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全世界人民怀着忧虑和希望的心情,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将要跨入八十年代前夕,苏联悍然派遣大量的军队,在阿富汗演出了一场军事政变的丑剧。接着,把一批又一批数以万计的军队开进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和血腥镇压。苏联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动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极大愤慨和谴责,声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霸权行径的浪潮之广泛、强烈、迅猛,是空前的。要求苏联立即从阿富汗撤兵的,不仅包括一般群众组织和各界知名人士,不仅包括为苏联所敌视或向来对苏联具有戒心的国家,并且包括一些原来与苏联较接近的国家。总之,除开极少数在苏联卵翼下的应声虫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明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即将过去,八十年代就要来临。苏联如何度过七十年代,又将带着一些什么问题跨进八十年代呢? 一苏联在七十年代,政治上加强了其在国内的法西斯统治;经济上为了加紧扩军备战,实行了加强经济实力的一些改革;对外大力扩张,推进其具有强烈进攻性的战略方针。可以说,内外政策,都深深地打上了所谓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印记。据报道,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在七十年代有所提高。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从五十年代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三十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六。与军工有关的重工业部门增长突出。某些重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如钢、煤、石油、水泥等,已超过美国而居世界首位。农、畜产品产量也有所上升,但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最近苏联各界人士对国家的经济状况忧心忡忡。他们指出,苏联经济正在走向崩溃,并可能成为“全国性内战的根源”。有人甚至告诫公众,苏联今冬食品短缺现象可能导致“无法控制的自发行动”。舆论评说苏联经济的严冬正在到来。综合经济指标继去年出现负增长后再度下滑。1990年苏联各项综合经济指标最多下降4%,而今年上半年却迅速下降到10%以上。据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今年上半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下降10%、12%和11%。据苏联《经济与生活》周报报道,最近的事态发展使各方面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崩溃,产值下降更严重,进出口陷于停滞,国民经济损失达350亿卢布,仅石油工业就损失15亿卢布。  相似文献   

4.
<正>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出席了苏联最后一名元帅亚佐夫的90岁生日庆典,并授予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亚佐夫曾担任中苏对抗解冻时期的苏联远东军区司令。据悉,前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是苏联时代最后一名元帅,他1941年入伍参军,为苏联和俄罗斯军队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他曾在1991年8月18日宣布组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将正在休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软禁,同时宣布接管国家权力,并命令军队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悄悄地来到了日本。虽说新年里照例热闹了一番,但气氛毕竟不同了。苏联军事力量在日本周围频繁活动的讯息,给日本人添了一桩心事。来自北方的威胁在升级多次舆论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日本人对苏联的担心增加了。他们通过大量的报道看到,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正在升级:苏联在东方加紧部署它的军事力量。这里的陆军已达三十一个师,空军有二千零五十架飞机。目前,苏联正加紧开发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以便把这些地方作为出入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和作战基地。据日本防卫厅估计,苏联太平洋舰队现有各种舰艇七百七十艘,总吨数为一百四十六万吨,约为美国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海军总实力的一倍。日本海的制海权正落在苏联手中,日本列岛的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已成为苏舰南进的自由通道。苏联不仅继续霸  相似文献   

6.
苏联原有15个加盟共和国,现在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还有9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苏联正在加紧制定新的联盟条约。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历史和概况,为读者了解苏联目前局势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7.
苏联拥有一支庞大的核武装。据西方公布的材料,苏联有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约2万枚,总当量近100亿吨(梯恩梯)。战略核力量由陆基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组成,共有运载工具近2,500件,核弹头8,000多枚,总当量50多亿吨,是苏联核力量的主体。苏联的五个军种——战略火箭军、海军、空军、陆军和防空军都装备有核武器,战略核武器分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最基本目标之一。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正是苏联追求国家安全与利益的表现。但是,不论苏联签约的出发点是怎样高度的现实主义,由于苏联没能做到知己知彼,错误判断了德国的侵略意图,又由于苏联的国家安全战略与利益扩张紧密相连,最终促使苏联下定决心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来其获取利益范围的行动已大大超出了确保国家安全的范围,最终这一条约并未给苏联带来安全与利益,从长远战略角度考察同样也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9.
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改为“反潜巡洋舰”,引起西方的反复思考:苏联将调整海军的远洋战略吗?  相似文献   

10.
自戈尔巴乔夫去年3月执政以来,苏联的对非洲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它改变了以往僵硬死板的作风,既抓住在非洲的既得利益不放,又表现出一种新的灵活性和积极性。苏联对非政策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美苏军备竞赛的状况,苏联领导人对世界形势的新看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苏联总体新战略。非洲在苏联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前,非洲在苏联的对外战略中并不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斯大林几乎没有过问非洲的情况;从赫  相似文献   

11.
苏联正在为发动争霸欧洲的战争从各方面作准备,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是搞“车同轨”。据报道,去年底,从苏联弗拉基米尔一沃林斯基到波兰卡托维兹的苏式宽轨铁路竣工了。它是苏联通往东欧最长的一条宽轨铁路。这是继苏联一保加利亚海上轮渡之后,苏联在东欧完成的又一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这是苏联争霸欧洲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苏波宽轨铁路全长四百多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与中东     
中东风云激荡,诡谲多变。近两年来,就发生了伊朗革命、苏联入侵阿富汗、伊美人质危机、两伊战争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事件。在万花筒般的变化中,苏联霸权主义的加紧南下扩张是当前中东动乱的主要根源。必争的战略枢纽战后,苏联的中东战略经历了一个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区域性目标转为全球战略性目标的演变过程。长期以来,中东是西方的传统势力范围,西方把中东作为对苏包围圈的重要一环。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走向社会帝国主义;它打着支援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号,逐步进入了中东,打乱了西方对其南翼的包围。六十年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东欧国家在研究生产和运用机器人方面,同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七十年代上半期,仅有苏联和保加利亚的个别工厂车间开始研制机器人。七十年代下半期,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各国普遍重视发展工业机器人。苏联和民主德国发展最快,1980年以前,苏联共拥有机器人6,500台。最近4年,产量猛增。1981-84年9月,就生产了29,843台;民主德国从七十年代下半期才开始研制和生产工业机器人,1980年时,已有机器人9,000台,1981-84年9月,又生产出2.6万多台。目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第三号机器人生产国。到1985年,苏联和民主德国生产  相似文献   

14.
苏联农业多年来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苏联政府采取过许多办法,但收效不大。现在苏联正在积极推行农业集体承包制,希望以此提高苏联农业产量。1982年年底,苏联公布了苏联农业部关于农业集体承包制的建议书,以全面推动实行农村集体承包制。实行的结果,已初见成效。1985年11月公布的《苏联1986至1990年和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肯定了这一农业集体承包制。《草案》在回顾1981—85年的情况时指出,“集体组织和刺激劳动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四年是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苏联政府最近发表的一九五四年的生产公报显示:在过去一年内,苏联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力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获得了新的巨大的成就;第五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地执行着。重工业的进一步增长大家知道,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是苏联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的国际形势,主要是围绕阿富汗事件发展变化的。虽然后来发生的两伊战争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反响,但是这一年来影响整个形势发展和促使世界战略发生变化的,还是阿富汗事件。最近的波兰局势,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的世界局势,国际上曾有种种不同的见解,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和得失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只“是一种防御性行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新的东西。这种说法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估计不足的,甚至起了掩饰苏联扩张行  相似文献   

19.
一 八十年代末,国际风云突变。由于西方反动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加上受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1989年开始以思想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为核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起来,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东欧和苏联,相继出现了思想大混乱、社会大动荡、党内大分化、经济大滑坡的现象,接着这些党和国家发生了剧变,走上了和平演变的道路。苏联共产党被打成“犯罪集团”而停止了公开活动;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布解散;匈、捷、保、阿等共产党、工人党改名为社会党,修改了党章党纲,删去了宪法中关于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苏联在1月16日公布了苏联和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字(见下图)。苏联新闻社说,这些数字是戈尔巴乔夫总书记于去年10月12日在雷克雅未克与里根总统会晤期间交给对方的,是苏联第一次公开发表。据路透社报道,专家们说,这些数字中的远程导弹数目与西方的估计基本相符,但夸大了关国在重型轰炸机以及战略核弹头和炸弹总数方面的数字。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1986—1987年军事力量对比》手册提供的数字,美国和苏联的炸弹和导弹弹头总数分别为12846和10716个,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为260架。西方外交官认为,苏联计算美国的炸弹和导弹弹头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