观测、GPS和大地水准测量、遥感分析、火山流体活动、野外地质调查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火山区深部介质性质与应力状态,研究各种火山前兆活动的关系,探索火山活动预测与火山灾害评估的方法;通过典型水库库区诱发地震监测、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探索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理,探索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水库地震预测与危害性评估系统,为水电运行地震安全性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养殖畜禽粪便污染是导致于桥水库附近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蓟县2006年的实际畜禽数量,定量分析了蓟县主要的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年排放量(COD、BOD、NH3-H、TP和TN)。结果表明: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年排放量的COD和BOD分别高达379.98t和489.54t,NH5-H为64.054t,TP为1312.22t,TN为2;32.17t。此研究结果可为治理天津市于桥水库周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和合理规划养殖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9-29
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识别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区污染特征,研究在开采条件下的傍河型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变化规律及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发“三氮”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三维数值模型,建立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区水质监测预报系统,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保护及安全防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2,(3):23-24
课题针对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水质信息动态采集技术、养殖水质智能控制技术、健康养殖科学管理决策技术、水产疾病预防预警与远程诊治技术、水产品数字化物流技术,设计开发水质与环境参数无线采集及调控装置、水产养殖精细喂养管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7-28
课题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内排段地下水水质污染风险防控防范技术的需求,针对中线总干渠内排段沿线复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风险污染源类型、强度多变的特点,建立了典型区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清单,突破了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水力截获和“漏斗一门”PRB组合关键技术,提供了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污染源阻控的有效手段;针对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监控需求,突破了地下水水质联动监控与预报关键技术,完善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建设了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构建了一套适用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体系。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并促进了(国函[2002]117号)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缺水型城市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北京市某人工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和示范对象,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技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示范工程自2005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夏季富营养化高发期也能稳定保持水体清澈,改变依赖频繁和大量补充新鲜水来维持水质的状况,在带来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同时,也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印染企业废水回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难点及废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各生产阶段的水回用技术。最后,介绍一个印染废水水回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