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人民食用菊花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记载。汉武帝时宫廷中每逢重阳必饮菊花酒。《风络通义》中载:古时河北郦县甘谷树,山上遍生大菊花,菊花落英在山泉小溪,使水充满了菊花的清香,谷中30多户人家由于饮了菊花水,长寿者120—130岁,中寿者百余岁,下寿者也70—80岁。可见,食菊花确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早在三千年前的《周礼》就有“鸿雁来宾,鞠有黄华”的记载.历代的高人韵士,对菊花都有深厚感情,写下了不少颂菊的诗篇.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古今传诵的名句.菊花不仅受到文人志士的青睐,也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古代,民间就有重阳赏菊的风俗,“菊花会”“菊花诗会”久行不衰.1982年和1985年秋,上海举办两届菊展,展出菊花十万株,观众达二百万人.1986年《大众花卉》杂志举办群众推选十大名花的活动,菊花荣登金榜.由此可见,菊花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菊花隽美多姿,神韵可人;菊花傲寒凌霜,品格高尚,是中华民族情操和气质的象征.爱菊、赏菊能淘治人的心灵和气质.这里选出历代咏菊诗词十首,略加释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深秋时节,艳丽的菊花凌寒怒放,风韵独具.菊花,又名黄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栽培菊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菊花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的“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春秋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堕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那时已知落下的菊花瓣可供食用.如今菊花已广为世界各国引种,据统计,全世界有菊花一千属,二万五千多种.我国也有一百六十多属,二千余种,成为我国品种最多的花卉之一.  相似文献   

4.
郭剑峰 《科技潮》2007,(12):45-45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历来被视为高雅傲霜的象征,因其在深秋不是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如今,菊花更因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用途广泛而受到大众及研究人员的青睐。本次记者的采访对象,就是这样一位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的人。  相似文献   

5.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之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食更是普遍,民谚云南十八怪  相似文献   

6.
《诗人玉屑》卷十七引《西清诗话》:宋欧阳修(《高斋诗话》说是苏轼)见到王安石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觉得好笑。因“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所以他同王安石开了个玩笑,在他的诗稿上戏批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但王安石并不服气,他以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自己辩护,反过来责怪欧阳修“不学之过”。可见王安石是把“秋菊之落英”的“落”理解为飘落、掉落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诗文创作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并将花鸟草木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发展为象征的艺术手法,突出地表现为“以物比人”。汉代王逸《离骚》序中明确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贤;恶禽臭物,以比谗倿……虬龙鸾凤,以诧君子,飘凤云,以为小人……”朱熹则一言以蔽之曰:寓情草木。 屈原作品中的鸟兽草木意象比比皆是,草木有兰、菊、蕙、芷、桔、杜蘅、江离、留夷、揭车、薜荔、芰荷等;鸟兽有飞龙、鸾凰、凤鸟、凤凰、马、犬、鸡、雏、封狐、雄虺、玄蜂、虎豹等。这些意象总体来说是比喻人,或象征人格情操,即以物喻人。如屈原说自己高洁即以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来象征。把木兰与秋菊的芳菲品质与自己的人格合而为一,即把香草的芬芳与自我品格视为同一。再如以被兰佩芷的服饰作为自己人格外化的标志,“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揽本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纟丽)兮”其他一些人也以草木作为人格的外化形式,灵巫是“浴兰汤兮沫芳,华采衣兮落英”。山鬼也是“被薜荔兮带女罗,被石兰兮带杜蘅”。有的文以草木直接隐喻为人,如荃、荪代表君王,或特指怀王,“荃不察余之中情”(《离骚》)、“荪详聋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自发表以来,受到国内评论界的不断好评,评论界从生态女性主义、象征手法、文体学、叙事学等方面展开对作品的解读,对作品中所展示的伦理困境的探讨显有不足。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菊花》中所展示的婚姻伦理、人际伦理和生态伦理三个层面,从而揭示作品中的伦理困境,以及斯坦贝克在客观地展示生活“是什么”的同时所暗含的女性伦理关怀和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对《离骚》“落英”之“落”字的理解历来不一,训“始”训“落”,各执一词。今又有人提出“下垂”—义,笔者难以苟同,主要从文献角度论证“落”当解释为“凋落”。  相似文献   

11.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构思灯下读完《茶花赋》,掩卷而思,脑海里自然地浮起这样两句诗来——“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底祖国!”那是1922年闻一多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的《忆菊》中的句子,我们用它来印证《茶花赋》的主题与构思. 《茶花赋》就是“祖国颂”,如同《忆菊》一样.闻一多当年用菊花来象征祖国,因为这是“骚人逸士的花”,因为它“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格”.诗人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烙印着二十年代的时代风貌,也跟他当时的思想状况、美学理想紧密相关.杨朔用“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来象征祖国的面貌特色,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迥  相似文献   

14.
沃夫冈是我在人民业大汉语班里的老学员了,这位植物学博士也常在业大以植物学、区域人文地理学为内容组织出游活动,这个时候我便成了他的学员。借着询问下一次的出游活动,我向他讨教起花木的人文形象问题。“你知道,松、竹、梅和兰花、菊花植物等在中国人文精神上有着特定的含义,特别是松竹梅几乎是中国文人洁身自好、抵御丑恶势力的写照。德语中是不是也有将植物作为某种精神的象征这样的文学现象?”“有,有,不过也许不像中国的那样典型。比如杉树,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意味着永恒,在基督教中还象征着神圣。”“对了,为什么用杉树做圣诞树呢…  相似文献   

15.
张佳梅 《科技信息》2007,(15):145-145,160
菊花虽源自中国,但从中发展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菊花典雅高贵,与长寿有着不解之缘,最终被确定为天皇的专用徽章。本尼迪克特借菊与刀形象地描述了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日本人既醉心于菊的柔美,又崇尚刀的锋利。但是,笔者认为,菊作为日本皇室家徽是天皇制最高权威的象征,而刀是武家文化和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更加体现了天皇和武士间对立统一的忠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海子诗歌意象丰富,意蕴深厚,极具艺术张力,例如“秋”意象。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子抒情诗中“秋”意象。首先,“秋”象征丰收而荒凉的人世;其次,论述“秋”的感伤;最后,“秋”是幻象丛生的国度。  相似文献   

17.
“快餐”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可反对它的人也不少。具有讽刺味的是,“快餐”起源之地美国正悄然兴起“慢餐运动”。而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先后组织了“慢餐运动”,大力宣传慢餐的长处。“慢餐运动”者提倡进餐时细嚼慢咽,安静舒适地进餐,反对“狼吞虎咽”地快速进餐。他们认为,只有细  相似文献   

18.
有位老师在教《看菊花》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吸收积累课文语言,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看名贵菊花照片,讨论名贵菊花特点,交流菊花栽培技术,画菊花图,唱菊花歌等等.再如,在教《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演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情节。学生的表演往往不到位,他们嘻嘻哈哈的,动作滑稽可笑,将故事的悲剧色彩破坏殆尽。  相似文献   

19.
李斌 《科技信息》2009,(22):113-113
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以菊花为贯穿全文的象征,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精神追求,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农村妇女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象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在宗教艺术中,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本文拟就从宗教艺术中象征的功能性即审美价值方面来探讨宗教艺术中的象征手法。在探讨之前,首先对“宗教艺术”和“象征”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解说,以使确定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