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根据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签名的性质,证明了已有的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代理签名方案是不安全的,不能抵抗PKG的伪造攻击.不诚实的PKG可以伪造用户的授权签名和代理密钥,用伪造的授权签名生成消息的代理签名.对原有方案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够抵抗PKG伪造攻击的签名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能满足代理签名所要求的所有性质,而且其效率也优于已有方案.  相似文献   

2.
结合基于身份的无可信中心签名机制和代理盲签名的特点,利用双线性对,提出一种无呵信私钥生成中心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在方案中,密钥生成中心(PKG)是不参与用户的密钥生成,避免了用户密钥的泄露,解决了以往方案中密钥部分或者完全依赖PKG生成的问题.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满足代理盲签名所要求的各种性质,而且方案中PKG与用户间不再需要安全信道传送代理密钥.  相似文献   

3.
基于two-party Schnorr签名方案,提出一种指定接收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在代理授权的过程中,原始签名人和代理签名人通过two-party Schnorr签名方案产生用于代理签名的密钥;在代理签名过程中,签名请求者先用RSA算法加密消息,然后使用指定接收人的签名方案获得相应的代理盲签名.该方案中,只有指定接收者才可以恢复消息、验证签名的合法性,通过执行交互的零知识证明,指定接收人可以向第3方证实签名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满足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间接地起到了对代理签名人的代理签名的监督作用,防止代理签名人滥用他们的代理签名权.与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成本低、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聚合签名方案的部分密钥提取过程中存在被敌手伪造的问题。文章基于双线性映射提出了一种新的无证书的顺序聚合签名方案,并将自认证方案与聚合签名方案相结合,从而保证了部分密钥的安全,同时对聚合签名方案过程中的签名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性能。结果表明,与聚合签名方案相比,新顺序聚合签名可以改善方案的整体效率。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该方案可以防止攻击者的伪造。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代理签名方案中的证书管理或密钥托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CLPS)。该方案通过将2个部分私钥绑定相同的1个身份标识解决了密钥托管问题,同时满足代理签名所要求的所有性质。该方案的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问题,具有存在不可伪造性,能够有效抵抗Type-Ⅰ攻击者和Type-Ⅱ攻击者的攻击。与已有的CLPS相比,该方案没有使用双线性映射,且其代理密钥利用Schnorr短签名完成,安全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代理签名方案中,代理签名人可以代表原始签名人生成签名。在有些情形,需要一个代理签名能够同时代表多个原始签名人,这就是代理多重签名。随着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出现,其以密钥短、安全性高赢得了密码学者及其相关工作者的喜爱。对文献[1]进行研究,发现其不具备强不可伪造性,结合文献[2],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多重签名,不仅保持了原有签名的优越性,也克服了原文不满足强不可伪造性的缺点,同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优点:密钥长度短、安全性能高,实现了一个签名人可以同时代表多个原始签名人在文件上进行签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t,n)门限代理签名方案中,原始签名人可将签名权授权给成员数为n的代理群,代理群中任何不少于t个代理签名人可代表原始签名人生成有效的签名.门限代理签名的特点使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目前所提出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多基于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由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在相同安全级别下,具有密钥短、速度快的优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不可否认门限代理签名方案,其安全性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难解性,同时可以在需要时实现对签名者的追查.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可有效地挫败合谋攻击和伪造攻击.同时由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特点,使该方案的计算量和通讯量都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通常的代理签名方案中,任何人都可以验证代理签名的有效性。在定向代理签名方案中,由原始签名人指定一个人作为签名的接收者,以此来防止签名的滥用。当代理签名人产生签名后,只有指定的接收者可以对签名进行验证,进而接受签名。分析了Dai等定向代理签名方案,它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即原始签名人可以成功伪造代理签名人的代理签名。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定向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原始签名人对代理签名人进行恶意攻击,并将其推广到代理多签名方案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DLP问题代理盲签名方案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和不可链接性的缺陷,文章提出一个改进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方案在盲签名阶段引入了代理签名者的私钥,能够抵御原始签名者的伪造攻击。同时改进了消息盲化过程,避免了代理签名者的链接性攻击。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夏峰  吴丽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7):1472-14741478
已有的前向安全代理签名方案大都假设授权者的私钥不泄露,对代理者的私钥使用私钥进化算法,若授权者私钥泄露,并不能保障在此之前的代理签名的有效性。因而,不具备前向安全性。提出一种新的前向安全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中,授权者的私钥的有效性分为若干时段,每个时段的代理密钥由该时段对应的私钥生成,即使授权者某个时段的私钥泄露,攻击者也无法知道在此之前的原始签名者的私钥。因而,无法伪造在此之前的代理密钥,从而可确保在此之前的代理签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Alghazzawi等提出的一种基于ECC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具有的可伪造性、可追踪性等不安全特点,改进了原方案的代理签名秘钥,重新设计了盲签名方法,提出了一种安全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并证明了新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An identity-based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is introduced,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proxy signature and blind signature. Furthermore, our scheme can prevent the original signer from generating the proxy blind signature, thus the profits of the proxy signer are guaranteed. We introduce bilinear pairings to minimize computational overhead and to improve the related performance of our scheme. In addition, the proxy blind signature presented is non-repudiable and it fulfills perfectly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a proxy blind signature.  相似文献   

13.
将指定验证者的功能引进代理盲签名中,提出一种新的签名方案称为具有指定验证者的代理盲签名方案.代理签名者可以代表原始签名者对消息进行盲签名,只有消息拥有者指定的验证者验证代理签名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表明新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限制次数的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的签名方案中尚没有有效的对签名次数进行限制的问题,结合前向安全签名和一次性限制代理签名的技术,构造了一个能够限制次数的代理签名方案。方案中代理密钥是前向安全的,每一次进化对应一次签名,进化的次数在系统参数中就被限定了。如果代理人两次用同一代理密钥签名,他的私钥就会被破译。方案不需要第三方,其安全性基于解离散对数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5.
在代理签名中,原始签名人可以将数字签名的权力委托给代理签名人;而在盲签名方案中,签名者不能看到被签的消息的内容,签名被拥有者公布后,签名者不能追踪签名.针对陈玲玲等提出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代理密钥的生成时不安全的且签名是可追踪的,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有的不安全,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元线性变换来说明签名协议过程中各种变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盲签名方案.作为特例,列举了4种ElGamal型签名相应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并对所提出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选取不同的参数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方案,从而使得代理盲签名方案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可广泛应用于有匿名性要求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密钥托管问题,Al-Riyami和Paterson提出了无证书签名方案.通过修改陆等人基于身份的一次代理签名方案密钥的产生算法,提出了无证书一次代理签名方案,并且正式定义了无证书一次代理签名方案的安全模型.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方案的安全性依赖于CDH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盲性是代理盲签名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分析文献[1],发现其不具有盲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隐患,并且保留了原方案的其它优点。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blind signature was firstly intro- duced by David Chaum in 1982[1]. Since then, scholars have tried their best to propose various blind signature schemes and applied them to some security systems, such as e-cash and e-votin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