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近代小报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间,产生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小型报纸。与大报不同,小报以消闲娱乐为主,熔新闻、评论、文艺、知识、娱乐、地方掌故于一炉,数量巨大,是中国近代文化、历史、风俗、文学研究的资料宝库。小报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研究、风俗研究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游乐场小报作为20世纪的一种特殊的媒介,是近代市民文化的一种见证和记忆。《新世界报》作为近代上海的第一份游乐场小报,从1916年12月14日创刊伊始,存在10余年,于1927年3月停刊。它不仅影响了其后的游乐场小报的形式和内容,也记载了这一时期上海的一个侧面,是用文字写就的史料。就收集到的专著、期刊论文等内容来看,目前学界关于《新世界报》的研究大致集中在3种角度:1)以新闻史学类著作最为典型的关于《新世界报》的一些常识介绍;2)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其中多数以《新世界报》中记载的"新世界"游乐场资料来研究近代上海的大众休闲娱乐;3)从文学的角度来剖析游乐场小报文学作品。但关于《新世界报》的研究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可以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报概念的梳理,确定了甘肃本地创办的三份小报。然后通过对影响甘肃小报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市场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甘肃小报娱乐化、低俗化泛滥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对小报研究和小报实践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5.
近代解剖学传入中国较早,但格于中国的礼教和风俗传统,清末学校是禁止尸体解剖的。民国初年,随着一些专门医学校的开办和留学生的归国,这一禁令终于被废除。1913年11月,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率先进行了一例尸体解剖,当时被誉为“破天荒之举”。  相似文献   

6.
小报化作为目前电视新闻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有其合理性。新闻节目娱乐化和表现形式戏剧化是电视新闻"小报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将对电视新闻"小报化"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以期对电视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在继承道咸时期启蒙思想家的“整肃人心”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心风俗为立国之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型,在近代中国“人心风俗”思想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诗歌深得近代日本文化之精髓,与西方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中国近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诗中忧郁的情调是日人哀物性格、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思想与近代中国主情诗歌的融合;静美的品格表达了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并打下了西方文艺思潮涤荡下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烙印;平淡的话语传递了清新的情思,将日本文学言文合一的倾向引入了中国诗歌领域。其忧郁、静美、清新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序曲。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训诂学(1900—1982)体现了对传统训诂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实行超越的研究范式,显示了处于近代现代交替时期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特点。它实行的,是对中国语言各个门类作系统的有条理的研究,是贯串着中国文学、史学、哲学的语言研究,是联系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学术的研究。中国现代训诂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是刘师培和章太炎。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小报"的出现到1953年底中国内地私营新闻业的终结,中国民营媒介历经曲折,也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民营媒介(侧重民营报刊)一直被压制,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先天不足,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不安定,缺乏舆论自由的文化传统和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