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同时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肾囊肿的患者在常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行腹腔镜经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25±15.3)min,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出院时间(8.2±1.5)d,术后1年行CT复查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术是其运用的一大优势,能在一次手术当中解决多种疾患,腹腔镜运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肾囊肿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予以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计算机表法对将我院2010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实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各项数据差异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T管拔管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对比分析显示意义(P0.05).结论:将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应用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疗效,但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效果更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究胆囊结石围术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的价值。将陇西县中医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接受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3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护理组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5.66%较对照组的22.64%低(P0.05),满意度94.34%较对照组的79.25%高(P0.05)。在胆囊结石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续发的因素和尽可能减少术后胆总管续发结石发生的技术要点。回顾性总结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实行的28例胆囊切除术后因胆总管结石再手术的病列,分析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电子显微镜对胆囊结石元素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 份胆囊结石标本经离子溅射金处理后,在附有 X 射线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和观察照相,得出胆石中无机盐的比例和微细结构图像.通过回顾性对比及对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病人胆汁矿物质离子,对比发现胆囊结石样品中铝含量特别高,可能与近年来铝质食用器具过多或使用不当有关.为胆囊结石病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7例,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48h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例,延迟手术组(胰腺炎治愈后3~5周)21例,记录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手术情况.收集术中切取的胆囊组织(胆固醇结石17例,胆色素结石13例,胆囊息肉7例),RT-PCR检测不同胆囊组织中Cacna1c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短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早期手术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色素结石和胆囊息肉组织中Cacna1c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胆固醇结石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色素结石组织与胆囊息肉组织Cacna1c 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48 h内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疗效理想;Cacna1c基因为钙离子通道在不同胆囊结石组织中分布差异的分子基础,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胆石症是指胆管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固醇、胆色素、黏液物质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结而形成结石,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结石称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胆囊结石。而手术是胆石症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我科对130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患者的好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ny,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eroscoplc cholecystecton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先行ERCP,EST清楚胆管结石后行LC手术.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EST和LC,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d出院.结论联合应用EST和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症切实可行,该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教职工胆囊结石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人群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许多人平时无任何症状 ,往往是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 ,给胆囊结石病的检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校于 1 997年~1 998年两年间对全校 30岁以上的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 ,其中腹部“B”超被列为常规检查 ,现将有关胆囊结石检出情况报告如下 1 普查方法与统计1 .1 普查对象受检对象为全校 30岁以上包括已退休的教职工 受检人数为 385 5人 ,资料完整的为2 6 4 0人 其中男性为 1 5 48人 ,女性为 1 0 92人 ,年龄最小的 30岁 ,最大的 90岁 ,平均年龄为6 0岁 1 .2 普查方法“B…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结果:127例患者中12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获得成功其中4例发生术中出血,后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手术,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伤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完整、细致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术中纤微胆道镜对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1999年-2004年收治的术前B超未提示有胆总管结石和扩张的胆囊结石病人1452例,其中70例作术中经胆囊管纤微胆道镜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体胆囊结石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蔓  吴杰  杨海珉  刘刚  石捷 《广西科学》2001,8(2):124-126
用高真空喷金处理31例不同类型的人体胆囊结石,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他们的超微结构,31例人体胆囊结石主要由条状或块状的胆固醇晶体组成。这些胆固醇晶体排列成效放射状、层状、条款状和无规律的交错排列。但固醇晶体之间常见一些不规则的空隙。有的胆石在胆固醇晶体之间夹杂由少量呈类球颗粒组成的絮状团块的胆红素结晶。说明31例胆囊结石均属胆固醇结石。  相似文献   

13.
探究纤维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240例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后应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消化、腹泻情况、生活质量,并随访观察组1年内复发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9.17%(P0.05);观察组饱食后腹胀、腹部不适及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优于术前(P0.05)。纤维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并存病之一。腹部外科疾病以胆囊炎胆囊结石多见。糖尿病对外科手术及预后影响很大。本文就糖尿病对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处理问题作一探讨。1.糖尿病与手术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以血中葡萄糖增高为特征的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可产生或加重胆囊炎胆囊结石,而胆囊炎胆囊结石又可使糖尿病加重。糖尿病患者发生外科感染机会多,且以胆道感染多见。糖尿病患者由于小血管病变,外周血供减少,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胆囊手术后切口细菌繁殖,造成感染。且由于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及组织渗透压增加,…  相似文献   

15.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人胆囊结石发病率约占30-40%。随着人口结构的日趋老龄化,对中老年人胆囊结石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已被提到重要位置。我从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B超诊断胆囊结石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共19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是日产EUB-40型B超声诊断仪,弧型探头频率3.5MHz。1.2扫查方法,一般病人空腹8小时以上,急腹痛患者除外。病人首先取平卧或左侧卧位,在右肋间及右肋弓下进行纵切或斜切扫查,使声束指向肝门进行侧动扫查,即可见胆囊重叠于…  相似文献   

16.
杨增刚  王莺  刘小荣  邓英 《甘肃科技》2013,29(16):125-127
探讨了胆道系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选取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60例(实验组)及胆囊息肉患者20例(对照组),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及PCR方法检测其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以分析。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实验组阳性率为53.33%;对照组阳性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方法检测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33%、46.67%、31.67%;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15%;两组比较胆囊粘膜与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风险、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完成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2例(合并症28例)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择期LC术65例,急诊LC术7例,全部病例治愈,术后并发症13例。结论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由于其特殊及风险,术前应全面评估脏器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腹腔干扰小等特点为首选术式,围手术期处理除需控制好血糖,改善代谢紊乱,还应积极治疗合并症,提高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风险、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完成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2例(合并症28例)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择期LC术65例,急诊LC术7例,全部病例治愈,术后并发症13例。结论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由于其特殊及风险,术前应全面评估脏器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腹腔干扰小等特点为首选术式,围手术期处理除需控制好血糖,改善代谢紊乱,还应积极治疗合并症,提高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观察腹针配合足三里治疗胆囊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将60例接受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术后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腹针配合足三里穴针刺,每日针刺2次,每次30min。运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胃肠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上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腹针配合足三里穴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对接受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胆结石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方式,旨在探讨和研究其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所选例数为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在6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6小时,发生上腹部疼痛,此为急性胰腺炎表现,发生后,我院医生及时和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在2天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后即可出院,60天后身体痊愈,恢复工作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