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选定的8个春小麦亲本进行4×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得的F1代的9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单株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都具有一定的正向超亲优势,且千粒重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都达到最高;其余性状出现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较少,且各组合间的差异比较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主穗粒数和单株平均穗粒数在组合间不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主穗长度在杂交组合间的表现差异是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株高、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和单株粒重是由非加性基因决定的;父本组对株高和主穗小穗数的影响较大,母本组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穗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育成的桂花香品系及目前广东优质稻生产中3个当家品种的主要穗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优质稻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与冠层3片功能叶的叶宽、灌浆期叶面积指数(LAI)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每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呈负相关。试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株高范围内,适当增加冠层3片功能叶的叶宽、减小这3片功能叶的张角,同时增加叶面积指数、茎秆直径是优质稻株型改良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对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0.0,3.0,5.0g/LNaCl胁迫下的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成穗率、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浓度NaCl胁迫下,有效穗数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均达到极显著;在0.0,3.0g/LNaCl胁迫下,只有千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在3.0,5.0g/LNaCl胁迫下,只有实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在三种浓度NaCl胁迫下,有效穗数、实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而千粒重的直接效应则较小。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株的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桂花香等4个优质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农艺性状中的穗枝梗数和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穗长之间,穗复枝数与穗总数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茎宽之间,千粒重与穗复枝数、穗实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稻米品质中的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精米率与整精米率、蛋白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碱消值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垩白率与糙米率、蛋白质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垩白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之间不呈显著相关。单株生产力对蛋白质含量的直接影响是负值,而生产力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是正值,直接影响比间接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提高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的主攻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个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5个播期条件下的播始天数、株高、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穗、每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等10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结实率及谷草比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正相关)较大,而且这2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也较大,说明现阶段提高结实率及谷草比是选育强优势籼型两系杂交稻的主攻方向。对提高结实率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亲本,按照Grifing方法2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杂种F1的单株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单株粒数、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分别进行杂种优势分析、亲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单株籽粒产量杂种优势最强,其它4个性状依次为单穗粒重>单株粒数>单穗粒数>千粒重。(2)单穗粒数在低值亲本(LP)上亲子间呈显著正相关,其它4个性状在各亲本类型上亲子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单株籽粒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粒数的增加,其次是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单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7.
小麦杂种优势及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平均优势最强,次为单株穗数、千粒重。杂种一代除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外,其他经济性状与双亲的平均值密切相关。各种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株高;抽穗期;千粒重;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8.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32个品系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分蘖成穗率、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7个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3.0,5.0g/L的NaCl胁迫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均达到显著,而其它4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则未达到显著。7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大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淹水、旱种、垄畦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方式下,西巨胚1号产量比淹水栽培下增产24.33%,产量构成较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旱种下产量各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减产显著。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较弱的负相关,因此,生产上巨胚稻栽培建议采用垄畦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在制定巨胚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德粒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通辽地区沙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单穴产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空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呈不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实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具有正向效应,而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却对水稻的单穴产量具有负向效应。在沙地衬膜条件下,应选择穗长、生育期适中、千粒重大、分蘖数较少、实粒数多、株高适中的品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和穗着粒数对各品质性状具有一定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其它农艺性状均对不同品质性状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穗实粒数对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结识率对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胶稠度、长宽比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株高对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呈负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播始历期对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对整精米率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与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垩白米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负相关,垩白度与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胶稠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籼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于显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以及总粒数与实粒数之间还具有极显著的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2001-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稻瘟病病级;之后是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和粒质量.因此,四川省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高产育种方向应是在保持现有全生育期的状态下,适当降低株高,在主攻结实率的同时,协调好穗数和粒质量,强化抗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小穗数,小穗粒数,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短。其中千粒重、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02428×合系35杂种后代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x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耐旱性鉴定的形态学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耐早性鉴定是选育耐早水稻品种的前提。以22个水稻、陆稻和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组合)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单穗重、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苗期耐旱性鉴定中,采用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对苗期耐旱性进行评价,全生育期耐旱鉴定中,通过多重相关分析和产量结构分析,筛选出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和单穗重3个与产量形成关系最密切因素的干旱胁迫指数,构成综合耐早指数,采用综合耐旱指数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全生育期耐旱性的指标,最后提出了苗期耐旱性鉴定和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列杂交法分析水稻杂种优势.用杂交水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按所有可能成对杂交,对配成的28个组合进行田间重复试验,评估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性状.结果表明.所考察6个农艺性状在各组合问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6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即表明所研究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从8个亲本6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i)分析可得出.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其gi值不同.同一性状gi值在不同亲本间亦有很大差别;从28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Sij)可得出,特殊配合力在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以及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多数组合中表现一致.但也有例外,是由于双亲杂交具有很强的非加性效应所致.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单株实粒数表现为最高杂种优势,其次是有效穗数,而千粒重优势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