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一些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相继建成,其中威力最大的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建造的“甚大天线阵”(VLA),它设在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这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委托NRAO主持的一项长期科学发展计划,经历了十年时间,耗资近亿美元,这个大型尖端设备于1981年11月如期完工。正如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名字那样,“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的确是一个包含当代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的大型科学设备。它由27面、每面25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组成,按Y形排列在70公里的范  相似文献   

2.
1979年3月,沃尔什(D.Walsh)、卡斯维尔(R.F.Carswell)和韦曼(R.J.Weymann)三位天文学家用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立天文台的2.1米光学望远镜,观测到两个相邻很近的类星体0957 561A和0957 561B,它们的光谱非常相似,红移都是1.405,射电流量密度相近,距离我们约一百亿光年,且均以每秒20万公里的速  相似文献   

3.
NGC1275在许多方面都很值得注意.它是一个13等的射电星系,在英仙座大星系团中是最亮的一个.用氢光拍摄的光学照片表明,它有一个纤维状结构,且正以每秒几千公里的速度在膨胀.已经得知它还是一个塞佛特星系,其核小而亮,核的光谱中有强而宽的发射线. 今年4月,由瑞典、西德、苏联克里米亚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大型天线组成的洲际射电干涉仪,在短波1.35厘米处观测了NGC1275.观测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在NGC1275中分辨出小至0.0002弧秒的特征.美国弗吉尼亚州国立射电天文台的波利尼-托斯(Ⅰ.  相似文献   

4.
活动星系核     
1944年,天文爱好者雷伯(G.Reber)用简陋的自制射电望远镜在天鹅座发现一个“射电星”.七年以后,它出人意外地被证认为射电星系.以后所作的计算表明,其对应的能量约为10~(60)尔格.这就意味着,它的射电辐射比我们银河系的要大几十万倍以上.如此巨大的能量释放自然激励了不少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情.曾有人揣测,这也许是两个硕大的星系相互碰撞的结果,但由计算得知,两个星系碰撞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只有一亿分之一,就是说这种“射电暴”现象应是极其罕见的.随着射电仪器的发展,五十年代以来又先后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射电星系,因而碰撞说就不得不被放弃了.观测发现,一个射电星系的典型结构是,光学中心体两边有一对射电“瓣”.自然可以推测,  相似文献   

5.
钱善瑎 《科学通报》1980,25(19):911-911
太阳射电缓变成分(ZVC)是产生于迴旋共振辐射和轫致辐射的联合机制.由于迴旋共振辐射在该联合机制中占压倒优势,因而我们计算了它在单极黑子活动区中的一个模型.在本文模型中,活动区上空的物理条件(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磁场)从黑子中心到附近宁静区连续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2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报道太阳表面上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暗条,长度大约85万公里,比太阳半径(70万公里,1万公里=10 Mm)还要长.但是,查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HSOS)色球观测记录,发现这个并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暗条,有一个比它长的暗条发生在2002年7月17日,长度约100万公里,出现在太阳北半球高纬地区,见怀柔基地太阳色球观测资料(图1).暗条是太阳上高温稀薄日冕大气中的冷密长薄结构,是色球表面最明显、最突出、最令人遐想的特征之一.它悬  相似文献   

7.
尹其丰 《科学通报》1980,25(14):640-640
太阳活动区通常以黑子群为标志.对活动区的光学,射电观测表明,在不同层次(高度)上,太阳活动区的活动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黑子的转动、耀斑活动、厘米波射电现象(缓变辐射和爆发)、米波Ⅰ型源等,分别属于光球、色球、低日冕和高日冕这些不同层次上的太阳活动现象.观测表明黑子转动与耀斑产生率有推迟相关.Kai指出,在厘米波缓变源与米波Ⅰ型源之间存在着时延1—2天的推迟演化相关.我们通过对1972年8月(McMath 11976)活动区的研究,证实了Kai的结论,并且指出这种相关不仅表现在Ⅰ型源强度极大时,而且还有演化曲线上更为细致的相关.我们对于1970—1972年共计三年的米波Ⅰ型源的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福俊 《科学通报》1990,35(4):277-277
类星体3C147是一个致密的陡谱射电源,在厘米波段,是天空最强的射电源之一.它的红移是0.545,星等为17等.早先的干涉仪观测和星际闪烁观测已指出该源的射电发射来自(?)1.”0的区域.在高频波段,它的大部分辐射来自一个(?)0.”2的结构复杂的区域;在低频波段((?)100MHz),主要的辐射区大小为~0.”7.这里我们所报道的是一次应用甚长基线干涉(VLBI)技术观测所得到的该源的复杂射电结构图像。  相似文献   

9.
彭勃 《科学通报》1995,40(21):1973-1973
自从高频变源(HFV)和低频变源(LFV)的相继发现,许多河外射电源已经被检测到在一定时期有显著的流量变化.通常地,变化率小于10%,时变在几个月至几年.Padrielli等将射电变源分成三类:一类是只有米波变化,另外两类是在长、短波段上均有变化,但变化或彼此相关,或毫不相干.目前,以相对论团块运动为典型代表的内禀机制,和以折射闪烁(RISS),即把LFV归因于射电源辐射经过星际媒介的传播效应的机制,分别构成了解释LFV现象的不同途径.射电变源4C38.41的高频观测特性,已由Spangler和Cotton作过多波段描述.利用荷兰WSRT(Westerbork synthesis radio telescope),作者在92cm波长上对它  相似文献   

10.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6,21(1):27-27
1.据最近的报道,Arecibo天文台发现了一个射电脉冲星双星PSR1913 16.这是第一个由观测表现直接确认为双星的射电脉冲星.注意到迄今已知的百余颗射电脉冲星中没有一个是在双星之中(有一些理论猜测,个别的脉冲星是双星,但都缺乏足够肯定的观测证据),所以,PSR1913 16的发  相似文献   

11.
射电天文学家近来发现一种约有2万光年宽、几十万光年长,辫子状的东西,这种不寻常的结构,看来是由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系(其直径至少有100万光年)的核心附近一对什么星体喷射出来的物质所成的射流绞扭在一起而形成的。据新墨西哥索科洛(Socorro)国立射电天文台的欧文(Frazer Owen)说,天文学家们也曾看到过  相似文献   

12.
黎溪群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于1982年提出:在四川的会理群和云南的大红山群地槽沉积之下发育一套古陆壳沉积物,它们分别以原会理群河口组下变质沉积岩段和老厂河组为代表;该套地层在川南以会理县黎溪区内出露最好,应另建黎溪群以反映它与会理群分属不同的构造层。本文拟以黎溪以西3公里的莲花石—红铜山一周家坟剖面(剖面Ⅰ)为主要剖面,辅以麻线田—力马大山(剖面Ⅱ)和大云山南坡(剖面Ⅲ)两条补充剖面(图1),作为建立黎溪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最近开始正式发挥作用,这就是叫做VLBA的甚长基线系列。它有10台接收机散布在横跨8000公里的美国领土上。这些接收机从大平洋中的夏威夷一直延伸到加勒比海中的维尔京群岛。按照设计要求,这10台接收机由在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国立射电天文台来控制,用一台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电于计算机将这些接收机的操作情况连在  相似文献   

14.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导,已找到新的证据揭示出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着质量是太阳一亿倍的巨大的黑洞。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的凯勒曼(Kellermann)等使用安置在不同地点的射电望远镜,组成基线达4000公里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仪,并以4厘米的波长对银河系中心进行观测。结果,正如以往所说的那样,发现位于中心核的射电源结构的大部分是在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98,43(8):897-897
本刊讯射电天文学是利用无线电手段探索宇宙的一门科学。从1932年第一次探测到银心射电辐射以来的60余年中,它借助现代电子通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得以迅速发展,它对大接收面积和高分辨本领的执着追求,也推动了电子及相关科技的一次次革命。射电天文已成为半个世纪来重大天文发现的发祥地,天文诺贝尔奖的摇篮,显示出这一新兴学科的强大生命力与蓬勃发展的前景。在国际无线电科联1993年日本京都大会上,澳、加、中、法、德、印、荷、俄、英、美10国射电天文学家联合倡议筹划建造接收面积为1km2的巨型射电望远镜(LT),它的灵敏度将比目前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哥白尼原理、德雷克公式以及大量系外行星的发现,大多科学家相信地球之外一定存在着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或文明).射电技术由于其优势而成为地外文明搜寻的最佳手段之一.“中国天眼”(FAST)是全世界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地外文明搜寻(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SETI)是其五大科学目标之一,它在低频射电L波段上极高的灵敏度对SETI有着重要意义.基于FAST专门用于SETI观测的后端设备和正式申请的观测时间,我们开展了SETI后端共时巡天观测和系外行星目标观测.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在家地外文明搜寻(SETI@home)和突破聆听(Breakthrough Listen)团队合作,我们发展了SETI目标观测多波束匹配模式以及使地外文明(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ETI)信号鉴别过程更加科学完备的偏振和频率漂移判据,实施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来筛选ETI候选目标.本文主要介绍国际上的SETI观测历史,尤其是FAST进行SETI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L二{水星…金星{地球{,孟月.上6 …,‘,矛八,1亡J月呀月份j.通月月J月里诊‘离太阳最远距离(100万公里)离太阳最近距离(100万公里)离太阳平均距离(100万公里)离太阳平均距离(天文单位)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轨道速度(公里/秒)自转轴的倾角相对于黄道的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赤道宜径(公里)质t(设地球为1)体积(设地球为1)密度(设水为1)扁率大气的主要成分可观侧表面的平均温度(℃)(子为固体部分.C为云层 部分)表面的大气压(毫巴)表面逃逸速度(公里/秒)表面瓜力(设地球为1)从行星观测的太阳张角已探明的卫星数69。745。9 57.9 0。387 88日 59日 47…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21,66(11):1363-138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2001年成立以来,汇集了与太阳物理有关的创新研究队伍和观测基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太阳物理研究群体,拥有理论研究、观测分析和设备研制等综合优势. 20年来,国家天文台成功运行着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和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等世界一流的观测设备,研制了全日面太阳光学和磁场监测系统及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MUSER)等新一代观测设备,正在研制中红外太阳磁场精确测量观测系统(accurate solar infrared magnetic measuring system, AIMS)、我国首个空间太阳望远镜ASO-S(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的有效载荷全日面磁场望远镜(full-disk magnetograph, FMG)、米波-十米波射电频谱日像仪和行星际闪烁射电望远镜等新设备.本文着重回顾近20年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取得的一系列开拓性研究成果或亮点研究进展,进一步展望未来我国太阳物理界将主要在太阳磁场、太阳射电和深空太阳探测方面进行的重点突破,推动在太阳和日地物理中解决科学难题,包括太阳磁场与太阳周的起源、日冕加热、太阳爆发起源及其对日地空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史美良 《科学通报》1985,30(15):1179-1179
甘肃靖远地区石炭系剖面是我国有代表性的重要剖面。李星学等所建立的靖远组被称为含纳缪尔期(A-C)动物、植物群的中石炭统代表性地层单位。 1980年,史美良、马继祖、王瑞龄、何永鲸等在北祁连山几条石炭系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它们是:1。肃南县大青沟,位于肃南县东8公里、梨园河北岸,采样6个,编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