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6a收治的9例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9例经限制液体摄入和适量的补盐治疗,低钠症状10d内改善。治愈8例,死亡1例。结论: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压、高尿钠及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是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诊断依据。限制液体入量、适量补盐及调节ACTH/ADH的平衡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71例老年人颅内占位性病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老年人颅内占位性病变起病隐晦,缺乏典型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临床常以进行性智能障碍、痴呆、精神异常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为其主要表现.文中同时对老年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要点、导致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以便使临床医师加深对老年人颅内占性病变的了解,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10年收住我院的39例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更佳的治疗策略.结果:21例患者无症状,脾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病理检查.3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35例,其中手术切除脾脏23例,非手术治疗16例,包括恶性4例.随访5月~5年,手术与否,良性疾病均获得长期生存,而恶性者诊断后4月内死亡率100%.结论:脾占位性病变以良性为主,恶性少见,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唯一手段,而脾切除对成年人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但脾部分切除更适宜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发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其血清中血钠、血钾、血氯的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激素治疗;观察患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状.结果收治的120例患者中有100例逐渐好转,其余20例在进行水电解质纠正的过程中予以激素治疗后血钾、血钠以及血氯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引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水电解质紊乱的主要原因,通过纠正电解质水平,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塞39例临床经验.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塞39例临床经验.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是损伤性疾病中的一类常见病,而颅内出血(或血肿)又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类继发性病变,它可发生于颅内各处,有的聚积成为巨大的血肿,形成一占位性病变,有的可自行分解而被吸收,有的为散在斑点状出血,如发生在脑的“哑区”则不显示局灶症状,如发生在脑干等处,虽小亦可致命。所以,在法医实践中,如何理解并准确应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四十四条规定,对侦查、起诉、审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室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0月以前共鉴定(包括复核鉴定)认为是“颅内血肿”的案件131例,达到重伤标准的51例,不构成重伤8…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术后钠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钠代谢紊乱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3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986例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的钠代谢紊乱。结果:高钠血症207例,发生率21.0%,其中尿崩症201例,占97.1%;低钠血症112例,发生率1114%,其中脑性盐耗损综合征(CSWS)45例(占40.2%);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IADH)59例(占占52.7%)。结论:术中避免损伤视丘下部、垂体柄及其供血血管可有效降低术后钠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钠代谢紊乱首先要明确诊断,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短期内都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武汉协和医院的科研人员研制成功的WHX-1型彩色脑电地形图仪,最近通过了鉴定。该仪是一种脑电信号定量分析诊断的仪器。它不仅能对颅內占位病、癫痫、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感染性疾病等脑器质性损害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与精确的定位诊断,而且能对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精神病等大脑神经功能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还可与CT、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互为弥补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