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有一种1厘米大小的甲虫,叫气步甲虫。当它遇到敌害被迫自卫时,能喷射出一股液体"炮弹",喷出时不仅有恶臭味,而且伴有轻轻的射击声,以迷感、刺激和惊吓敌人。如果这种液体溅落到人的皮肤上,会产生明显的灼热感。科学家对甲虫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小甲虫胃里有三个小室。一个室里储有对苯二酚溶液,另一个室里储有过氧化氢。这两个室里的液体,如果单独喷射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但是,当两室的液体进入第三个室,与那里的有机催化剂酶混合后,就会  相似文献   

2.
科学信息     
.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1987年2月12日 1.艾滋病的秘密正在揭开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有关科研机构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综合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2.融化的冰川堵住火山美国科学家发现火山与冰期之间关系,并提出一种模式。根据这种模式提出了如何人为防止火山爆发的方法。 3.生化学家造出第一个催化抗体作者认为抗体工作过程同酶相似,提出抗体也具有催化性。最近加利福尼亚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想法。 4.化学家正在重新考虑催化理论 5.土壤腐蚀——靠有机耕作缓解现代农业正在腐蚀农业基本物质——土壤。有机耕作可能是一条解救之路。本文以英国为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催化剂 尽管新型磷光物肯定会有市场,但研究人员认为催化剂更具有商业意义。对公司而言,改进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比平板显示磷光物的盈利更多。 有些实验室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寻找催化剂已有若干年,制备出有机或金属有机分子库,并对其固载或在溶液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筛选。对在化学和炼油工业中作用日益重要的无机多相催化剂则在固态催化剂库进行筛选。科学家们设计了若干方法以筛选催化剂,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有活性的催化剂会在红外成像中以“热点”表明自己。查珀希尔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史蒂文·J…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在探索生命的问题上,长期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即偶然论和必然论.近年来必然论已日益占了上风.按此说,宇宙中出现生命,并非是有机分子碰巧合成了生命分子,而是宇宙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SiO_2为柱的层状钛铌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华 《科学通报》1993,38(14):1295-1295
一系列以八面体骨架结构为基础的层状钛酸盐、钛铌酸盐和铌酸盐能被有机胺撑开形成层柱化合物。这类材料在分离、吸附、传导和催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层间的有机物不耐高温,这类材料的应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带。 TiO_2和Nb_2O_5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但与其它金属氧化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科学家谁是第一个科学家呢?虽然牛顿是众所公认的名垂不朽的最伟大科学家,但他不是第一个科学家.牛顿也从未把他自己看作是科学家,这是因为,他不可能使用他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自然信息     
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维导体液晶最近,一个法国科学家研究组鉴别了他们认为是一维导体液晶的第一个样品.法国施特拉斯堡大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雅克·西蒙(Jaques Simon)带领下合成出的这一新型液晶相样品.我们知道液晶分子有“长形的”和“盘状的”两种.长形分子可以形成盘状分子所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10年里, 有机小分子催化作为一门环境友好的有机合成方法学在不对称催化合成中的应用得到了重新发掘, 新颖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和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含有氢键给体的手性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来活化反应底物中的羰基或硝基等官能团, 在很多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展示了优秀的手性诱导效果, 并获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 具有双官能团氨基-硫脲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一系列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中获得了成功. 基于对现有的文献中关于双官能团氨基-硫脲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分子的结构分析, 我们将“多氢键给体协同活化”策略成功应用于合成一类新型含多个氢键给体、具有多个手性中心、而且其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等精细结构具有可调控性的手性氨基-硫脲类双官能团有机小分子催化剂Ⅰ和Ⅱ. 这类具有多氢键给体的氨基-硫脲类催化剂在乙酰丙酮、α-取代的β-酮酯、硝基烷烃等对各种取代的硝基烯烃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 以及硝基烷烃对亚胺类化合物的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中, 展现了非常优异的催化活性与底物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何京 《世界科学》2004,(3):47-48
谁是第一个原始人? 不久以前,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是360万年以前生活在东非热带稀树干草原上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其最著名的代表是科学家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猿骨骼:露西.近些年来,科学家大概发现了五种比露西还老的古猿.2002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布吕内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一个距今700~600万年的人种:撒哈拉乍得种.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持续 看不到尽头的新冠疫情迈入第三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充分明确奥密克戎(Omicron)的影响——Omicron是2021年11月底发现的一种传播力超强的变异株.初步研究表明,疫苗对Omicron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科学家仍然在马不停蹄地研判Omicron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企图将普通金属变成黄金.但现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更青出于蓝,他们已将废旧气体转化成了钻石. 这种闪闪发光的晶体通常是当有机固体物承受高强度的热量和压力时形成的.但是现在也能通过一种高含碳气体制造出来,这种气体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开创了应用化学分析法对于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本文对质量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法的发展以及三位科学家应用两种方法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作简要介绍 .  相似文献   

13.
碳-60新材料及其纳米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树林 《科学通报》1992,37(9):850-850
不少科学家最近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碳-60。这一方面是由于碳-60在结构上意义极不寻常,它是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的第三种碳的结晶形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碳-60类材料在  相似文献   

14.
扈晶余 《科学通报》1991,36(20):1555-1555
已知中性芳烃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配合物,它不仅可催化芳烃取代反应,而且还可以和烷基铝组成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齐聚合,对于稀土的这类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的研究仅在1986年才开始,Cotton报道了第一个配合物Sm(C_6Me_6)(AlCl_4)_3的结构,而后,我们也报道了一系列的中性芳烃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但对于这  相似文献   

15.
韩秀文 《科学通报》1990,35(15):1153-1153
含磷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络合物广泛用来催化各种有机化学转换。而人们非常感兴趣的,是催化剂在固态中的性质和结构,随着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和研究的发展,含磷配体有机金属络合催化剂的固态核磁共振研究令人注目。分析、研究这类催化剂的固态结构的可行方法之一是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大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设备问世,该设备能让研究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基因组测序.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的这款应用是首个此类移动基因组测序分析仪. 这款应用的算法可以用来识别多种病毒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的不同毒株.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个"三录仪"来识别病毒变异,而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利用苹果手机,科学家们甚至可以相互"隔空投送"测序数据,并在没有互联网的偏远地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块有机磁体。他们声称已经获得了真正属于有机的铁磁性材料,因其组成的四分之三以上是碳和氢。该化合物能溶于有机溶剂,在温度低于5K时变成铁磁体。当其达到完全磁化时,它的磁强度足以与铁相媲美。此化合物是一种有机金属盐,由十甲基二茂铁正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理论颇多,且多少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至今尚无定论.其中一个假想是把生命的形成同火山活动联系起来.科学家认为,在远古时候,地球上的火山比现在多些,并且活动也频繁些.电荷和紫外线透过原始时代的大气层(那时还无氧气,所以也没臭氧过滤器),能使有机化合物将火山灰的微粒作为固体催化剂用来进行合成.这些有机化合物里面不仅有普通的碳氢化合物,而且还有构成生命分子的氨基酸——蛋白质.对今天的活火山灰的研究证明,在活的有机体(自然产生的)之外,进行这种合成是可能的,因为在火山灰里发现了许多有机物质,其中有氨基酸和卟啉之类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9.
人类长寿的愿望或许要靠果蝇来帮助实现。20年以前.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果蝇研完长寿的奥秘。去年美国加州大学罗斯教授在第五百代果蝇中发现了长寿型果蝇,但是这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最近科学家在果蝇体内发现一种变异基因,称为"印地"(I’m not dead yet.简称 Tndy)。科学家推测,由此开发出的药物将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和减肥的效果。美国康涅耿克州立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 S.L.赫尔方教授和同事们在一次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一大缺点,就是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具有相当大的碳足迹。近日,日本科学家利用酒精和催化剂之间的反应将沙粒直接粘合到一起,新型无水泥混凝土样品可实现巨大的环保效益。科学家们研发的这种新配方,特点是利用酒精与催化剂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