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本文以楚文化“凤”图腾造型的物象表现和美学意义为切入点,探求楚凤艺术形象的精神来源、孕育环境的相关性及形成其特有艺术美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楚漆器艺术是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并对后来的漆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楚漆器造型、装饰及文化内涵出发对楚漆器艺术进行审美探析,以期深刻把握楚漆器艺术美的特质与韵味.  相似文献   

3.
“凤”拥有过许多不同的面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凤形象,是数千年来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山野文化和庙堂文化碰撞、融合、创新、积淀的结果。在众多凤的造型中,楚凤造型有其绮丽、诡谲、轻盈、飘逸的特征,是楚人个性、崇尚、爱好所至,是楚文化根源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在我国先秦时代南方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楚凤”艺术形象的历史意义研究入手,探悉楚艺术的审美价值存在,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楚人的衣着配饰和发型发艺张扬个性,有着强烈的艺术特质,是楚人浪漫个性的物化和外。延,也是楚文化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服饰大量采用凤形象为纹饰,体现了楚人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审美取向。本文从楚服饰文化研究出发,探究其精神实质及其孕育环境的相关性、必然性,寻求对楚文化这一古老文化精髓发掘和传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其意象的多变,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龙凤文化意象进行探究,不仅加强了其科学理据性,更为龙凤文化的探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隐喻的视角,辅之意象图式理论,对龙凤文化意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阐释,能够科学客观地溯源龙凤文化源流,进一步地剖析“龙”“凤”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为切入点,从造型、色彩、笔触、构成方面探析写意性油画风景语言的艺术特征,研究油画风景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体现精神特质,让东方文化内核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传承和展现。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是”本元文化”;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来说,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造物艺术是艺术文化的一种非凡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就是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9.
"草龙"与"草凤"是大理白族地区传统建筑与家具木雕装饰图案中的一对特殊纹样,是装饰艺术中典型的中华纹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们源自于大理剑川木匠的审美创造,也是中原地区"龙凤"文化信仰在大理白族地区"龙变"与"凤变"的结果。"草龙"与"草凤"纹样不仅丰富了中华龙凤图案的造型样式,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楚国的造物品类繁多、主题鲜明、格调清奇灵秀、色彩斑斓繁艳,开创了上古南方审美文化的新视界。楚器物从造型到装饰所表现出来的楚风特征表明,楚器物的产生与楚风俗有着密切的关联,楚风俗是楚器物发育生长的母胎。  相似文献   

11.
丛杉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2):103-107
龙凤图案是中国服饰中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龙凤图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初民对于龙凤的图腾崇拜,龙凤图案形成初期,图案的形式及使用范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图案归属全民所有;但是,随着阶级的出现以及对社会等级的日益强调,龙凤图案也逐渐成为身份和权力象征的符号,越来越多的人被排斥在使用这一图案的权力范围之外.龙凤图案由一种具有“全民“性质的图腾转化为只为少数人拥有的文化特权,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特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权力形式的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2.
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乌。在汉民族文化中,凤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现有资料,凤的原型是雉,是商朝的图腾。凤一开始指女性,随着男性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凤被涂上男性色彩,但最终又成为女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物化形象的区域文化特征与民族心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从楚文化典型艺术造型研究出发,透过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浅析楚文化物化表层的地域文化特征,探寻楚文明兴盛背后的民族心理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凤图腾形象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演变的研究和总结,找到其中与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某种关联,并进一步探究它对当今品牌形象设计的启示,从而引发对合乎时代性和区域性的品牌设计观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南丹白裤瑶的民俗竞技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白裤瑶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情结,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6.
楚辞研究中,有关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这一争论贯穿了两千年的楚辞研究史.我曾长期关注于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闽南文化研究的状况,从而意识到,可能从族群心理研究的角度,能够解开楚辞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17.
先秦荆楚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致成型,在北方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在南方则形成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作为一种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先秦荆楚文化在楚人不断南移、东移和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承袭、吸收了中原文化因素和南方诸土著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积淀,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质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开拓进取、自强创新、兼容并包、坚韧执着、剽悍尚武、恋乡敬祖、爱国忠君、浪漫情怀、机智灵巧、价值多元、崇尚乐舞、奢靡享乐、崇火尊凤、尊巫尚鬼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代文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崇拜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涵义。蛇的象征符号功能往往足对立的、二元的,如:1.水神/旱神;2.男性/女性;3.地主和社神;4.冥神/邪祟;5.飞升/入地;6.重牛/死亡;7.智慧/阴险;8.祥瑞/灾异。蛇崇拜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蛇的资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楚文化对蛇的信仰和恐惧。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1.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2.蛇为冥神——保护神;3.蛇为邪祟——破坏者;4.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融合而成的,道家尤其有这种色彩.曾任周史官的老子一方面精通周礼、娴熟于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浸染有楚文化的内蕴.这使他在批判周礼时能毫不留情,又能直指其要害.老子以哲学本体论的"道"批判西周的宗教之天,扬弃了西周的宗法宗教传统.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丢弃了西周的尚德精神,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观点.这使道家的楚文化背景发生影响.荆楚文化崇尚巫风和多神体系,而巫术是一种工具化的宗教思维.道家之所以能后启道教正是这种巫术思维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