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健康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文章综述了海岸带生态健康评价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用于海岸带的生态健康评价,同样可用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2.
根据野外调查的实际,选取生态脆弱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人类干扰7项指标对苏北山丘区的生态现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相应分级及其权重的确定.并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对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生态质量较差.据此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颖 《漳州师院学报》2009,23(4):115-11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目前漳州市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漳州市气排球运动项目开展较好.由于气排球集运动技术、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很适合青、中、老人开展的球类项目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使气排球在我市有更好的开展,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以兰州市市区和近郊7个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和近郊7个样区植物有236种,隶属于62科;动物181种,隶属于69科;真菌资源较为丰富,隶属12科.兰州市市区和近郊7个生态旅游区植被较丰富,覆盖度较高,物种多样,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存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处理不协调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项目实施容易影响生态系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建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和优化设计,开展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从源头上消除或降低负面影响,既满足社会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人们要完善已建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祖恩厚 《河南科技》2023,(13):145-149
【目的】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找出两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方法】以生态强省为视角,结合河南省自身实际,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两者耦合发展对策。【结果】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呈现出生态经济后劲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耦合发展合力正在形成等显著特点。虽然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基本做到耦合协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资源压力大、经济转型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生态环境污染不容乐观、生态经济结构单一等。【结论】河南省需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完成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技术革新,从而使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更高、协调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从地理位置、地形影响的角度,对陇南白龙江流域气候形成、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干旱气候的结论。充分利用白龙江沿岸干旱区气候变化的结构进行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研究。提出适合干旱气候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适生特色农业发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2003年8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罗牛山养猪场排污水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污染主要来源;对保护区内不同时期不同水域水样水污染生物学检测表明,罗牛河水体污染严重,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污染后恢复的能力,因而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山包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山包湿地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大山包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亚高山沼泽湿地生态安全的21项指标,构建了大山包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是4.756 6.研究表明:当前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为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济源市社区教育现状的调查,提出了济源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具体建议,对情况相近的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燕 《河南科技》2008,(9):42-43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河南科技》2008,(5):42-43
<正>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城市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工业布局的调查,分析出可能出现的环境灾害,对其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定性的评价.同时针对边缘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表明: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的环境灾害类型主要有环境污染灾害、生态破坏灾害和突发性灾害,其中环境污染灾害的环境风险最大,如不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日后将对边缘区乃至整个城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卢晓玲  崔庠 《松辽学刊》2003,24(4):23-25
本文从白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入手,按照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多样性与主导性原则,采用三级分类系统对白城市生态资源进行了分区。在详细分析了不同生态旅游亚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对生态环境是短暂的干扰,而运营后对生态系统是长期的人为干扰,它通过重建生态系统结构,改变了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导致河流基本形态和水文状况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促使局地气候、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变化等状况。本文以大凌河为例,探讨了水利工程对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优先性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次科考调查等有关资料图件,对三江源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GIS做出三江源地区一系列的珍稀濒危物种和高原特有种分布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布图以及人为干扰强度分布图等,并按层次分析法对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进行了分析;优先性评估结果将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进一步规划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是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之间利益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此文首先探讨了我国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的研究现状和实施现状,进而以国家征用土地的生态补偿政策为例,将基层政府部门对政策实施的情况和农户针对补偿情况的选择进行分类,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土地生态补偿的特点和结果。最后针对我国现行土地补偿体制,为我国征用土地生态补偿提供了政策建议,以推广我国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8.
河流生态修复是一种快速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目前河流生态修复多以水质改善为主,技术尚不完善,缺乏立体化、多指标的技术体系与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一种集"外源污染防控—内源污染抑制—水生态调控—强化水体净化"为一体的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通过对马田排洪渠生态修复前后河流生态环境状况的对比分析,分析该...  相似文献   

19.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调研,分析了舜皇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征、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限制因素,探讨了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认为自然因素如冰雪灾害,人类活动如单一树种造林、非乡土树种侵入、居民薪炭及用材采伐、旅游、人为森林火灾和非法偷猎采挖等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而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及设备落后、科研水平低、社区经济发展落后、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通过开展资源调查、加强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庇护所、加强基础建设、严格执法和监督、开展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促进和协调地方经济发展等适合舜皇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和有力措施,为本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涪陵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彬  边静 《海南师院学报》2012,(2):212-215,220
基于生态绿当量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利用涪陵区1996-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出涪陵区各种用地类型和全区的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合理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涪陵区及各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生态现状评价,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着重从生态角度进行数量上与空间上的优化调整,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结果表明:1)1996-2009年,涪陵区及其各乡镇生态绿当量都大于1,生态环境良好,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长江、乌江和其他溪河沿岸生态绿当量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马武镇、龙桥街道等生态绿当量减少,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2)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绿当量具有涵义明确、方便计算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