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组份混合物分光光度同时测定,过去多用于两组份分析,更多组份的同时测定应用不多.本文研究了2-(5-溴-2-毗啶偶氮)(?)二乙胺基酚(简称5—Br—PADAP)作为显色剂同时测定(?)、镍、铜、锌、镉的实验条件.建立了适用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有关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的增溶作用,使 Zn-PAN 和 Cu-PAN 螯合物溶于水中。研究了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并利用这两个螯合物对β-氨荒丙酸铵稳定性的差异,提出了在 PH=9的缓冲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联合测定微量锌和铜。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铸造镁合金中锌和铜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镍、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NaDDTC)为螯合剂,将铜、镍、锌等离子转变为螯合物,萃取分离后注入填充有化学健合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柱,用几乎无腐蚀性的甲醇水溶液为洗提剂,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分离后的螯合物。在研究了分离条件及消除干扰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同时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镍、锌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锌。新鲜血清(1—4天)稀释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经济。本方法测定锌和铜的回收率在95~106%之间。变异系数小于6%。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锑酸锌无机离子交换剂填充在色谱柱中,以酒石酸钠、酒石酸和氯化钠为洗脱液体系,采用国产SL-02型离子色谱仪(配备库仑检测器)研究了锌、镉、汞离子的色谱分离行为:探讨了洗脱液浓度及流速对组分保留时间,分高度和理论塔板数的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混合试样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螯合离子交换剂—聚丙烯酰胺肟—羧酸纤维对铜、镉、铅、钴和锌的富集性能和条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分离、富集一步完成.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产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对吉林地区正常妊娠38—42周妇女114例羊水定量检测铜(Cu)、锌(Zn)、铁(Fe)、钙(Ca)它们的羊水中正常含量95%可信区间分别为:Cu 0.068-0.136mg/L、Zn 0.000-0.971mg/L、Fe 0.001-0.152mg/L、Ca 0.754-6.448mg/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PAN螯合剂负载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富集铜、锌离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痕量的简单易行方法。12吡啶偶氮1萘酚(PAN)在pH9.0缓冲液中既做为负载剂又做为显色剂。铜、锌离子富集之后用1 mol/L硝酸洗脱,用光度法测定。铜、锌离子均在0~12μg/10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最大吸收波长为555nm,摩尔吸光系数5.36×10~4L·mol~(-1)·cm~(-1)。本法可用于天然水和麦饭石水中铜、锌离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怀山药中的锰、锌、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FAAS法在同一体系中测定怀山药中微量元素锰、锌、铜的方法.考察了硝酸、过氧化氢的用量以及消化时间长短对试验的不同影响和在同一体系中锰、锌、铜的彼此干扰情况.在选定条件下,锰、锌、铜的检出限分别是:Mn 0.0110μg/ml、Zn 0.0085μg/ml、Cu 0.0065μg/ml;相对标准偏差2.1%~3.7%,回收率94.1%~101%.  相似文献   

10.
一、绪言 二氧化锆中铜、铅和锌的测定,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等,用光谱法测定的报导较多,等用光谱法同时测定铜、铅和锌等元素,灵敏度为1×10~(-6)—1.5×10~(-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结合内标法测定镉和铅等元素,灵敏度为10~(-5)—10~(-4)%,武内次夫等用交流极谱法同时测定Cu、Pb、Cd、Ni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有大量铁、镍、锰存在的同一份溶液中,用二安替比林甲烷萃取分离锌、钴的条件,干扰元素及其消除,用二甲酚橙光度测定锌以及使钴以离子缔合物(DAM·H)_2[Co(SCN)_4]形式光度测定的新方法.所拟方法简单,快速,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再现性,用于金属,合金和矿物中锌和钴的测定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邵晶  商春锋  孔小华  王建国 《科技信息》2009,(31):J0025-J0026
湿法消解样品后,以ICP-OES法同时测定果汁饮料中铜、锌、铝三种元素的含量。在选定条件下,RSD为0.21%~1.24%,加标回收率为91.6%~103.4%。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铜、锌、铅、镉、铬、镍的含量.详细研究了灰化温度、灰化时间、消解加酸量对不同金属吸光度的影响.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六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性较好(r在0.9970~0.9999之间),精密度较好(RSD在0.20%~3.72%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104.9%,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得出了不同季节生活污泥中铜、锌、铅、镉、铬、镍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晶石蜡固液萃取分离痕量Zn(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详细考察了影响锌的分离与测定的各种因素,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当富集倍数为100时,回收率在97%~102%之间,RSD小于3.1%。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Zn(Ⅱ)的富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p204为萃取剂,260号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考察萃取振荡时间、p204的体积分数、相比率(O/A)以及料液初始pH值对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p204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室温条件下,当萃取平衡时间为6 min,p204的体积分数为30%,相比率(O/A)为2∶1,料液初始pH值为3.0时,锌的一级萃取率达到57.32%.经4级错流萃取可以将料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低到0.027 g/L,锌萃取率达到97.26%.负载有机相经2 mol/L的H2SO4反萃,锌可完全反萃.  相似文献   

16.
铜、锌胁迫对丁香蓼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铜、锌单一及复合胁迫时对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e Roxb)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质量分数铜(100 mg/kg)、锌(100 mg/kg)处理时,叶绿素含量上升,SOD活性增加,电导率、MDA水平则下降,可认为这是植物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但随着铜、锌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大,SOD活性下降,800 mg/kg铜、锌处理下丁香蓼S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67.05%和53.58%;POD活性则逐渐增加,起主要抗氧化作用,其中以铜(200 mg/kg)+锌和锌(200 mg/kg)+铜两个处理系列变幅最大;MDA含量随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00 mg/kg铜+800 mg/kg锌和200 mg/kg锌+800 mg/kg铜处理时,MDA分别高出对照110%和130%;CAT活性持续下降,但在此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因此,铜、锌胁迫明显地影响活性氧清除系统,导致丁香蓼叶片活性氧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7.
以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以2.5 mol/L HCl为络合剂,去离子水为洗脱液,对铅、镉和锌进行了静态阴离子交换分离富集,提高了在0.03 mol/L HClO4底液中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铅、镉和锌的灵敏度,减少了基体干扰.此法应用于食品中Pb,Cd和Zn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1%~95%,93%~97%,89%~93%,相对标准偏差(n=9)分别为1.72%,1.38%,1.96%,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铜、锌离子抗性菌筛选及重金属作用下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南临乡桃林矿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抗铜、锌菌株,经26S rRNA D1/D2鉴定为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单抗铜400 mg/L、锌800 mg/L.优化条件下:30 ℃,pH值5.0,起始离子浓度50 mg/L,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120 h,菌体对铜、锌离子的吸附率为54%和60%.铜、锌离子浓度50 mg/L时,菌体内谷胱甘肽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8和0.88 mg/g;而正常菌体内只有0.04 mg/g.可初步认为谷胱甘肽的增加缓解了铜、锌离子对Aspergillus aculeatus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极谱配合吸附波是一类新型的极谱波。本文提出了铜、铅、锌—邻苯二酚紫—硝酸钾—硼酸的极谱配合吸附波,可用于测定各类样品中微量铜、铅、锌;并用各种极谱技术对其电极过程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山东新泰冶炼厂湿法炼铜的电介废液,经用脂肪酸萃取回收铜与除去铁(Ⅲ)以外,还产出以硫酸钴为主的溶液,此溶液中尚含有锌,镍、锰,铜,铁(Ⅱ)等金属元素。若以产铜一吨计,应可从此电介废液中回收钴10—15公斤,锌20公斤,镍2公斤左右。该厂原有回收钴的工艺流程因造成三废(气,渣,水)影响环境及劳动条件,且回收率远低于预期效果。1969—70年北京矿冶研究院等单位曾在新泰厂用国产混合叔胺型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