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的原意是:古时伏羲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星云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地貌,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所生的植物。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会通神明之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这段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很多人都熟知其中的故事。但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段话,却蕴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物——伏羲;一件伟大的事情——中华文 相似文献
2.
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生态农业,实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生态农业的实质,正是坚持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矛盾的统一观,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人的劳动和干预,让其环境选择生物,生物改造环境不断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和稳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郑丽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3):69-71
天人合一理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中国人思维模式(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构成了深远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赋予此说具有不同意义,探讨天人合一理论、比较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人思维模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康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3)
中国画的意境表现是一种在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哲学的思想基础上 ,通过“道”、开合、诗书画印等因素的相互结合 ,体现大宇宙生命整体性特征的东方艺术。 相似文献
5.
6.
华兹华斯与王维的诗化自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钢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
本文研究了华兹华斯与王维的诗化自然的三大共同点,即:隐士之风,心灵中的天然秉性及天人合一的理念。并研究了宇宙一元论在东西方文化的诠释中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只有效法自然这位大宗师,朴之又朴,才能不拘于宗教习俗和文化模式,解放思想,成为心灵快乐自由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7.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段话的原意是: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昭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文尝药、江革负母、颜回尊师等等,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赞颂了中国人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怀。感恩不但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他人的付出,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在为他人付出时品尝到给予的喜悦,收获到感恩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主观派认为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外化”和“物化”;客观派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无须“人化”,自然美在人类社会以前早已客观存在;主客观统一派主张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统一;客观性与杜会性统一派虽然强调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打上人的印记,体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12.
<正>巴塔哥尼亚(Patagonia)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户外用品公司,它漠视商业规则,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地球第一,利润第二的绿色环保理念,以生产最高品质的攀岩、冲浪服装等户外用品而闻名于天下,被誉为户外的古奇(Gucci)。 相似文献
13.
王婉婉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1)
湿地自然与湿地文化是湿地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湿地自然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文化是人与湿地自然双向诠释和对话的产物,是人类认识湿地自然的实践活动成果。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湿地自然生命的有限性,湿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意味着产生这种文化的湿地自然消失后依然可以惯性存在一段时间。从生命和遗产的角度认知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既是看到了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的历史存在,也是强调湿地文化和湿地自然保护、传承、创新的代际责任。以科学的态度加强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的管理,挖掘湿地自然与湿地文化价值,并注重二者资源的综合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湿地遗产保护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上期说到嫁老外,这期崔哥就来说说娶老外的事儿。中国人必须走出国门,打出自己的品牌。什么是自己的品牌呢?就是生出来的孩子要姓中国人的姓。你给老外生了孩子,姓个外国姓,像什么施瓦辛格呀,凯迪拉克呀什么的,那叫给外国产品作加工,不是自己的牌子。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古人对水生态保护的关注
大地上四处纵横的河流是蔚蓝色地球上的一条条生命带,她创造了人类最为灿烂的文明。我国古人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活动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尤其在水生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面,卉人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实践,不断协调人与环境之问的关系,追求水资源和水生态的永续利用,以期营造一种稳定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思想像古老的母亲河黄河一样虽然曲折但一直奔流向前,从未断流,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已深深的浸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形成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典型性格特点。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人文发展史。纵观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作为中华审美文化的灵魂,当它实践于文学艺术,便会滋育一种“宇宙情怀”。从神秘体验中升华出神圣“宇宙情怀”,《红楼梦》与《边城》的景象描写堪称典范,它们分别以精湛的艺术表现诠释了自然“神秘”中的神圣“天人合一”,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宇宙情怀”这种文学精神的写作传承。 相似文献
19.
何以说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被认同为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印记。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多元社会,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冲击着、影响着。因此,在多元化的文化氖围里如何获得自我、社会认同,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的两位研究人员陆益龙、邢朝国在《文化多元化与社会认同》一文中探究了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方晏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2)
在《野性的呼唤》和《婴宁》中,杰克·伦敦和蒲松龄借助作品中的主角巴克和婴宁的遭遇,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在寻找自由的道路上,经历了文明和自然的冲突,两个主角最终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归途。两位作家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对文明和自然的冲突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