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雷锋活动,推动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雷锋逝世已经50年,社会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变。但雷锋精神一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时期,雷锋精神的生活化,与加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人心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如今社会雷锋不常见,而"雷疯"常见。各种雷人囧事,各种疯癫怪事层出不穷。老人倒了不敢扶,孩子被轧无人管,人和人之间少了一份信任。"雷锋"只在每年3月5号一窝蜂出现,之后便难觅踪影。那么,学雷锋究竟过时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雷锋精神,与时俱进,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及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锋精神在今天是否有现实意义?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本文力图从经济学角度说明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中“经济人”、“道德人”的属性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弘扬雷锋精神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雷锋精神并未过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需要弘扬雷锋精神,但学雷锋又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时代的特点和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雷锋的内容,创新学雷锋的形式,让雷锋精神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坚定不移的崇高理想,炽烈不变的真实情感,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等等。一代代中国人在坚持雷锋精神核心本质的同时,不断地赋予雷锋精神以实践新形势所需的时代内涵。时值雷锋去世50周年,不仅中国上上下下再一次掀起一场"学雷锋"的热潮,在国外,也有不少人对雷锋精神有深刻独到的解读。可见,尽管时代在变,但是雷锋代表的对社会充满大爱的力量不变,雷锋精神永远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  相似文献   

6.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本文从政治思想、理论思想、阶级思想、爱国思想几方面分析了雷锋精神的动力源泉,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继续将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在改革开放的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出现了分化。学习"雷锋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螺丝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扬雷锋精神,要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在于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中国农民道德开始由封闭、迷信走向了开放、科学,宗教色彩逐步淡化,婚姻家庭道德观转向了现代化。对新一轮亚文化影响下所出现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个学习雷锋的新的热潮在神州大地重兴,这说明时代呼唤雷锋,人民怀念雷锋,雷锋精神倍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本文试从审美的角度,谈三点从根本上学好雷锋精神的体会。 一、雷锋是美的使者 什么是美?简而言之,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尽管人的本质既有其自然的属性,又有其社会的属性,但“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马克思语),社会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因此,平时我们讲的人的本质力量,一般是指人的精神品质、才能、智慧。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雷锋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不断地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社会主义现实与共产主义未来之间铺路架桥的美的使者。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探究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贯彻十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是一个真善美的价值实践表达,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时代气质的集中反映和高度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基石。雷锋是中国的,雷锋精神将会是走向世界的普世价值。弘扬雷锋精神对现时代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认同、文化精神皈依、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为民,表征着我党的政治本色,“敢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成为敢不敢扶起社会正义与良心的价值隐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产生了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要发展经济、搞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必须认真搞好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环节,努力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中最光彩夺目之处,是他关于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就是说,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人生根本问题。今天,在全民族再次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热潮之时,探讨雷锋人生观的形成原因是有现实意义的。纵观雷锋成长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雷锋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基础的。他经由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由朴素的感恩报答的思想,升华为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雷锋人生观形成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归根结蒂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雷锋出生在旧中国,成长在新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面临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形势的新形势与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化建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厦门特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同厦门特区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厦门特区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厦门特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厦门特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道德是中外思想家们倍受关注的问题,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道德,也离不开法律。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两者的辩证关系,将有助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实践道德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的致良知哲学思想,良知是其本体论-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则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其精神实质是一种自律性很强的主体能动的实践道德观。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依据,将道德思想、道德规范融入到社会生活的的具体内容中去,实现社会生产实践的道德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9.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坐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巨大感召力和文化穿透力,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不仅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唤。本文梳理了雷锋精神的历史资源和文化滋养,论述了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精神,并提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切实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长期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