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上应用棉枯净、克黄枯、防死乐之后 ,其试验结果表明 ,对枯萎病均有抑制作用 ,但防效较好的是棉枯净 ,其次是克黄枯。它们具有综合效应 ,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 ,还能改善纤维品质 ,既起到防病又起到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对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区棉花重茬面积不断增加,棉花枯、黄萎病逐年加重,通过喷施萎菌剂、苗康、壮根、棉康宁四种药剂,减轻了棉株的发病率,提高产量2 ̄7.59%,单株成铃率增加0.104个,铃重增加0.06 ̄0.18克,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药高美施对甜瓜蔓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66.67% ;立枯净、敌克松,前期防效虽佳高于美施高,但持效差。  相似文献   

5.
棉花红叶茎枯病,俗称大斑病。前几年,嘉定县主要发生在高亢地、连作棉田和缺水缺肥耕作粗放的棉田。棉株得病后,引起早衰,棉叶焦枯脱落,结铃小,衣分低,品质差。一般发病田块每亩产量损失皮棉30~40斤,发病早、发病重的田块损失更大。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有了初步认识。棉花同其他作物一样,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使用,才能正常生长。去年,在棉田上有重点的推广施用了氯化钾。通过后期调查,证明氯化钾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效果很好。据12个公社、18个大队、  相似文献   

6.
86.2%铜大师是以保护性为主兼有治疗作用的非选择性广普无机杀菌剂 ,经不同浓度拌种、浸种、灌根、叶面喷施 ,并以"克黄枯"为对照药剂与铜大师同样方式处理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拌种 +灌根防效为最佳 ,药效达83.81 -69.67 % ,比"克黄枯"防效提高11.81 -8.87个百分点。经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草本植物秋季物候的时间变化及其气候归因, 利用中国东部温带47个站点1992—2012年的植物物候与气象数据和统计方法, 分析蒲公英黄枯普期的变化趋势, 并模拟黄枯普期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 1) 在1992—2012年期间, 34个站点的蒲公英黄枯普期呈推迟的趋势, 其中22个站点呈显著推迟的趋势, 相比之下, 13个站点的蒲公英黄枯普期呈提前的趋势, 其中5个站点呈显著提前的趋势; 2) 各站蒲公英黄枯普期与生长季(展叶始期到黄枯普期的期间)的平均温度主要呈负相关关系, 但与秋季土壤相对湿度和秋季日最低温度主要呈正相关关系; 3) 在 30 个单站有效最优模型(p<0.05)中, 蒲公英黄枯普期受秋季土壤相对湿度影响的站点有22个, 受秋季日最低温度影响的站点有19个, 受生长季平均温度影响的站点有21个。此外, 模型模拟的精度受到蒲公英黄枯普期年际波动的显著影响, 即在一个站点处的黄枯普期年际波动越小, 模型的模拟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小叶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中期喷一次,防效可达56—63%。  相似文献   

9.
革新与发明     
棉花专用叶面肥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用肥料,是一种复合肥料。现有的叶面肥一般是广谱型的,对于有特别需要的作物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棉花是一种多花型且与花蕾铃并存、生长期又长的作物,又需要长出又多又长的花纤维,因此棉花需要自己独特的微肥。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专用的、能使棉花高产、稳产抗棉花红叶茎枯病及早衰、黄枯萎等病的复合多效水溶性叶面肥。其叶面肥配方重量百分比比为: 黄腐酸盐 1.5~2.5%乙酰水杨酸 0.75~1.25%硼酸 1~4%硼砂 30~35%磷酸二氢钾 30~35%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锌 18~25%含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 2~5%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镁 3~6%含5个结晶水的硫酸锰 1.5~4%此外在以成分总量中每千克加入2~4克缩节安。本发明的棉花专用叶面经两年的实地试验,防病增  相似文献   

10.
滴萎净 滴萎净是一种快速根治棉花及其他农作物枯、黄萎病的农药,是由络氨铜、氯化钾、硫酸锰、硫酸、柠檬酸、尿素、植物生长刺激素“802”和“农家乐”植物生长剂等原材料,分组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再进行综合反应,形成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复合液体。该农药无味低毒,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当发现棉株及其他农作物染上枯、黄萎病时,只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棉花对立枯丝核菌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证明,棉花不同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新陆早10号、夏9和150-1这3个品种或材料对立枯病的抗性较差,中35、中36、新陆早12号、新陆早9号、新陆早13号等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较强.故前者早播若遇持续低温常造成较大面积烂籽、烂芽和死苗,而后者适时早播一般所受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浙江省化工研究所与上海红卫农药厂共同协作,进行了杀菌剂纹枯利的研制工作,现正进行中间试验。纹枯利对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胡麻叶斑病、稻穗枯病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对人、畜和鱼贝类毒性较低,对作物安全。纹枯利所需的主要原料均立足国內,因此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杀菌剂。纹枯利的化学名称是N—(3,5—二氯苯基)—丁二酰胺,化学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复配比例及其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选择嘧菌酯、多菌灵、噁霉灵、精甲·咯菌腈、福·福锌和噁酮·锰锌等6种杀菌剂,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黑腐球壳菌(Didynnella bryoniae)菌丝的毒力,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测定其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福·福锌和噁酮·锰锌对黑腐球壳菌菌丝的EC_(50)分别为16.166 mg·L~(-1)和58.740 mg·L~(-1)。福·福锌和噁铜·锰锌2者复配比例为m(福·福锌)∶m(噁酮·锰锌)=1∶1和m(福·福锌)∶m(噁酮·锰锌)=3∶2时,增效值(SR)分别为2 653.57和399.58,增效作用明显高于其他比例,并且2种比例的复配剂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72%和78.57%。由此表明,明福·福锌和噁铜·锰锌复配可以提高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适宜在我区棉田应用的杀菌剂 ,通过对50 %立枯净、35 %棉壮可湿性粉剂不同用量、不同配方试验 ,认为用35%棉壮0.3 %、0.5 %拌种量效果较好 ,尤其是以0.5 %拌种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省区均有发生,被害林木轻成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本文从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wilt)、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危害棉花维管组织的两种真菌类病害,在全国棉区均有分布,它们通过病原菌堵塞导管、产生毒素等多种形式危害棉株。本文论述了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致萎机制、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规律,最后提出抗病育种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设计棉花膜下滴灌与普通沟灌2种灌溉方式。在棉花花铃期对冠层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净辐射和消光系数等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在两种灌溉方式下棉花雹层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净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线;花铃期初期和后期膜下滴灌棉花冠层温度、净辐射大于常规灌溉。而光照强度和消光系数均小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8.
“野燕枯”(暂名)是一种具有很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和大麦田的野燕麦,在野燕麦2—5叶期施用,即使在野燕麦达到4—5叶期仍能将它杀死,每亩用原药50—80克,溶于水中在野燕麦上均匀喷布。据称这是一种很好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定位研究法采集位于浙江富阳路西林区垦复与未垦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枯落物样品(2002~2003年),对其枯落物的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论夏季或冬季,未垦复毛竹林枯落物烘干重量均显著高于垦复毛竹林,未垦复毛竹林冬季枯落物烘干重量是垦复毛竹林的1.65~5.74倍。不同毛竹林枯落物养分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即垦复毛竹林枯落物养分含量和贮量由高到低序列为:Ca、K、Mg、N、P,养分含量0.16~3.3 g/kg,养分贮量0.20~4.50 kg/hm2;未垦复毛竹林相应序列是Ca、K、N、Mg、P,养分含量0.20~5.10 g/kg,养分贮量0.70~29.10 kg/hm2。毛竹林垦复之后由于林地表层的枯落物数量大为减少,枯落物养分贮量也显著低于未垦复毛竹林,因而制约潜在肥力的稳定提高,进行土壤管理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国初期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中医外治法典型之一,枯痔疗法是较早进入卫生管理者视野的。自重庆而北京,进而传布到全国各地,枯痔疗法承载了20世纪50年代"祖国医学遗产"的各种标签化的意蕴,因而得到政治力量的眷顾。此后的传布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力量的加入,枯痔疗法的内涵和形式迅速发生变化,从源自传统烧炼的含砒有毒散剂到用化学品配制的无砒注射剂,枯痔疗法的演化史反映了新中国中医医疗史的一个侧面,值得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