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简报》一九七二年第六期刊登了尚升同志整理的《迟熟春花田早稻“青空穗”现象及其原因分析》一文,看后对我启发很大。去年我社大约有450亩早稻也出现这种现象,不但迟熟舂花田早稻有,而且绿肥田早稻也有,估计全社损失稻谷7~10万斤。对此,曾在去年七月底作过一些调查。为丫“互通情报”,现将调查结果以及个人的初浅看法叙述于下。“青空穗”,我们称之为“吞青不育”,认为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它的特征是:稻苗前期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为夺得粮食高产再高产,近年来各地的春花面积迅速扩大,于是,如何解决早稻基肥,成了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广辟肥源,我们试以“麦草混作”即在紫云英田中套播稻板麦,来解决春花田早稻基肥不足的问题。据1970~1971年试种,大麦亩产444斤,紫云英(地上部分)亩产1880斤,早稻亩产850斤(在少施一次追肥的情况下,比同品种增产10%左右),春粮加早稻的亩产就将近1300斤。实践证明,实行麦草混作是解决春花田早稻基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横港公社在学理论、抓路线、促农业增产运动中,为了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推广早稻养萍。全社共有二十四个生产队,放养了365亩早稻。据八个队调查,早稻放养196亩,实割分打26块对比田,其中养萍13块,17.94亩,平均亩产684.5斤,未养萍13块,20.16亩,亩产593.6斤。虽施肥量比养萍田增加2.5担,但养萍田单产还高90.8斤,增产15.2%。所有放养的生产队,从干部到群众一致认为早稻养萍有路道,明年决心要大搞。  相似文献   

4.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5.
1971年湖南省邵阳市石桥公社大坡三队引入试种再生稻,获得早稻亩产880斤,再生晚稻亩产330斤,两熟合计1210斤。由于它种一次可收两熟,因此贫下中农叫它为“再生稻”。1972年扩大到六个生产队试种,共种1.64亩,获得较好收成。如:大坡三队0.95亩再生稻,早稻共收干谷899.9斤,折合亩产950斤,再生晚稻亩产300斤;市农科所早稻亩产941.2斤,再生晚稻采用稻草扦插,亩产300斤。再生稻是一个籼稻品种。株高92公分左右,茎粗0.6公分。株型松散。叶片长大,剑叶长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弥渡县牛街公社、德苴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决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一九六八年在海拔1,340—1,490米的河谷地区,栽种二季水稻、一季蚕豆的一年三熟试验获得成功,平均亩产高达2,765斤;一九六九年扩大试验,平均亩产2,217斤;一九七○年在总结前二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获得亩产3,000斤的高产纪录。大苴菁二生产队7亩早稻平均单产1,645斤,8亩晚稻平均单产936斤,蚕豆亩产443斤,  相似文献   

7.
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是“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重要内容。早稻生产是我区粮食生产的主要部分。这里,我们就黄岩大浦、温岭永革和临海孔岙三个高产大队的具体经验谈谈早稻的科学种田。黄岩县卷桥公社大浦大队有22个生产队,584户,2533人,耕地1758亩,其中粮田694亩,棉地1044亩。1972年早稻亩产948斤,有5个生产队超过千斤。温岭县蔡阳公社永革大队有9个  相似文献   

8.
辛江公社新丰大队太平生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改变了低产后进面貌,促进了全年粮食高产,1976年69亩春粮,总产达到25446斤,平均亩产365.5斤,单产、总产都比1975年增产54%以上;59亩早稻,总产达到49932斤,平均亩产829.2斤,比1975年增产15.3%;67亩连  相似文献   

9.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一年,杭州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学习广东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络麻的先进技术基础上,试种满畦春粮、早稻、络麻三熟制初获成功。据十个生产队调查,共试种4.914亩,除春粮比原来的沟边春粮增产二、三成外,获得了亩产早稻589斤,络麻540斤的产量。其中余杭县乔司公社东风大队劲吹生产队亩产早稻723斤,络麻653斤,良仑二队早稻562斤,络麻676  相似文献   

11.
1972年我县继春粮之后,早稻又获得了丰收。全县44.38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700斤,比1971年的679斤增产3.1%;总产量达到31,047万斤,比1971年增产2.3%。更可喜的是,全县有10个公社,167个大队实现了早稻一季超《纲要》,其中有11个大队,55个生产队早稻亩产突破了千斤。这是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全县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大埔县古野公社古野大队凹里生产队地处山区。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连续九年获得了稳产高产,一九六九年闯过了水稻一年亩产双千斤大关。去年,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破“增产到顶论”,以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春寒低温阴雨等自然灾害,在继续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基础上,狠抓平衡增产。采用“乌中有黄黄中施,高中有矮矮中补”的施肥方法,对落后棵和三类苗进行补施或点蔸施肥,做到块与块、棵与棵、苗与苗之间都得到平衡生长。结果,再一次夺得了早稻大丰收。全队67亩早稻,平均亩产1130斤,比去年早稻亩产1066斤增产64斤。  相似文献   

1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我所地处鄞东平原水网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进行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试验,到一九六四年,出现了一块田“双千斤”,面积2.31亩,亩产2106斤;经过八年后的一九七二年,一畈田达到了“双千斤”,面积18.8亩,亩产2095斤;一九七三年试验扩大到了0.61亩,探索一个队的生产布局实现“双千斤”的途径,到一九七四年亩产达到1919.3斤,其中稻麦三熟制50.6亩,亩产2230.5斤,最高两块田,一块1.81亩,亩产2400.9斤,另一块2亩,亩产2505斤。实践证明,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早稻生产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大好形势。一九七二年德清县高桥公社米世大队1244亩早稻,亩产突破千斤(达1008.5斤),为全区早稻高产做出了样子,积累了经验。一九七三年,广大贫下中农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进一步发扬大寨精神,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推广米世经验,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夺得了早稻新丰收,涌现了更多的早稻高产单位。据初步统计,全区有1个公社、28个大队早稻一季亩产超千斤。在早稻收获前后,我们与有关单位配合,对这些早稻高产单位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把所得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去年在厦程大队第十六生产队和第十三生产队搞了两片旱地杂交玉米高产试验畈。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验收,第十六生产队这片试验畈,实测面积5.62亩,实收玉米(燥子)4789.3斤,平均亩产852斤。其中:丹玉3号1.10亩,总产1050.5斤,平均亩产955斤丹玉1号0.97亩,总产778斤,平均亩产803斤  相似文献   

16.
(一)奉化县溪口区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大搞科学试验,积极推广水稻根外施肥,通过喷施,一般都有显著增产。一九七五年亭下公社徐家埠大队科技组28亩早稻喷施1~2次与不喷亩产相差60斤,溪口公社沙堤大队第五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120斤,棠云公社西江四队试验增产105斤。畸山公社任宋大队第五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161斤,东岙公社东岙第一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76斤,溪  相似文献   

17.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18.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劳模、福建省莆田地区农科所付主任陈孝钦同志更加意气风发,与云路大队农科队和贫下中农一起,经过艰苦努力,1977年7.66亩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好收成。经过验收,三熟平均亩产达到3514.2斤。其中二号田1.11亩,三熟亩产达到3925.5斤,小麦亩产1101.3斤,早稻杂优亩产1472.4斤,晚稻杂优亩产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2年发病与为害程度,比1971年有所增加,如洛东公社据不完全统计:早稻发病面积1,465亩,其中损失在5~20%的有247亩,损失达20%以上的有177亩,颗粒无收的16亩;晚稻发病面积1,700多亩,损失粮食约8万多斤。但有的公社发病面积较小,如新丰公社发病最轻,穗颈瘟平均仅0.61%,病情指数为0.39,比1971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种     
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湖南省耒阳县城关公社沙头大队和新市公社水西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遵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伟大教导,在沙土中试种水稻获得成功。一九六九年种了一百四十二亩早稻,平均亩产八百十二斤。去年扩大到五百四十五亩,平均亩产达八百十七斤。水稻旱种,不仅能保持水稻高产的特性,而且还较水田种稻具有许多的优越性:1.在孕穗前期完全不需灌水,孕穗时经常保持湿润就可;2.节省育秧工和前期车水抗旱工;3.插秧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