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是制约矿井向纵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围岩的受力机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围岩破坏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锚网耦合支护技术对矿井深部巷道进行加固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汾西新阳煤业井田含煤地层的地质状况,结合国内矿井采准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现状,给出了新阳煤业矿井1号煤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井热害问题,在统计国内外矿井产生热害原因的基础之上,分析得到风流与围岩热交换及风流压缩放热是大多数矿井产生高温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巷道围岩温度场的解析和干燥巷道风温的预测,进一步指出了井下风流温度的分布规律,从而为制定矿井降温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及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深部矿井围岩应力变形的ANSYS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矿井开发日益向地壳深处发展的现状,根据岩石力学和流变力学原理,分析了矿井在深部开采条件下开采深度和温度对围岩应力和变形的影响.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二维模型并对某矿井进行了数值模拟,184号节点在1 500和2 000 m深度下,矿井岩石的应力分别为42和56 MPa,位移分别为1.18和1.57 m.结果表明:围岩的变形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围岩的应力与变形随开采深度(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矿井开采初期,并巷围岩的位移是矿井支护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已知观测数据结合时间序列分析中的逆函数法来预测开巷初期的围岩位移量.同时对数据的预处理进行了探讨.以满足动态数据的等时性及平称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鲁福成 《甘肃科技》2014,30(17):53-54
不稳定地层中的围岩控制技术是采矿工程领域的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矿压显现明显、片帮严重、顶底板及巷帮之间移近量大、底鼓明显等特征。海石湾矿井1100运输石门是矿井技改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肩负着矿井改造后主产的原煤运输、矿井通风、行人等任务,服务年限长。该巷道围岩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油页岩互层,较松软破碎,局部含油气、渗油,处在不稳定地层。为了保证井巷工程在长期围岩压力和变形的影响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投入生产后的正常使用,通过不稳定地层大断面井巷工程支护技术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支护参数,为不稳定地层中的围岩控制技术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郭小刚 《科技信息》2013,(4):420-421
为解决高瓦斯矿井破碎围岩综放工作面顶板支护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的方法,对工作面顶板垮落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围岩破碎及采动影响是造成顶板大面积垮落、难以支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8.
马义利 《甘肃科技》2012,28(17):136-137,98
针对复杂围岩环境条件下大断面井筒涌水大、围岩破碎易冒顶和多井筒的井下贯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创造性的采用了先进管理理论、高新技术和施工方法,保证了井筒的快速、安全施工,缩短了矿井建设工期,大幅度地节约了矿井建设资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微地震研究及在深部采动围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岩石微地震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国际上近期的一些重大工程应用型研究项目,阐述了微地震技术的特点、意义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围岩变形、断裂及冲击地压等灾害现象,指出了其应用在深部矿井采动围岩稳定性监测中所具有的潜在优势,系统地分析了其可行性,对如何在深部矿井应用微地震技术监测采动围岩稳定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锚网索带喷补强支护在巷道中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高地应力变形巷道支护难题,采用锚网带喷+锚索联合补强支护形式,实现柔性面和关键部位支护双向的结合,充分改善围岩力学性能,有效地发挥围岩的内在强度和自承能力,抑制巷道围岩收敛变形,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大部分矿井巷道为动压软岩巷道。文章分析了动压巷道围岩的显现特征并对目前动压巷道围岩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对今后动压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研究重点及其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矿井支护的安全性能,考虑了矿井围岩与支护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等特点,采用结构可靠性理论论证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的安全性,建立了支护极限状态方程,并与安全系数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与实例计算显示,矿井支护可靠性分析是一种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深井松散煤巷超高强预应力组合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井松散煤巷支护一直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难题,常规的锚杆支护方式及支护强度已很难适应其变形特征。文中以丁集煤矿1262(1)巷道为例,在新型锚杆强化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中,采用了超高强预应力组合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加大支护强度及采取各种补强措施,进一步优化围岩应力场,充分调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实现了巷道长期稳定,满足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并为该类煤层巷道推行锚杆支护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亚伟 《科技信息》2009,(32):309-309
本文针对四矿矿井深部高地应力巷道支护现状及围岩特点,总结深井高地应力巷道支护原则,提出采用锚网喷——锚索喷注浆复合支护技术控制深井巷道围岩的持续变形和底鼓,并在工程实际中进行了支护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主采煤层单一、围岩硬度密度大、顶底板不易跨落、瓦斯赋存不易向外泄、不利采掘的煤与瓦斯突出性矿井,充分发挥技术导向作用,从实际应用、安全、经济等综合方面优选瓦斯治理措施,逐步取得并形成适宜矿井特点的瓦斯治理模式,较好地促进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张鹏涛 《科技信息》2010,(23):381-381,31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深井综采工作面厚层顶板两巷支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常规的锚杆支护方式及支护强度已很难适应深井综采工作面厚层顶板的变形特征,无法有效限制巷道围岩破坏。丁集煤矿第一水平-826m,属于典型的深部矿井,目前东翼主采的11号煤层顶底板为厚层状砂质泥岩,两巷支护难度极大。本文以该矿1311(1)两巷为例,开展新型锚杆强化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强预应力组合锚杆及11号工字钢对棚支护技术,通过加强支护强度及各种补强措施,充分调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实现了巷道的稳定,为工作面正常安全回采创造了条件,并为综采工作面两巷顶板支护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矿井下混凝土基础破坏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采用卸压沟、围岩注浆基础底部锚网梁等防治高应力区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破坏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矿井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易破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洪武 《科技信息》2007,(20):222
我国许多煤矿巷道布置在松软围岩中,而松软围岩具有强度低、膨胀性和流变形严重等特点.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此软岩巷道支护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软岩分类特征及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原理,针对软岩巷道支护方法,以淮南矿区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武成周 《科技信息》2011,(11):331-332
赵固一矿全区被巨厚冲积层所覆盖,且大部基岩较薄,煤层相对较厚,属于典型的薄基岩开采矿井。介绍了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分别对地层分布、构造破坏、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顶底板涌突水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针对各个开采特征提出生产实施意见,对于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热害矿井中的气流与围岩热交换问题,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气流与围岩热交换的数学模型,并采用METLAB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闹岩中温度场和温度矢量的分布是对称的,气流速度会明显影响温度的分布.但不会改变温度场的对称分布状态。巷道的温度会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并没有急剧减小,因此风速的确定应与矿井通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