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2014年9月179日,第五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三峡大学~1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峡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由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相似文献   

2.
学术动态     
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学术会议即将召开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12月15-1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警官度假中心(武警疗养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实例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宏大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TC35分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旨在对宏微观土力学与岩土技术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研讨,反映土的宏微观特性、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科技难题——复杂的地基基础建设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9年资助的基础性重大项目“岩土与水工建筑物相互作用研究”,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汪闻韶学部委员、天津大学陈环教授主持下,联合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基础性研究的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50多位科技工作者,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日前通过了以中科院学部委员卢肇钧为首的专家组验收。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在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及洞室群施工力学研究中,从有序分布节理及随机分布节理两方面研究了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并应用于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和地基基础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标准委员会联合主办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 6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2 5~ 2 7日在南京河海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系统从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科研、教学、设计、管理及施工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 16 0多人…  相似文献   

6.
正4年一度的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会议之一。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19年7月在天津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我校共同主持的全国岩土力学新分析方法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3日至16日在我校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其中收入论文集的论文37篇和专题报告4篇,这些论文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岩土力学新分析方法发展的水平,集中反映在概率统计方法与模糊数学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和岩土的微观结构研究等方面。灰色系统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虽刚开始用于分析岩土力学问题,但交流的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的兴趣。为了推动新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协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09年9月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主题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镜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83年、1986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土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岩土工程耐久性与灾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负责人,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而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而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两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中围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上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将于2009年6月11日~6月18日在成都会牛宾馆联合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1.
钱波教授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F0002-F0002,F0003
<正>钱波,男,出生于1969年,湖北省大悟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9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学学士学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授,现任教于西昌学院。钱波教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技术"、"岩土工程检测技术"、"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技术"、"理论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不良地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1月中旬在我校新落成的岩土大楼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水利水电、煤碳、采矿、铁道、市政交通,以及各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在历时四天的会议上,代表们就岩石材料力学模型、室内、外测试技术、以及工程安全性与可靠度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所发表的140多篇学术论文涉及到岩土体材料本构方程与计算方法、地应力量测、反演理论、岩土工程预测预估方法,岩土工程专家系统等理论界与工程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反映了近年来岩土工程界的  相似文献   

13.
王芝银,女 ,1 956年生 ,陕西扶风人 ,中共党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安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 ,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数值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 ,西安交通工程学会理事 ;1 997年首批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 ,1 998年 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 …  相似文献   

14.
略论岩土化学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岩土化学力学学科及化学环境—岩土介质动态系统的新概念 ,指出岩土力学研究应回归到岩土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上来 ,因为岩土物性决定其力学性质。岩土的物性的变化不仅来源于机械作用 ,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化学环境—岩土介质动态系统中化学作用的改变。因此 ,传统的岩土力学应对化学作用导致物性的变化加以深入研究。还就岩土化学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若干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面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拟在2009年6月11~18日联合组织召开第3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6.
《国际学术动态》2008,(2):59-60
第1届国际岩土安全与风险研讨会(LSCGSR2007)于2007年10月18~19日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会议由同济大学承办,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委、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代尔夫特岩土研究中心、美国工程师学会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灾害中心、结构安全联合委员会、挪威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欧洲结构规范技术委员会共同协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①为岩土工程设计规范或指南的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②强化岩土工程的安全理念,提升风险管理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③推进岩土工程经济、技术和结构安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周维垣,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多年来,他默默耕耘在高坝岩石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这一领域的主要领军人物。他历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注浆委员会理事、中国三峡技术设计特邀专家、国际岩土计算机技术进展学  相似文献   

18.
张友谊 《科技信息》2012,(34):I0081-I0081
岩体力学是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多、逻辑性强、抽象、枯燥、理论上较难理解等特点。本文针对这些特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改革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2)改进教学方法,激活教学进程;(3)注重实验教学,强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岩土工程将基础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等相关理论融为一体,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科学研究领域.本文从野外勘察工作及室内土工试验的两方面入手对岩土工程进行了科学分析及评价,为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科学论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几个方面简述了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 ,讨论了应注重西部地区特殊土、特殊岩 (土 )体结构 ,开展岩土力学与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