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课题分别采了Swern氧化、Dess-Martin氧化、PCC氧化等实验方法,利用麦芽酚来合成二氢麦芽酚,并采用GC-MS对他们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氧化实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及其不同之处,讨论了不同氧化实验方法对目标产物二氢麦芽酚的影响及实验条件对目标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苯酚中间产物分析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考察反应过程苯酚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反应原理和途径.结果表明: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苯醌;催化剂本身并没有降解苯酚活性,是通过在其表面催化H2O2形成氧化性极强的氢氧自由基HO,HO氧化降解苯酚为不同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3.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夹杂着分解、歧化等不同类别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者是几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反应,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本文试图对这类反应方程式及其系数的确定进行讨论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用三氧化铬-丙酮、三氧化铬-乙酸,重铬酸钠-硫酸等氧化剂对异黄樟油素进行了氧化反应,用GC-MS法分析了反应主要产物,确认出了9种氧化产物的结构,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原料的转化及各种氧化产物的含量,认为在足量重铬酸钠氧化下,胡椒醛的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热镀锌渣为原料,空气为氧源,通过真空控氧法制得了纯度大于99.98%的纳米氧化锌,探讨了反应温度和体系的真空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原料中的主要杂质元素在不同氧化条件下的行为及其对产物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温度或体系的真空度对产物的形貌影响很大;当控制温度和真空度在适当范围时,产物大多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纳米四针状氧化锌,针体细长,长径比较大;杂质元素Fe和Pb在不同氧化条件下的不同行为对产物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铁进入产物主要是因为锌的机械夹带作用和Fe-Zn系正偏差效应,而铅进入产品中是因为自身的蒸气压和Pb-Zn系正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6.
煤自燃过程气态产物产生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气态产物预报煤的自燃过程,需要对煤自燃过程产生气体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实验模拟出煤自燃气态产物的产生过程,得出其规律是:不同指标气体开始出现的温度不一样,同一指标气体在不同煤体中出现的温度不同.对煤低温氧化过程微观结构、自由基浓度与煤体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并以煤自燃自由基和逐步自活化反应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煤自燃过程气态产物产生机理,即煤中不同活性结构在不同温度下被活化发生氧化反应,在发生氧化反应时该类结构发生断裂形成自由基.不同自由基之间,自由基与氧之间相互发生反应,形成不同的指标气体从煤体中释放出来.图3,表4,参12.  相似文献   

7.
氧化降解法制备低聚壳聚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氧化降解法,制备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同时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对制备产物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氧化蜡酰胺化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化蜡经过胺改性可以得到具有更佳物化性能的脂肪酸酰胺。在确定己二胺量下考察了不同配比的氧化蜡和某种增硬剂对产物性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己二胺)∶m(增硬剂)∶m(氧化蜡)=29∶94.7∶78时,产物的针入度最低达到4以下,产物的酸值在6mg/g以下。温度的考察显示第一阶段为150°C,3h为宜,第二阶段为190°C,3h为宜。产物的红外谱图表明产物中含有酰胺官能团。  相似文献   

9.
用SNIFTIRS和循环伏安法研究0.1mol/L Na0H溶液中次亚磷酸根离子在铂和镍两种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次亚磷酸根离子在两种金属上的氧化明显不同,在Ni上氧化产物是HP03^-,在Pt上电位较负时氧化产物是P03^2-,而电位较正时产物是P04^3-.讨论了在两种金属上次亚磷酸根离子氧化反应的差别和相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流动氩气中将聚碳硅烷(PCS)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解处理制得热解产物,对其进行抗氧化实验,并采用XRD、EDX对PCS热解产物及其氧化产物的物相和成分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CS于1000℃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无定形的SiC、SiO2和C;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晶体尺寸逐渐增大,1560℃的热解产物仍由立方SiC、无定形C和SiO2组成;PCS热解产物中的SiO2含量以及SiC的晶化度对其起始氧化温度有一定影响;热解产物中SiO2、SiC氧化形成的SiO2使得PCS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角波电位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铁电极在室温1mol/L KOH 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正向扫描中产生3个阳极峰,分别对应于 Fe(OH)_2和 FeOOH的形成,它们在逆向扫描中顺序还原为 Fe(OH)_2和 Fe。温度对钝化过程有明显影响,交流阻抗谱证实了钝化膜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显微电泳仪、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光谱吸收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仪研究了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证明亚硫酸氢钠和石灰组合剂作用后,在镍黄铁矿表面形成了CaSO_3和CaSO_4等亲水性产物,同时降低了矿浆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加快了镍黄铁矿表面氧化速度,生成了Fe(OH)_3和Ni(OH)_2等产物,强化了镍黄铁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膜理论,分析了含有超细Fe(OH)_2颗粒的淤浆中氧气的传递速率。利用数值解与近似解法给出了增强因子与反应-扩散模数间的关系,两者符合很好。实验验证了Fe(OH)_2的氧化速率与其粒径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TiO2-Fe3+/Ti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 e3 掺杂的二氧化钛溶胶制得钛基纳米T iO2-F e3 /T i复合催化电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XRD表征了电极材料吸收光谱特性和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F e3 的存在,在-0.78 V(vs.SCE)处出现了一个还原峰,表明电极表面膜中存在F e3 还原成F e2 并进一步与电极中T iO2发生化学反应,是EC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粳稻品种日本晴水稻为材料,检测硝普钠及其光解产物KNO_2、K_4Fe(CN)_6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了5种植物激素标记基因在经上述处理后在幼苗根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NP能够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的根长和株高;SNP对根生长的抑制主要是通过其光解产物K4Fe(CN)6实现的.SNP和K_4Fe(CN)_6处理都能够抑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赤霉素4种激素标志基因在水稻根中的表达,但是SNP处理可以抑制一氧化氮标志基因OsNOA1的表达,而K_4Fe(CN)_6则上调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铜阳极在纯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钝化行为。实验发现,在电极上生成不溶Cu_2O及CuO,使电极发生钝化。论文还详细讨论了生成Cu_2O钝化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某些二价金属尼克酰胺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n(Nica)_2Cl_2、Fe(Nica)_2Cl_2、Co(Nica)_2Cl_2、Ni(Nica)_2Cl_2、Cu(Nica)_2Cl_2、Zn(Nica)_2Cl_2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除Zn(Nica)_2Cl_2是简单四面体结构之外。其余皆为多聚八面体结构,其中Cu(Nica)_2Cl_2为多聚变形八面体结构,Nica均以吡啶氮与各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显微电泳、粒度分布、流变性等实验,证明单一氢氧化物及其机械混合物都有增粘作用,且效果与氢氧化物电性基本无关,氢氧化物/粘土体系的颗粒沉降过程呈飞跃式。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物颗粒通过水化链外的氢与粘土水化链外端的氧相连接。构成封闭型水分子链空间网络,产生了较高的粘度和切力。混合金属氢氧化物产品不能完全脱水,影响颗粒水化的处理剂难以与其它泥浆较好地配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以Pd(OH)_2/C为催化剂,将4′-酰基本并-15-冠-5催化氢化为相应的4′烷基苯并-15-冠-5的新的合成方法。此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步骤简单、后处理容易、收率高等优点,为烷基取代苯并冠醚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研究了Fe(CO)_5与all-trans-CDT(Cyclododecantrine)的热反应,分离得到了一种高产率的all-trans-CDT配合物,此配合物通过IR.NMR和MS谱研究确定为[(CDT)Fe(CO)_3],其中1,5,9-all-tran-CDT中有二个非共轭烯键参与了配合,而另一个保持自由烯键.且研究了配合物[(CDT)Fe(CO)_3]与pph_3和Br_2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