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朝阳  甘建军 《科技资讯》2010,(26):145-145
气候变化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处在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复杂天气气候区域,这一地区是多种气象及相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区。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特点,包括滑坡、泥石流、土地冻融以及地震灾害,研究气候与其引发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滇南、滇西南地区14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的ML≥2.5级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台站周围50 km范围内共283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和Q0值.结果表明:滇南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65.7 f0.83;滇西南地区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64.5 f0.903(沧源台除外).两区域平均Q0值相比云南其他构造活动强烈区域的Q0值稍高,但相比其他区域仍然偏低,属于较高构造活动地区.尾波衰减Qc-1值变化与云南武定地区和施甸地区的结果比较接近,具有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较频繁的低Qc值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伟  杨成斌 《工程与建设》2009,23(4):524-526
随着皖南山区公路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地质灾害愈来愈频繁.文章选择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分布区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层岩性的研究人手以及对其他地质灾害控制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人类的工程活动是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产煤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频发县.灾害类型主要有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其发生与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采煤活动是引起该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交城中东部地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指挥基础数据库可以支持地震直急灾害损失评估系统正常运转,快速评估地震发生区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并可迅速提供地震发生地区的地震灾害背景数据、灾害相关因素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往地震灾害及救灾案例等,让救灾指挥决策者了解地震灾害影响,估计灾害发展趋势,做出灾害规模判断。  相似文献   

6.
汶川"5.12"地震以后,四川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严重地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4.20"地震后,宝兴地区S210省道沿线发生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阻断,同时也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研究地震后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育特征尤为重要,选取雅安市宝兴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研究发现,该区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特征与该区的岩性、结构、构造、地震及降雨条件密切相关,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历史时期宝鸡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101-2000年间宝鸡地区地震灾害的记录数据做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历史时期宝鸡地区地震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不甚均匀的特性。在时间方面,百年际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显示相对平静和显著活跃相互交替的特点;在空间方面,震灾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岐山、凤翔、陇县。统计显示宝鸡较大的震害大部分来自于邻近地区的波及震,震源在宝鸡地区的较大震害较少。结论近年来,随着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增强,宝鸡地区受到邻区中强地震活动的波及影响也更加明显。因而该地区的地震区位分析和地震预测成为未来防震抗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多震省份之一,从有记载的地震记录中云南地区多次发生震级5.0以上的地震,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内有许多大的断裂带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地震主要沿NE、NW和NS三组地震带分布。该地区的主应力轴方向为NNW,由西藏东部的岩壳向东南的推挤造成。余震的空间分布情况体现了区域自身的特点,同时更应注意的是与震区构造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文章讨论了70-80年云南发生的Ms﹥7.0级强震余震活动序列同震区构造的相关活动性特征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准确、及时掌握地震讯息,对云南地区2001至2014年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探明了该区域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大约52.64%的地震发生在以20km为半径的断裂带缓冲区内,中强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10km缓冲区内;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甸大理地震带和小江地震带,且在两组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发生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巫山——攀枝花段)沿岸地区具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构造在不同的地域引起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着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所收集的大量资料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地质条件分析以及不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域划分,论述了地质灾害对城镇发展的影响,指出在城镇建设中应采取的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及合作程度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文章结合财政支农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在分析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西藏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扶贫开发、推动农业科技工程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对策,以提升西藏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实现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0IntroductionTibet is located at26°50′-36°33′Nand78°25′-99°06′E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which isbounded by Sichuan,Yunnan,Qinghai Provinces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coun-tries suchas Nepal,India,Bhutan,Sikki mand My-anmar[1].As main par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Tibet has a special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Accordingtothe geotectonics,Tibet lies with-in the east of the huge Alps-Hi malayas mountainsystem.Because the Indian Plate continues divinginto no…  相似文献   

13.
地震和降雨耦合灾害分布与长期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灾区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难性损失,成为灾区新的威胁。通过对西昌7.5级地震灾区鹅掌河流域进行灾害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流域内灾害具有地震灾害效应。灾害表现为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且集中于东盘,地层倾向性,滑坡堰塞形成S型河道,微地貌效应和灾害链式效应。2区域内7.5级地震后以中小地震为主,降雨量变化平稳。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表现为崩滑的频繁发生,鹅掌河成为高频泥石流。地震和强降雨耦合作用成为诱发区域灾害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加强灾区雨季的监测预警能有效防治灾难性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从公元前2221年到公元1998年的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5649条,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数据库,利用数字地图技术,编制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分震级、分时段、分月图谱,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分日次数比例检索表.研究表明:中国历史强震形成新疆北部、西南—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华北以及台湾3个带状分布中心,并且西强东弱格局明显;8月份发生地震总次数和各个震级地震次数都出现高值,是防震抗灾的重点月份。  相似文献   

15.
 芦山“4·20”地震之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新增地质灾害点365 处,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建设与灾后重建工作。在分析地质灾害孕灾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岩性、断裂带、坡度、相对高程、年平均降雨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土地利用类型等7 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灾害熵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芦山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芦山县49.89%的区域处于中度和高度危险区,其中高危险区占总面积的29.99%,这些高危险区位于正河、玉溪河、灵关河流域,受地形、人类活动、地震影响,地质灾害破坏性极大,在后期建设与防灾减灾中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垦殖影响下,民国时期川西北传统牧区有所收缩,农业区和半农牧区范围得到扩展,农牧结合趋于紧密。畜牧业生产受社会环境影响而有所起伏,畜牧业技术进步缓慢,牲畜及畜产质量下降。近代化处于萌芽和初步发展状态,管理经营不善,畜牧业经济效益低下,部分草场退化,牧区纠纷频繁严重。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截至2011年底,全区农牧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78%,在西藏大力扶持特色农牧业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西藏农牧民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任务就显得更加紧迫。目前西藏的农牧民教育培训尚未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存在实效低、与市场脱钩、信息传递不畅和缺乏创新等问题,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牧民职业发展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提升,制约西藏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牧民对政府政策的评价与信心。文章通过对目前西藏农牧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提出,就西藏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创新、加大力度整合优化资源、分类分层展开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 Chinaisacountrywithhighearthquakedisaster.Thego vernmentalwayskeepsaneyeonseismicresistantbuilding.Thepublishedseismiczonationmapprovidestheruleforcon structionseismicresistantfortification .Fortheconvenientuse ,theseismicresistantfortificationruleofseismiczonationmapandbasiccontentandmeaningisbrieflyintroduced .Forthosekeyprojectsofsuperhighorsuperlongconstruction ,forexample ,largedam ,nuclearpowerplant,largepetrochemi calplantetc .,duetohighinvestmentandhighsocietyinf luence…  相似文献   

19.
蒋涛  崔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1):13662-13671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s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个大类因素中,选取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地震烈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7个因子,对比分析此4次强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由此发现了一些共性特征:(1)4次地震均呈现出滑坡分布(数量和密度)与PGA和震级的正相关关系,(2)地质地貌越复杂地区(沟谷发育、坡降大)滑坡数量越多,(3)滑坡分布最大距离随地震震级增加而增加。另外,现发了差异性特征:(1)在最大影响距离0.2倍的近断层区域,汶川地震滑坡占76%,而其它3次地震仅占27%;(2)滑坡在相对软弱地层(第四系地层、软层等)分布数量反而较硬岩区滑坡分布最少。针对差异性,从发震断裂性质、震级、地层岩性、地震烈度、断层错动方向讨论了成因。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sampling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income structure of farmer (herdsman)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ncluding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cash. Situation of income structures and income sources of the farmers in different areas (agricultural, animal husbandry areas and half agricultural and half animal husbandry areas etc. )was approached. The following features were found through an analysis index of income is higher in the outskirt than it in rural, the index has a date in the poor households, they have no ability to resist and guard astandard in agricultural areas is better than in pastoral areas, it is the worst in half agriculture and half animal husbandry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