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08年中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科协会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第2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本次调查依托中国科协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共发放问卷32 100份,回收合格问卷30 078份.回收率为93.7%.与2003年进行的第1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相比,2003-2007年间科技工作者队伍快速增长,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从2002年末的2 959万人增长到2007年末的5 160万人,增长74%;年轻化趋势日益突出,40岁以下的达3 700万人,占总量2/3以上;高学历化趋势明显,调查者中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从2002年末的11.4%提高至2007年末的25%;科研产出可观,2005-2007年间54.5%的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人均发表论文2.91篇:近50%科技工作者对中国创新政策环境给予较高评价,4/5的科技工作者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77.5%愿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本次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素质、职业认同、工作压力、科研效率、微观环境、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技奖励、资助经费、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状况及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厦门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1.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增加厦门的R&D活动经费支出持续增长.2004~2007年平均年增长达到22.6%.占GDP比例逐年提升.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平均年增长达到25.52%:人力投入也不断增加.2004~2007年专业技术人员数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平均年增长分别达到4.60%和17.61%.显示了厦门市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太原市科技三项费投入总额逐年增长.比例逐步提高。2003年-2005年,太原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的预算总额由2479万元增长到4045万元.科技三项费预算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由1.39%增长到2005年的1.53%。由于财政增收,科技三项费的预算执行数由2003年的2903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4445万元,科技三项费预算执行数比上年分别增长12.39%、39.17%、10.02%。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从1949年的26万增长到2016年的5282万,中国从解放初期积贫积弱的国家迈入了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在总结以往对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和考证相结合的测算方法,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科技工作者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每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政策背景的影响,探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发展脉络,展现了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05,(6):84-84
2003年,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达到7、15万人,比2000年增长4、8%,其中科学家T程师为4.92万人,比2000年增长14.4%:全省R&D活动人员为2.66万人年,比2000年增长18.8%。  相似文献   

6.
60年实践,60年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今天,我国科技资源总量雄厚,科技人力资源从1949年不足5万人,壮大到2008年4200多万,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9,(21):13-13
近期,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到2020年将跻身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要闻点击     
《太原科技》2009,186(7):43-43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规模和成功率均居世界首位 近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透露.我国共建成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74家.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和孵化成功率均为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拥有科技企业孵化面积2300余万m。。在孵企业4.4万余家,直接创业人员超过93万人。我国先后建立了5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截止到2007年.高新区总收入突破了5万亿元人民币.完成工业总产值约4.4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国家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问题省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燕华 《科技潮》2005,(10):18-2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从数量看已经有了很大增长,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最低时的0.48%提高到目前的1.2左右,预计到“十五”末期能够达到1.5%的战略目标。应当看到,目前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东区政府围绕创新型城区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强区”战略,通过财政科技政策的引导,不断提高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江东区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分别为3195万元、4623万元和5990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4.03%、4.48%和4.6%,2006年、2007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4.7%、29.6%,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支出额分别为2190万元、2765万元和3100万元,2006年和2007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6.3%和12.1%。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科技资源丰富。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R&D经费支出252.8亿元,增长15.2%。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目前北京地区拥有大型科研仪器1600多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8个,占全国的50%左右。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和条块分割的影响,投入到高校、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46万人,居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然而,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人才——这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其第一驱动力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2007年9月12—14日,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全国巡展在我校举行。科技界的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和制度。1949年以来,国家授予了袁隆平等10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了重大科技成果14129项,有7万多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奖励。本次巡展展出的主要是2006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这些项目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带来发展突破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快速进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科技资源总量在稳步增长,近5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实现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从2008年前社会研究经费支出的461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同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54%提升到1.83%,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5.
沈钢 《杭州科技》2005,(2):62-62
2005年一季度,余杭区科技工作总体情况良好,呈现明显上升的发展势头.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交流都有新的亮点。一季度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6%:企业技术开发投入7467万元,同比增长3%:申请专利85件,授权专利39件,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技术合同贸易额L616万元,同比增长22%。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05,(6):94-95
2003年,全省地方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2.1万人。科技活动人员173万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占65%,共有112万人。科技活动人员的45%集中在成都.约7.8万人。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科技》2006,(2):10-11
我国科技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其基本内涵是科技发展依靠人,科技发展为了人,科技发展服务人。我们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大幅度提高我国公共科技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覆盖范围,当前应特别强调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现代科技文明的福祉。要大规模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财富,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科技论文产出的总体情况 1.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 1996至2005年的十年中,SCI、EI和ISTP三系统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呈快速增长态势。199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为27569篇,到2005年已增至153374篇,增长了456.2%,年均增长率达21%。中国论文数占世界论文总数的比例从1996年的2.0%升至2005年的6.9%,增加了4.9个百分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龙泉市科技工作牢固树立“绿色崛起、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科学跨越”的工作理念,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1~11月份,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7.5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年度目标180亿元的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工业投资16.2亿元,  相似文献   

20.
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的历史图景,在60周年的辉煌大典后.再次聚焦到了科技事业的历史节点——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我国4200万科技工作者.聆听了国家总理发出的担当历史责任的号召: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