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型高效絮凝剂的研制,对煤矿含高悬浮物矿井水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一种新型絮凝剂———含铁离子的聚硅酸,研究了该絮凝剂所适用的PH值范围和Fe/SiO2摩尔比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H值4.5~8.5范围内,其絮凝效果良好;Fe/SiO2摩尔比适当时才可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另外,在聚硅酸中进行铁盐、铝盐的复合可以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型絮凝剂FMA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Al(OH)3 、FeCl3 、MgCl2 、HCl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铁镁铝聚合物( 简称FMA) ,研究了该絮凝剂对硅藻土模拟水样的絮凝性能及pH 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聚合氯化铝( 简称PAC) 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MA 压缩双电层和降低ζ电位的能力强,絮凝效果、絮体沉降性能远优于PAC,且在pH 为5 .5 ~9 .0 时絮凝效果最佳.此外,还将FMA 应用于造纸废水及采油污水的处理中,使造纸中的油毡原纸废水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采油污水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污染的快速有效处理,基于聚硅铁(PSF)的优异混凝效果及其絮体的快速沉淀性能,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试验水样,对短时混凝沉淀工艺(短时工艺)的絮凝和沉淀时间等参数的选择及其对过滤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聚硅铁和聚合氯化铝(PAC)在混凝过滤的短时和常规工艺下的去除效果,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絮体进行分析,最后观察短时工艺对于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混凝沉淀试验中,絮凝2 min、沉淀3 min时的PSF短时工艺就能达到与常规工艺较为接近的污染物去除水平。投加量为0.162 mmol/L时,浊度和CODCr平均去除差异率分别为0.59%和11.5%。在过滤试验中,短时PSF工艺的滤后水水质稳定,平均CODCr去除率达到85.53%,比PAC短时工艺高了7.16%。扫描电镜图片表明短时PSF工艺的絮体比PAC絮体结构紧凑,颗粒粒径大,具有更好的絮凝沉淀效果。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试验中,投加量达到0.162 mmol/L时,PSF短时工艺对于浊度和CODCr的去除效果比PAC短时工艺分别高了27.88%和11.11%。  相似文献   

4.
FMA絮凝剂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吐哈温米油田污水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研制了污水处理剂FMA.室内及现场应用试验表明,FMA 对油田污水具有良好的絮凝、阻垢及一定的除油能力.根据水质的不同,在50~400m g/L加量下可使机杂去除率在92% 以上,含油去除率大于97% ,阻垢率大于90% ,这种FMA 絮凝剂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生产中无任何副产品产生,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升猪场污水处理效果,从污水处理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污水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菌,并对絮凝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菌最优产絮时间为2 d,最优培养温度为35℃,菌液接种量为3%,絮凝菌在80℃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热稳定性.紫外、红外光谱结构表征实验证明,絮凝菌主要由酸性多糖组成.扫描电镜及革兰氏阳性实验结果显示,絮凝菌呈杆状.结合生化特征及分类学鉴定,判定絮凝菌CX15为Bacillus sp.CX15.  相似文献   

6.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范石油污染风险,环境监测部门已经逐步加大了对油库排污的监督管理力度,对油库的污水处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油品在随着油库污水排出的过程中,其对油库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油库含油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工作。该文针对油库含油污水的成分和危害、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油库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以及减少油库含油废水的有效措施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地论述了如何油库的含油污水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含油污水的混凝处理工艺中,采用一种新的在线混凝检测与控制方法--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考查了此投药自控系统对原水流量、水质变化的调节性能.结果表明,该检测与控制技术可测定出油田含油污水中絮凝体相对粒径及数量变化情况,灵敏地反映出加药后的混凝程度,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控制特性,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含油污水混凝检测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用盐酸溶解含钛高炉渣,将溶出液与聚硅酸按不同配比复合预聚,制得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MSF,对MSF的形貌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采用MSF处理模拟江水,对所形成絮体的粒径分布以及MSF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原水水质和pH值对MSF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按n(M)∶n(Si)为1∶2的配比所制MSF呈现为有较高伸展度、较粗枝杈的长链分枝形貌,形成的絮体粒径最大,对模拟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在pH值为1.5~12.5时,絮体表面均呈现很强的正电性;MSF对原水水质和pH值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以高岭土水溶液为絮凝对象,利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形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高岭土粒度及表面特性的分析,高岭土水溶液中颗粒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絮凝形态发现絮体结构密实,有利于絮体沉降。电动电位测定结果得出,未投加CBF的高岭土水溶液的胶体颗粒则保持稳定状态不易聚沉。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也叫淹没式BAF,颗粒填料接触氧化池,它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适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本文通过现场工艺、现场应用效果对BAF进行分析,证明BAF对油田污水COD、含油有很好的控制,可以在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聚合物处理油田采油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使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后能达到回用标准,通过阳离子聚合物与聚合铝复配对油田采油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为120万,加入浓度为0.5~1.0mg/L时,与聚合铝复配后,对采油污水中的悬浮物、含油量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97.7%及92.0%,并使处理后水中悬浮物及含油量分别降低到1.2mg/L及5.0mg/L,达到了油田回用水水质标准.复配体系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受污水pH值及温度的影响,但影响比单独使用聚合铝时小.  相似文献   

12.
对油田含油污水中不同孔径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算出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的微孔表面ζ电位,再根据Gouy-Chapmann方程,估算出膜表面的电荷密度.并对油田含油污水中悬浮颗粒的ζ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改性聚四氟乙烯膜表面带有负电荷,表面Zeta电位稳定在-20mV左右,而污水中悬浮颗粒ζ电位也为负值.由于膜表面电荷的作用,使膜具有更强的截留悬浮物颗粒及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的特性,讨论了船舶油水分离器的现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旋流器对船舶舱底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以改善进入船舶油水分离器的水质及减轻管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4.
对位于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市东园排污口进行环境因子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排污口的污水影响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导致海水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分别超过四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有部分化学物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又根据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的实际需求,探讨了龙海市东园排污口与邻近海域环境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当今普遍关注的海水水质恶化、赤潮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原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 ,部分区块储层中黏土特别是膨胀性黏土含量高 ,对注入水水质的要求较高 .本文对阳离子聚合物与聚合铝复配处理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聚合铝浓度为 5 0 mg/L时 ,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加入浓度、污水的 p H值、污水温度等对处理效果影响大 ,当阳离子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为 1 2 0万、加入浓度 3~ 5 mg/L、污水的 p H值为 6.5~ 8.5、污水温度在 45℃时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采油污水中悬浮物、油的含量分别由处理前的 1 65 mg/L,1 1 8mg/L降低到 1 .2 mg/L及 5 .0 mg/L ,滤膜系数达到 35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河南下二门油矿含油污水处理现状,论述了新型破乳剂WK-668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SBR工艺对沈阳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其工艺运行模式:进水0.05h,搅拌0.95h,曝气3.5h,沉淀1h,排水0.05h,待机0.45h;测定项目:进出水的COD,TN,TP,PH;曝气池中污泥的MLSS,SVI及一个运行周期(6h)内的COD,TN,TP.结果:当MLSS值为1330~3009mg/L时,出口COD值0~34mg/L,去除率为67.62%~100%;TN浓度0.6~1.7mg/L,去除率95.44%~98.59%;TP浓度0.4~2.95mg/L,去除率为32.8%~88.5%.  相似文献   

18.
油田在注水开采或注聚合物开采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开发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器对提高水处理效率和降低油田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高效污水处理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水分离效率随着单杯液面下降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供液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分离器亲水性、内部隔板、滤料类型对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物-生态耦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低投资、低能耗、低维护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键。采用无动力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UAF)与潜流式人工湿地(SFW)耦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耦合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增加SFW内的植株密度改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UAF与SFW耦合工艺无动力消耗,免维护,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对氮、磷的去除主要依靠SFW阶段完成,通过增加芦苇的植株密度可以明显增强SFW内生物的脱氮除磷能力,并保证UAF与SFW耦合工艺的处理性能稳定在较高水平。在t(HRT)UAF=18h,t(HRT)SFW=3d的条件下,UAF与SFW耦合工艺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4.07,4.25,13.36和0.44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辽河油田某采油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含油污泥干燥过程的因素及其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掺煤量、粒径、干燥风温度、干燥风流量是影响油田含油污泥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掺煤比例越大,粒径越小,干燥风温度越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干燥风流量越大(在一定流量范围内),干燥速率越大;且当掺煤比例为20%,粒径为20 mm,干燥风温度为125℃时,这些因素对污泥干燥的强化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