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震,这个人类可怕的自然灾害,不但毁坏地球上大量的建筑物,还造成_无数的人畜伤亡,使得人问山河破碎、家庭妻离子散,造成人问一幕蕞揪人心肺的悲剧.然而,说来你也许不信,被人们诅咒的地震"恶魔"却也会给人类带来无与伦比的自然荚和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正>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是地震能量的载体,是把地震释放的能量传递出去的基本方式。由于地震波是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因此它携带了震源与地下介质的信息,为人类认识地震提供了基础。在人类现实生产生活中,水灾、风灾、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持续不断,而地震是这些灾害之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有益的地震     
此文意在阐述地震带来的客观效果,绝非对地震礼赞。读者诸君千万不要有别的想法,因为地震对人类本身来讲,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怎么讲都是种灾难。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测的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中国科学家现在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国外有人认为,目前看来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他们的理由是:地震前,我们能够测量到的、用于参考分析地震是否会发生的依据性数据太少,不像气象学,可以借助于卫星来分析和测量大气温度、湿度等指标性数据。所以,地震的预测是一个很难攻克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陆是人类主要活动的地区,大陆地区所发生的地震虽然只占全球地震总数的15%,但是大陆地震的震源大多数较浅,震中又位于人口稠密和经济集中的地区,并且7级以上的灾害性大地震时有发生,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却占全球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的85%.由于地震现象是全球性的,把不同地震活动区之间的地震进行相互对比,将有利于对地震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并促进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以减轻地震对人类所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1975年人类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在中国辽宁海城被事前预报出,中国地震学家欢欣鼓舞,相信地震预报并不是难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预报出许多地震的。但仅相隔一年5个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更大震级的地震没有在临震前预报出来,死亡24.2万人,中国地震学家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幸存的唐山人遇到搞地震的,常说:"你们怎么事前不打招呼?"其实,当时唐山人和地震学家都不知道:人类离地震真正能够预报的历程还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宝盈 《自然杂志》2002,24(3):168-177
本文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的原理 ,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 ,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 ,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 ,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 ,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 ,加剧地震的破坏性 .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 .认为由此可以设法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而指出 ,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8.
揭秘古地震     
<正>与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不同,古地震是人类历史记载以前所发生的地震。古地震距今时间越长,与现今地震的关系越小,其中,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即200多万年以来的地震,因与现今地震关系密切,是古地震研究的重点。古地震的研究研究古地震有什么用处呢?按照地质学“以古论今、论未来”的理念,要想对某一地区进行有效的地震预测或进行地震区划,就必须清楚这一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布范围和时间上的活动趋势,如地震强度的变化规律、大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等。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预言,在21世纪中叶,地球将出现“第八大洲”,它就是大约15 000年前消失,而后又重新崛起的“利武里亚”,其面积仅次于亚洲而大于南北美洲。据海洋地质学家说,这块神秘的大陆一度占据了太平洋的很大面积,由于人类未知的原因,它陆沉于大洋,如今太平洋中一串串如项链般的群岛,乃是“利武里亚”的山顶。几个世纪以来,太平洋两岸地震带的不断运动,引起了一连串的地壳变化,尤其是美国加州的连续地震,都推动了“利武里亚”的上升,每次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类对于地震的短期预报依然束手无策.然而,世界上不少地方的民间经验是看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来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动物和地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让人措手不及,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张守忠 《科学之友》2003,(11):26-27
茫茫的非洲热带草原上。当夜幕降临时,一个个像幽灵似的小灯泡会充斥在大草原上,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神怪或幽灵,而是许多哺乳动物的眼睛。人们不禁要问,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但为何人的眼睛在夜晚不能发光呢?答案就是,人类眼睛与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动物的瞳孔与人类的瞳孔有明显差别。夜行动物的眼睛相对于它的形体来说要比人类的眼睛大得多,尤其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危害人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仅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人,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的58%,直接损失不可估量。 由于地震发生在地壳中离地面至少10~20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岩石深处。目前还没有任何先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球上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人类,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知道人类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矿工在矿井下劳动,一般也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界,人类是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不过,也不能说动物就没有什么比人类高明之处,事实上,动物身上具备的某些"超能力",人类是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地震可怕,对地震知识的无知更可怕.5月13日晚,当编者与陈老师在电话里商讨"地震"选题时,刚经历了地震的陈老师不禁感慨一番,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很快就给我们发来稿件,从而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科普工作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日前,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NOVA1基因导入人类多能干细胞.他们将这些细胞培养成直径达5毫米的类脑组织块,并与正常的人类大脑进行比较.该成果有助于科学家理解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路径. 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关系比与任何现存的灵长类动物的关系都密切,而且,尼安德特人40%的基因组仍然存在于人类身上.但是科学家研究这些古人类大脑的手段有限.了解这两种古人类的基因与人类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是什么使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高等动物.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重要杀手。据世界各国记载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达100万次以上,但绝大部分属于里氏2级以下的微震,人们感觉不到。而强度在里氏2级以上的地震,全世界每年高达1.2万次左右,而强度在里氏6级以上的大地震,则平均每年要发生100次左右。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南北两极地区却从来未发现过有任何级别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据资料显示,20世纪有三分之一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为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但地震预测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公众对地震预报寄以厚望,而地震是否能预报,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人类面临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地震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关于地震的报道是在公元前18世纪,更早的地震文字记载包括象形文字。在中东和阿拉伯地区,地震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人们对地震的印象就是一场灾难。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没有其它自然灾害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那么大面积的地区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如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造成近83万人死亡。当时"山川移易,道路改观,屹然而起者成阜,坎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