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1年6月25日,科学家宣布一件距今至少有14万年之久的整块化石化头骨是远古人类的一个新人种,这个发现有可能改变我们对于智人如何进化,乃至在何处进化的普遍见解。这个头骨属于一名成年男性,他脑部硕大,眉脊粗壮,眼窝深陷,鼻部呈球根状。中国的一名工人在一处建筑工地偶然发现这个头骨,把它藏匿在一口废弃的枯井里85年之久。科研人员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Homo longi,并给它起了个绰号"龙人",因为该头骨发现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6月25日,来自河北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在《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连发三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研究发现:他们认为1933年哈尔滨一位建筑工人发现的一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古人类支系,并将其命名为"龙人"。在论文中,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支系可能是与现代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古人类物种,比尼安德特人与我们更为亲近。这一重大发现可能修订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50年前的那位青年地质学者,就是如今已届90高龄的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老先生.他传奇般发现的那些"四脚蛇"化石,后来被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命名为"胡氏贵州龙"(以纪念发现者胡承志先生),隶属于一个叫作"肿肋龙"类的爬行动物类群.  相似文献   

4.
思柯 《世界科学》2014,(12):1-1
<正>《自然》杂志2004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印尼弗洛勒斯岛更新世晚期矮小古人类新人种(A new small-bodied hominin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of Flores,Indonesia)"的论文,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这个矮小古人类被科学家命名为"弗洛勒斯人",同时被昵称为"霍比  相似文献   

5.
窃蛋龙     
最早的窃蛋龙骨架化石是于1923年在蒙古戈壁被发现的.这只恐龙卧在一堆恐龙蛋上,旁边还有一只原角龙.发现者奥斯朋认为,这只恐龙正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故将其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6.
26 我成为一个科学家、黑人及其他少数人种青年的典范和理科教师,是为了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和他们的创造潜能,并通过以有利于为所有的人提供食物、健康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目的的科研工作,去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人种概念存在否定和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人种不同看法的产生,与对人种的定义理解不同有关.否定人种的学者,是把不同人种看成生物学上的不同物种.人种问题是学术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人种这个名词在社会生活中仍在被广泛使用.人种问题与种族主义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地球上所有现代人都是同一物种.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概念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物种概念,而是地理种的概念.在现代人诞生后,分散、迁徙到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环境对各个人群迁徙支系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的不同地理种,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种.划分人种并非只依靠一个性状,而是对多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学术界采用宏观的形态学指标,如肤色、发色、眼色、鼻型、唇、头型、面型、肤纹、耵聍以及血型等指标对人种进行描述和分类.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拷贝数量多态性有助于不同人种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对蒙古族、北方汉族、傣族的头面部形态学指标以及身高的测量和观察,证实北亚类型族群、东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高、头较宽、鼻较窄、唇较薄,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矮、鼻较宽、唇较厚,东亚类型族群头面部特征介于北亚类型族群和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否定人种的学者,实际否定人种是不同的物种,无法否定现代人的地理种的存在,无法否定不同地理种之间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别是地理种差别,所以各个人种基因组差异自然很小.不同人种间的DNA序列99.9%相同,然而,正是这0.1%左右的DNA序列差异,导致人种的划分.目前,尽管人种之间融合速度加快.不同人种之间性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人种的主要特征并没有消失.人种之间的差异还会长期存在.人种概念已经过时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现状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恐龙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科学家如今不断发现新的恐龙种类,大约每一两个星期就会命名一种新的恐龙,而且他们正越来越精确地重建那螳最大名鼎鼎的恐龙(例如暴龙和三角龙)。不过,尽管我们对“爬行动物时代”的探索进展不断,恐龙群体却继续把诸多未解之谜摆在我们面前。下面就是十个依然困扰着科学家的恐龙之谜。  相似文献   

9.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一项能辨别DNA样品相似性的技术支持早期关于尼安德特人是一种灭绝末期的人种的遗传传学说法 .  芝加哥田野博物馆的科学家LutsBachmann在 6月份的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上报道 ,尼安德特人的DNA与古代Homosapiens人以及现代人的DNA相比 ,存在着重要的遗传差异 .他们断言 ,这些数据支持了尼安德特人在解剖学上并非是现代人的祖先的假说 .研究者取 110 0 0 0年前与 5 0 0 0 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与 35 0 0 0年前的H .sapiens人的化石中的…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的那位青年地质学者,就是如今已届90高龄的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老先生。他传奇般发现的那些"四脚蛇"化石,后来被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命名为"胡氏贵州龙"(以纪念发现者胡承志先生),  相似文献   

11.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因此发现者认为这只恐龙在偷吃原角龙的蛋,于是将它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6月25日,《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了河北地质大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1933年在哈尔滨发现的一个古人类头骨化石,分析了其形态结构与其他古人类的相似度。在同期配发的评论中这个化石被命名为龙人(Homo longi),意指其为一单独的物种。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判断与其正文中的分析结果是相抵触的。形态聚类树上,"龙人"与夏河发现的丹尼索瓦人(丹人)、  相似文献   

13.
何京 《世界科学》2004,(3):47-48
谁是第一个原始人? 不久以前,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是360万年以前生活在东非热带稀树干草原上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其最著名的代表是科学家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猿骨骼:露西.近些年来,科学家大概发现了五种比露西还老的古猿.2002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布吕内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一个距今700~600万年的人种:撒哈拉乍得种.  相似文献   

14.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6,(12):44-47
正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我们身体里的确隐藏着大量来自远古灭绝人种的基因。我们的身体里含有数量惊人的来自灭绝人种的DNA,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些"幽灵"基因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祖先混合了人类进化史上多个人类分支的血统,将一些已经灭绝人种的DNA一代代传了下来。时至今日,灭绝人种的DNA,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灭绝人种在内的DNA就存在于我们的细胞内。科学家想知道,携带了多个人种基因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5.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14,(12):11-12
<正>2003年,考古学家迈克·莫尔伍德(Mike Morwood)率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团队在印尼弗洛勒斯岛的梁布亚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小型人的头骨,随后在周围又相继发现其骨架残骸。莫尔伍德和同事彼得·布朗(Peter Brown)随后为这些骨骸作了初步的说明,认定这些骨骸是一个与人类相关的新人种——弗洛勒斯人(霍比特人)。争议不断此后,这一发现被冠以"霍比特人"一直沿袭至  相似文献   

16.
宇宙动态     
23408号"北京奥运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刚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北京奥运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77年10月12日在金牛星座发现的,国际正式编号为23408号。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为了将这一盛事"名镶星空",紫金山天文台特地将他们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申报命名为"北京奥运星"。"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亿km,它在轨道上每天平均以147.6万km的高速度奔腾前进。  相似文献   

17.
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细胞,并将其命名为"钟形细胞",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手铃.钟形细胞传递来自视网膜内感光棒和感光锥的视觉信号,但这种神经细胞的确切用途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2008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一具迅龙化石,这头被命名为“塔罗斯”的身长两米的鸟脚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7600万年前)闷热潮湿的北美洲,当时北美洲是被浅海分开的两块大陆。随后进行的CT扫描发现,塔罗斯的第二根脚趾受了伤,而且很可能是被另一种动物咬伤的。根据新的发现及以往的证据。古生物学家现在相信,像塔罗斯这样的鸟脚龙会用自己的镰刀状巨爪搞定小型猎物,并撕裂较大的猎物。  相似文献   

19.
人种的差异     
<正>为什么非洲人的肤色是棕黑色,而大多数欧洲人却是白色皮肤呢?为什么有些白种人的眼睛是蓝色的,但黄种人的眼睛却是黑色的呢?肤色的差异人的肤色可分为白色、黑色、黄色等颜色。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生物学家以本质主义方式(即以遗传体质特征为标准)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俗称白种人)、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俗称黄种人)、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俗称黑种人)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棕种人)。  相似文献   

20.
刮胡刀非男性的"专利" 在一般人看来,使用刮胡刀是男性的"专利".而美国吉列公司不这样认为.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全美有6000万女性为"美容"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此项支出竟高出染发、染眉的20%-30%.于是吉列公司设计生产了一种显示女性特点的"刮胡刀"产品,很快畅销美国,使"吉列"在其鼎盛的经营园里又拓出了一块"处女地",拥有了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