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学评论界对《简·爱》的阐释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期为新文化运动到四十年代末;第二个时期为建国后至“文革”结束。两个阶段的阐释均随中国历史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可以说,对这一作品的文学批评深受时局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在理论建设上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进行揭示,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将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划分为1949-1979年、1979年以来2个大的阶段,对每一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例如第一个阶段是以侯仁之院士为代表,创立了从探明、复原城市所在地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与变迁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形成的"环境-文化理论"观点,除从研究城市所在地及区域之地理环境变迁来研究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外,还要结合地域文化及其传承、嬗变来研究.结论 "环境-文化理论"是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上的最新成果,将会对当前之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增长与城市形态的变化关系密切.中国西部城市基本处于集中扩展时期,其发展大体可分3个阶段,即计划经济阶段、向市场转型阶段和市场经济阶段.以宝鸡为研究案例,分析说明中等城市在不同阶段的扩展特征.结果显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存在历史偶然中的必然,其扩展按"沿交通线快速扩展--环状减速推进--内部填充"的模式进行,河谷地形和交通线分布是制约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6.
《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7.
经过晚清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反复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找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国家建构新模式,即从过去的"同质性"建构走向多元一体思维下的"关系性"建构.围绕"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转变这条线索,透过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各个时期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表述变化来展示中国进行民族国家建构的思路变化,并以此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化"即四个现代化的简称,虽然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在每一代中国人心里却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因为"四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新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提出过四个"四化",纵观其内涵演变的历程可以看出,每个版本"四化"的提出,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河道在古成都城的发展中所具有的航运、泄洪、排污、发展生产、美化环境等功能.并将水系变迁的历史划分为秦汉时期、唐宋元时期、明清及建国前时期、建国后时期四个阶段,论述了各时期水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