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你看过侏罗纪公园的电视吧,大地上一片密茂的森林,一些怪怪的巨兽———恐龙,正悠悠自在地大嚼树叶。这些地球上的霸主,岂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一只恐龙仰着脖子,看着碧蓝的天空,突然间,上空出现了一个红火球,它简直像个小太阳,正迅速地向地面奔来,伴随着灼热的大风,发出可怕的巨响,万物顷刻间都在飞舞之中。这只见证灾难的恐龙,还未来得及作出本能的反抗,就变成灰尘了。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这一地球生命遭到的浩劫,是颗大陨石的碰撞而引发的。科学家推测,一个10公里大小的天体,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冲向地面,落入墨西湾…  相似文献   

2.
认识太阳     
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公里,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半径是地球的109倍。一架喷气式超音速飞机在一个小时内可从上海飞到北京,而在太阳表面上飞一圈则需整整一百大。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公里,这个距离叫做1天文单位。光线从太阳时刻地球上需要8分钟,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其实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太阳每时每刻都在释放巨大的光和热。它每秒钟辐射出的总能量约3.8×10焦耳,其中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的大气顶层,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只有小部分到达地面,但这足以使方物生长。太阳在一年内辐射到…  相似文献   

3.
在科幻电影《2012》中,印度科学家在距地面1万米深处的实验室工作,并发现了地球将要毁灭的征兆……虽然这是一部灾难片,况且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目前尚不存在,但许多国家已建有深度上千米的地下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当地面上正值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在你的脚下,比如说地面以下3m的地方,是一个什么季节呢?和地面上挥汗如雨、暑热难当的气候相比,这里正处于凉爽的“春天”。有些村镇,缺少制冷设备,在盛暑时便利用地上与地下的温差,挖一深约3m的旱井,用以冷藏水酒瓜果,降温效果不亚于冷藏库。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日立公司在茨城县建造了一座电梯测试塔,这座名为“G1TOWER”的测试塔地面部分高达213.5米,地下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梯研究设施。它的工程投资高达5400万美元,工期耗时两年。其内部设置有9部电梯,专门用于验证每分钟1080米等几种升降速度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此外,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当地面附近的风能正在逐步得以开发之时,科学家已经不满足于在地面上获得的这些成绩了。近年来,一些能源科学家开始尝试高空风力发电。最近,纽约的风力发电工程师准备在高空设置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影师安德烈-厄莫拉夫喜欢从低空俯瞰地面景观。虽然他在世界许多国家航拍过地面景观,但他在冰岛上空遨游时,还是被那壮美的地面景观所震撼,尤其是那令人感叹的河流,就像天然画师在大地这块画布上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如同置身于科幻影视中的外星球上空……在将近7000公里的航程中,他拍摄了数万张的精彩照片,本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摄影师安德烈.厄莫拉夫喜欢从低空俯瞰地面,他说那样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地面景观。虽然他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航拍过地面景观,但是当他乘坐一架轻型飞机在冰岛上空遨游时,还是被那壮美的地面景观惊呆了。安德烈兴奋地说:"我看到的是令人震撼的画面,就像置身于科幻影视中的外星球上空。令人特别感叹的是河流,它们就像天然的画师,在大地这块大画布上绘制出美丽的图案。看到这样的景观,我对去火星拍摄的憧憬也淡了不少。"当然,他在兴奋之余一直没有忘记拍摄,在将近7000千米的航程中,他拍摄了数万张令人难以置信的地球景观精彩照片。  相似文献   

9.
陆地和水     
《科学之友》2004,(12):58-59
第一声鸣叫是由鸟儿发出的。成百只鸟儿在地面上不安地扑腾着,空中还有上千只在飞翔,在天色渐暗时分聚集成黑压压的一片。它们总是比人先感觉到: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南、北极考察航线地面臭氧的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龙骅  卞林根  程彦杰  逯昌贵  汤洁 《科学通报》2001,46(15):1311-1316
利用1999~2000年中国首次北极和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资料,对“雪龙号”考察船航线上从75°N至 70°S地面臭氧随纬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航线上,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考察期间地面臭氧的时间变率较大外,在其他地区时间变率并不大;从总体上讲,北半球的平均地面臭氧浓度大于南半球,且地面臭氧浓度的相对高值区都出现在航迹接近大陆处;北半球地面臭氧浓度的平均日变化幅度大于南半球,低纬是考察航线上地面臭氧日变幅最大的地区,而在两极地区平均日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1.
正清明小长假刚结束没多久,五一小长假又来临了。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许多人会选择出门旅行,飞机出行也变得忙碌起来,对于旅途中重要的飞机餐不少人又开始吐糟,可是有关飞机上的食物你又了解多少呢?也许知道了真相之后,你的抱怨会少一些。飞机餐VS地面餐有菜有肉,有饭有面,看起来小小的一份飞机餐,却往往"五脏俱全",和地面上吃的一顿正餐差别并不大。但事实上,飞机餐里藏着很多看不见的"心思",由于在万里高空上,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微妙变化,因此,飞机餐的设  相似文献   

12.
空中悬人     
<正>一“地面指挥呼叫汤姆船长,地面指挥呼叫汤姆船长……”当大卫·鲍伊华丽的嗓音第三次从客厅传来,杰克知道,老爹的“怀旧病”又犯了。杰克合上书,一边摇头晃脑地哼唱,一边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点触着。随着一阵细微的轰鸣声,一架平板电脑大小的四旋翼飞行器从杂乱的书堆中缓缓升起,跟着音乐的节奏飞进客厅。  相似文献   

13.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强烈的震动震撼了整个中华大地,人们普遍感觉到大地在颤抖,唐山——斗南一带的震动更为强烈,地面上下摇晃,顷刻之间,唐山市化为一片废墟,24万酣睡的市民顿时葬身于瓦砾之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发  相似文献   

14.
1945年7月16日早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南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项神秘又危险的试验就要开始。参加试验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和其他有关人员全都面朝下躺卧在离试验中心近1万米远的掩体里,等待着这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5时29分,随着强烈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巨响,一个比太阳还要明亮10多倍的火球迅速膨胀、上升。火球先是金色后又转为紫色、深紫、灰色和蓝色,同时在地面上掀起一个粗大的深褐色的尘柱,当尘柱追上直 径达500米的大火球时,便形成高达10多公里的蘑菇状烟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啦!原子弹爆…  相似文献   

15.
钟小龙 《知识就是力量》2011,(11):F0003-F0003
它们是蜥蜴家族最漂亮的成员。它们觅食和休息都在深深的地下,很少在地面上活动。在温度实在太高时.它们才悄悄地来到地面,凭借腹部的快速蠕动,来消耗掉身上多余的能量。所以.连生物学家也很少目睹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7):6-6
对生活在亚马孙雨林树冠层的蚂蚁来说,生存可能是充满危机的。尽管在高层筑巢有助于它们免遭地面掠食者的捕杀,但是不时刮起的狂风却可能把一只只蚂蚁吹落到森林地面上。一旦落到地面,这些蚂蚁就必死无疑,因为雨林地面上有太多的残骸,还没等蚂蚁重新爬上树,它们就肯定会落入地面掠食者的“虎口”。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7,(6):4-4
气象学家经研究后宣布,世界上任意两片雪花的形状相同的概率几乎为零,简而言之一片片雪花都不同。这是由雪花形成及坠落地面的过程所决定的。雪花是在水蒸气凝集于高空(离地面可达10公里)尘埃周围时结晶而成的,其形状受到温度、时间、湿度及重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课堂进"神十" 在神舟十号执行的各项任务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安排了航天员开展太空授课的环节.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聂海胜担任助教,张晓光负责摄像.在距离地球表面340千米左右的近地轨道上,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全国8万所学校的6000余万师生与设在北京人大附中"地面课堂"中的学生一起见证了这节神奇的物理课.  相似文献   

19.
雷电探秘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雷总是向地面降落的。但是最近科学家多次观测到向天空释放绿光和红光的雷。地球上每秒都会打100次雷,一次发光的能量最多能点亮300万盏电灯泡。现已得知,这种巨大的能量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漆黑宁静的夜晚,生物学家丹尼斯和他的两个同事在雨林中穿行。周围一片寂静,偶尔传来一阵虫鸣,有时有动物的嗥叫。突然,地面上一片“小星星”让漆黑的夜变得亮丽起来。这些“小星星”就是丹尼斯正在寻找的生物——发光蘑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