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以政府行为对自然资源的栽培过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后续产业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资料,分析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取得的成效、带动后续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初 ,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目前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掀起高潮。我省自 2 0 0 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试点示范工作 ,两年来 ,根据全省东部地区不同的气候和立地条件 ,将浅山、半浅半脑和脑山地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区域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总结了一套相适应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模式。1 浅山地区退耕还林营造模式1.1 模式适宜的立地条件。本区域海拔2 10 0— 2 40 0m ,年降雨…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选取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以沙地典型区3期遥感数据为本底,研究其近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经过5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研究区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数量、质量明显增加和提高,沙地面积大范围缩小;研究区现以草地为主,镶嵌有林地和耕地,沙地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和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分析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管护和经营;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生态环境历史和现状出发,阐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并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问题入手,提出了RS和G1S支持下的解决方案,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东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初,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目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掀起高潮.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治理与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重大问题,而发展牧草业是实现生态治理、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因此,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战略,大力发展牧草产业,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基本现状,分析了5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状态,展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修复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层次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方法,选择典型的生态区域,结合野外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目标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发展典型范式,分析了现阶段退耕还林(草)工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议,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森林遗传管理的现代基础理论与技术——林木遗传育种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育种学是以现代生物科学、现代林学及有关自然科学的成就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森林遗传学的重要基础。森林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树木个体或群体遗传特性的信息,确定树木之间或树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存、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林木育种是营林技术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和维护森林的生产力、再生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在国土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对森林或林木的遗传性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改造,是促进林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笔者用蒙医理论对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西医理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了治疗及护理.旨在进一步提高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81例.A组用白灵酊、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外涂并口服白灵片、维生素Bl、B6、E等,B组口服维生素B1、B6、E,外涂补骨脂酊,连续两个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本文就新课程的理念下,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从三个方面即:内容、方法及模式作以分析,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新课程得到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森林枯落物的蓄水保土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枯落物涵养水源、强化土壤抗蚀性状、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目的在于充分认识森林枯落物在减灾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防护林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徐肖丽  轩敏强 《科技信息》2011,(9):I0271-I0271,I0416
通过1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摸清了高职学生对于高等数学教与学中若干问题的太度和看法,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炼专业特色、创建特色品牌的高职院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详细阐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并根据中国高职教育的特点,从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中国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经济林等建设对优质、高产、抗性、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 的现状,提出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种子卫星”航天搭载育种、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4个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也是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速生丰度林建设、经济林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优良新品种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短波结合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常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用药基础上加用超短波电场辅以中药饮方治疗,比较治疗两组慢性咽炎病人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及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5%和97.9%,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2%和78.7%。结论超短波结合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治疗组中除基础治疗外加用生大黄粉、熊去氧胆酸片、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前列腺素E1。结果 治疗组6周内有效率97.8%,对照组6周内有效率79.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