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推动全球科技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也正与新工科人才教育培养深度融合。该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工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中,通过将人工智能强大的认知推理和数据再生产能力应用于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处理、智能虚拟实验平台、教学过程智慧管理、学生注意力和精神状态识别、教与学立体评价等环节中,大幅度提升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势必将会成为高校普遍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作为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工科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及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三设、二定、一培训"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以加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和产业特点,分析了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进行了分析。为培养具有"跨界创新精神"的新工科专业人才,本文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培养方案重构、社会需求倒逼、校企协同培养、校内横向协同培养交叉融合和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把握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推进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四项任务。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将优化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作为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工业应用甚至民用领域,不仅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更激发了对教育系统变革的强烈诉求。为回应全球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国内外高校纷纷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代表了两种特色模式,前者建立了专深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后者建立了跨学科的"人工智能+X"本科专业。两者均表现出专业特色突出、目标清晰,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要求多样化,课程内容立足基础、注重交叉、面向应用的特点。我国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立足新人才、新模式、新知识的要求,回应国家需求,增强专业特色;创新课程结构,明确能力模块;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厚基础、强专业、宽领域、重应用"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BIM是土木工程领域一项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新技术,正引导建筑行业发生深层次改革和发展.如何实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新工科背景下BIM技术发展与应用出发,分析了BIM技术平台的四个阶段,探索了课程体系优化在实现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化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解决能源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徐汇成功举办。2019年,徐汇区委区政府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徐汇滨江融合发展的"一号工程",与顶尖技术平台合作开展城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规划和建设,打造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和核心区,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努力形成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产业磁力场和应用示范田。实施人工智能发展"T计划",深化"一核一极一带"空间格局,着力构建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要素汇聚的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21,30(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一家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院,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处理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为我省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研究院未来将聚焦新型芯片、计算架构和系统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强化研发布局,力争形成更多"拳头"产品和技术,引领支撑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比较体育发展至今,人们对其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大多趋向于“跨文化”的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比较,只强调“文化”对体育的作用比较,而忽视了体育对文化的反作用分析。本文认为对这类反作用的分析比较也应列入比较体育的研究范畴,文中还对本研究的出发点及方法论和注意事项作了阐述,以期使比较体育的研究对象更趋全面。  相似文献   

12.
合肥盆地四周被断裂分割和围限。属于典型的中新代断陷盆地,东缘断裂在其构造演化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从构造地貌、沿程盆地特征、地震活动和断层泥等方面的研究,并应用测龄技术成果,论述它的新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中国和欧洲对线性方程组的研究.指出了近代数学没有在中国形成理论体系的原因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它使中国的自然科学具有经验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磨损比较电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磨损比较原理,采用电测法而设计的测试装置,实现了对材料耐磨性,连续、快速、准确地测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能罩壁厚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同时给出了该条件下的相关系数,从而可依切割深度去寻求合适的罩壁厚的值,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地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图的邻接矩阵的最小多项式,定出了两类只有平凡的多项式图的图。为解答文献[3]提出的一个问题,给出了两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棉花为种植对象,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对棉花产量、土壤空间盐分动态运移变化以及棉花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本试验设定的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其棉花的产量都比对照要高,说明利用一定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能够缓解滨海盐碱地区的干旱问题.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对棉花的增产显著,同时又不会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因此对滨海盐碱地来说,宜采用该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棉田.在本试验设定的几个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中,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棉花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及细胞间CO2体积分数均达到最高水平,这是其能使棉花增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测试了1×10-5mol/L5,5-二苯基-2,2-联唑(POOP)、反-1,2-双[2-(5-苯基唑基)]乙烯(POEOP)、4,4-双[2-(5-苯基唑基)]-1,1-联苯(POBOP)在含不同浓度卤代烃的1,4-二氧六环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计算出CH3I、PhI、PhBr对POEOP、POOP、POBOP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研究发现,卤代烃分子越小,卤原子核电荷数越高,其猝灭荧光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印花过程传质现象是复杂的动力学及热力学问题。从分子运动角度分析,糊料流动是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协同“跳跃”而实现整个分子质量中心位移,对传质具有直接影响。从印花织物印制效果参数与传质过程相应性分析,凡是影响糊料高聚物大分子链段运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印花过程的传质现象。其中糊料中的染料从纤维外表面向纤维内表面扩散是传质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