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依据高C3S水泥和混合材复合体系的组成特征,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C3S-S-H系统在不同n(Ca)/n(Si)组成时的水化反应.结果表明,C3S-S-H系统水化产物的稳定性由系统n(Ca)/n(Si)组成决定,当n(Ca)/n(Si)>1.88时,最稳定的水化产物是C2SH1.17;当1.25<n(Ca)/n(Si)<1.88时,最稳定的水化产物是C4S3H1.5;当0.76<n(Ca)/n(Si)<1.25时,最稳定的水化产物是C5S6H5.5;当0.5<n(Ca)/n(Si)<0.76时,最稳定的水化产物是C2S3H2.5;当n(Ca)/n(Si)<0.5时,最稳定的水化产物是C2S3H2.5和CS2H2.C3S-S-H系统在低n(Ca)/n(Si)组成时,水化生成的低n(Ca)/n(Si)的CSH凝胶比高n(Ca)/n(Si)的CSH凝胶更稳定,是二次火山灰反应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I^(k)中迹极限C^*-代数的K-群的性质.证明了以下结果:设A是有单位元的C^*-代数,并且A=(t2)limn→∞(An,pn),其中An在I^(k)中,则①对任意的n≥max{1,[(k 1)/2]},in:Un(A)/Un(A)→K1(A)是满射;②对任意的n≥[k/2] 1,in:Un(A)/Un^0(A)→K1(A)是单射.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通水泥基材料存在早期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弱等问题,通过纳米硅溶胶对水泥基材料进行改性,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纳米硅溶胶改性不同水灰比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结石率、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溶胶掺量在0.5%以内、水灰比小于1.0时可显著提高水泥浆液的流动性,最大提高20.24%;结石率随着纳米硅溶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硅溶胶对水灰比大于0.7浆液的结石率提高明显,最大提高24.49%;当硅溶胶掺量为2%时,结石体的抗压强度增幅最大且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硅溶胶对试样强度的增幅效果逐渐减弱;纳米硅溶胶的掺入促进水泥基早期的水化反应,与水化产物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并使微观形貌更加致密,使结石体的早期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显著提高;纳米硅溶胶通过缩短诱导期以及在颗粒空隙中为C—S—H提供成核位点促进水化反应,提高水泥基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豌豆属植物曲柳(Pisum stiua L)和荷兰豆(Pisum sativum L)细胞染色体作了计数,并讨论了有关细胞学和分类学问题。实验表明,曲柳的核型公式为K(2n)=14=6m十6sm十2st,属于“2A”型,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2L 4M2十8M1;荷兰豆的核型公式为K(2n)=14=8m 2m(SAT) 2sm十2st,属于“2A”型,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8M2十6M1。同时还计算了两种植物染色体的体积,研究了它们的相对长度变异幅度、臂比变异幅度等。  相似文献   

5.
水化法制备超细Mg(OH)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菱镁矿为原料,采用水化法制备Mg(OH)2超细粉体,研究了水化温度、添加剂对水化产物颗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为添加剂,水化温度70℃所得产物颗粒最细,产物d50为0.94μm;NaOH作添加剂时,随OH^-浓度增加,产物粒径减小,当OH浓度为1moL/L,所得产物粒径最小,其d50为0.94μm,但随OH浓度的进一步增加,颗粒有增大趋势;氨水作添加利时变化趋势与NaOH作添加剂类似,当OH^-浓度为1.55moL/L时.产物粒径最小,d50在1.6μm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时滞性偏差分方程A(m-1,n)+A(m.n-1)-pA(mn)+qA(m+k),(n+1)=0,得到了这类方程振动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7.
提出当量水灰比(W/C)E的概念,研究水化程度及其发展真挚与(W/C)E().146-0.21,W/C=0.21)在7d龄期内的关系,并观察了水泥石在1d 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W/C)E下降,水化体系水化程度提高,水化程度随(W/C)E变化率的发展趋势可保持至7d不变,在低(W/C)E状态下,具有初始界面面积水、产物层薄的优点,可使体系转入扩散控制阶段后仍能正常水化,低(W/C)E的水泥石1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的SiO2分子基态( )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 Monte-Carlo轨线法对Si (3Pg) + OO' ( ) 和O (1Dg) + SiO' ( )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Si (3Pg) + OO' ( )体系生成络合物是一个阈能比较小的反应,而生成离解产物则是一个有比较大的阈能反应,其阈能值约为200kJ.mol-1, 说明主要以生成络合物为主;O (1Dg) + SiO' ( )体系没有络合物生成,生成离解产物O (1Dg)+ SiO' ( )→O + O' + Si的反应截面比非反应碰撞产物O (1Dg) + SiO' ( )→Si + OO'的反应截面要大约两个数量级,在低能区是有阈能的反应,其阈能值约为120kJ.mol-1.  相似文献   

9.
从黑云母的化学结构和结晶形态出发,本质上分析了黑云母的水化机理,黑云母水化的实质是层间域中K+被其他大分子或离子替换,是一个释放K+的过程。水化过程可分为解理缝裂开、边缘断裂分散为特征的边缘水化阶段和解理缝消失、颗粒呈鳞片状为特征的完全水化阶段。黑云母一旦在储层中水化,晶体结构膨胀,部分边缘颗粒逐渐脱落,随水动力分散运移,堵塞孔喉,易造成储层损害。含黑云母储层在注水开发中应该提高K+浓度,防止云母水化产物产生的水敏和速敏损害,以保护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喷射成形原位反应TiC/Al-Fe-V-Si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射线衍射(XRD)、光镜(OM)、电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在TiC/Al-Fe-V—Si合金中原位反应生成TiC的喷射沉积坯件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反应生成的TiC颗粒在喷射沉积过程中抑制了针状相的形成,改善了合金的显微组织,生成的TiC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合金基体中.  相似文献   

11.
两种土壤聚合物碱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液固比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氢氧化钠和硅酸钠溶液对偏高岭石的激发作用,将反应到一定时间的浆体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溶液和粉体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偏高岭土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分离后溶液中Si的聚合度增加,溶解的Al单体与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聚合,分离后的粉体既有被碱侵蚀后的硅氧的碎片,也有铝单体与硅酸根离子聚合的胶团;(2)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偏高岭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离后溶液中的Si和Al含量不断增多,但硅和铝没有发生聚合,分离后粉体仅是偏高岭石在碱侵蚀下生成的碎片;(3)硅酸钠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对土聚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硅铝摩尔比(nSi/nAl)不同的HZSM-5(Hydrogen Zeolite Socony Mobile-Five)制备的催化剂在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中的性能不同。实验表明:nSi/nAl=40的Mo/HZSM-5在苯选择性、稳定性和苯生成速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硅铝摩尔比的催化剂;同时,对载体改性可以提高催化剂在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中的性能。对比不同的改性方法发现,先碱处理再酸处理改性的wMo=0.03的Mo/HZSM-5较其他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使反应具有更高的苯选择性和苯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早期水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水化过程可分为诱导期前期、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5个阶段。水化初期,在水泥颗粒表面即可观察到大量的短柱状钙矾石,并形成保护膜,产生诱导期;在水化早期C—S—H凝胶数量较少,在加速期才大量形成,最终成为花朵状结构。该水泥在水化24h后,其硬化浆体致密度较高,水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铜炉渣的废物利用,以碱激发方式为主研究铜炉渣制备矿用胶凝材料的可能性.选取生石灰、NaOH和早强剂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复合激发剂,开展铜炉渣活性激发和充填材料制备试验,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铜炉渣水化产物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激发剂对铜炉渣活性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生石灰>早强剂>NaOH,在复合激发剂的作用下炉渣净浆试样的7和28 d强度分别可以达到1.5和3.0 MPa以上.铜炉渣尾砂充填料28 d强度为1.0 MPa,流动性良好,满足充填材料要求.铜炉渣早期水化产物主要有片状的Ca(OH)2和C-S-H凝胶,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C-S-H凝胶Ca/Si比不断减小,水化产物结构更加致密.养护时间至28 d时,铜炉渣中活性成分基本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15.
闽西南下三叠统溪口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南下三叠统溪口组中的硅质岩Si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7%~68%, Si/Al=3.4~5.7,远远低于纯硅岩的Si/Al(80~1 400),表明这些硅质岩中含较高比例陆源泥质沉积物.硅质岩样品w(Al2O3)/w(Al2O3 Fe2O3)=0.61~0.79, w(Lan)/w(Ybn)值介于1.38~1.75间,w(Ce)/w(Ce*)=0.87~0.93, w(Lan)/w(Cen)=1.14~1.43,表明这些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这一结论与大田、漳平一线相当于当时陆坡下部位置的判别存在矛盾,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硅质岩形成于另一侧的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6.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方法表征了矿渣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研究了矿渣胶凝材料对尾砂固结过程的影响.微观实验结果表明:矿渣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凝胶(C—S—H)、钙矾石(AFt)及少量的帕水钙石(Ca2Al4Si4O15(OH)2.4H2O)和沸石类矿物,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矿渣胶凝材料在水化过程中发生晶体结构重组和重排;尾砂中的方英石、云母和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是尾砂固结过程中的活性成分,能生成其他晶体矿物和胶凝状矿物,这是导致固结体微观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添加Ni-Mo活性组分作为催化剂,在Parr高温高压反应釜中,采用加氢脱硫(HDS)方法脱除噻吩类中的硫物质。通过XRD,TEM以及孔结构分析,研究掺杂Ti原子对SBA15基催化剂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等的影响,并考察一系列的不同硅、钛摩尔比(n(Si)/n(Ti)分别为∞,10,30和60)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SBA15的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了载体的比表面积,改性后的比表面积有所降低;Ni和Mo活性相以NiMoO4和MoO3物相存在;Ti原子的加入有利于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中硫的脱除,并且不同硅钛摩尔比的催化剂呈现不同的脱硫率;当n(Si)/n(Ti)=30时,脱硫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NH4)2WO4为钨源,采用浸渍法,在不同pH值、模板剂种类、模板剂用量和硅钨比等条件下合成多相催化剂WO3/HMS,利用XRD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在环戊烯选择性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H=4、硅源为正硅酸乙酯(TEOS)、模板剂为十二胺(DDA)、n(DDA)/n(TEOS)=0.20,n(Si)/n(W)=30的条件下合成的WO3/HMS分子筛催化活性最高,戊二醛的收率最高可达67%.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5次,失活后的催化剂可通过高温焙烧的方式再生.  相似文献   

19.
详细研究了在 Al( i - Bu) 3- La( AA) 3- H2 O的催化下环氧乙烷的均聚反应和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情况 .实验发现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 ,以甲苯为反应介质 ,在 n [Al( i - Bu) 3]∶ n [La( AA) 3]为 1 6~ 1 0 ,n [Al( i- Bu) 3]∶ n [H2 O]为 1∶ ( 1~ 3) ,n (单体 )∶ n [La( AA) 3]为 1 0 0 0∶ ( 1~ 3) ,n (单体 )∶ n [Al( i - Bu) 3]为 1 0 0∶ ( 1~ 3) ,45℃预聚 2 h,85~ 90℃聚合 1 0 h的条件下 ,催化剂的活性高 ,聚合速率大 ,所得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 .以水为溶剂 ,在 30℃测得环氧乙烷均聚物的 Mv=31 0× 1 0 4 ;在 m (环氧乙烷 )∶ m (环氧丙烷 )为 1 95∶ 1 5时 ,其共聚物的 Mv=380×1 0 4 ,且产物有较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20.
ZnO:Al and ZnO:Al/Sb thin film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The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s by the sol-gel method.The structural,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nO fil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pectrophotometry,ellipsometry,X-ray diffraction and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z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films exhibit wurtzite structure with a highly c-axis orienta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a high reflectivity in the infrared region and a response to illumination.Furthermore,it has been found that Si/(ZnO:Al/Sb)/Al photodiode is promising in photoconduction device while Si/(ZnO:Al)/Al can be used as gas sensor responding to the low H2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