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2.
讨厌太空     
太空是令人向往的,但同时又是令人厌恶的。真的,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讨厌太空,只说下面几个方面就够了。 失血缩骨 当人类进入太空时;地球引力作用就会消失,人的身体内也会出现奇怪的变化。 地球引力即指重力,它的存在可能是一种负担,比如你在举起一个塞满东西的背包或把一辆自行车推上山坡时,就能感受到重力的影响。但如果完全没有重力,人则可能受伤,比如宇航员在经历长期太空旅行之后重返地球时,通常不得不由地面工作人员用担架抬出太空舱。 重力不仅是一种作用力,同时也是一种信号──一种能告知身体如何行动的信号。一方面,重力告知肌肉和骨骼应该有多结实。在失重状态下,由于身体飘浮起来,肌肉派不上用场;会迅速萎缩。我们知道,肌肉原本就是用于对抗重力的,例如小腿和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帮助保持体态直立。而一旦用不上了,就可能有20%的肌肉退化。退化速度之快,甚至可达到每罔消退5%。 失重对骨骼有更大的影响。在太空中,骨骼以每月约 1%的速度萎缩,其萎缩总量甚至可能高达40%一60%。 此外,重力还会影晌血液。在地球上,血液集中涌向脚部。人站立时,脚部的血压可高达200毫米汞柱,而头部的血压仅为60--80毫米汞柱。而在太空中,宇航员所习...  相似文献   

3.
我国无人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为把我国的宇航员送上太空创造了现实的条件。下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宇航员了。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宇航员?宇航员在上天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他们在太空中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这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翟志刚出舱的画面:金色的太阳给地球镶上了一道金边,一位宇航员漂浮在黑暗无垠的太空,挥舞红旗,迈出了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太空是一个与地面完全不同的环境,其重要特征就是微重力和高真空。在地面上,人们无法得到无重力环境,而到了空间飞行器上,尽管重力的影响不会完全消失,但和地面相比就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由于重力消失了,物理规律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这让人们得以进行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开展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有着地面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来国内不少报刊纷纷转摘一则来自国外的消息,称有12名已死去的前苏联太空人尸体在离地球150公里的轨道上漂浮。有的报纸还以《太空尸骸触目惊心》为题加以渲染。其实,人们只要了解一下短短的航天史,就不难看出此文是西方小报的愚人之作,纯属无稽之谈。消息称,这12具尸体是“前苏联一个太空站三年前突然发生爆炸的牺牲者”。事实又是如何呢?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至今的  相似文献   

7.
朱小磊 《世界科学》2006,(11):26-26
至少在地球上,你如果想要节省体能,最好的方法是慢走而不是快跑。然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克里斯多弗·卡尔(Christopher Carr)在他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对于在重力比地球小的太空中进行探索活动的宇航员来说,情况则恰恰相反。如果快跑而不是慢走,那么在氧气消耗完之前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失重和暴露在宇宙辐射中会以人体造成极大损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肌肉和骨骼萎缩 肌肉和骨骼萎缩是太空旅行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关键领域之一。在地球上,肌肉和骨骼由于不断地对抗重力而得到锻炼,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它们就会退化。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大卫·沃尔夫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停留4个半月后,仅背部肌肉就减少了  相似文献   

9.
日前,全球第五位太空游客安全返回地球,据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动了心,想来一次太空游。普通人只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训练也可以上太空,这让更多的人充满期待。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被称为宇航员,近年又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宇航员。要想成为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翟志刚出舱的画面:金色的太阳给地球镶上了一道金边,一位宇航员漂浮在黑暗无垠的太空,挥舞红旗,迈出了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地球对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有一种眼睛看不到的吸引力,即重力。重力是人们生话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重力,则大气将飘浮而去,人类的生命也将完结。  相似文献   

12.
<正>落户"太空农场"谁当先锋人类的生存要素无比琐碎和庞杂,仅在饮食方面,每天摄取的食物和饮用水累积起来就相当可观。假若要在太空中生存,加上盥洗用水和吸入的氧气,每人每年消耗的物质总量就至少重达11吨,这在地球上不算什么,但要带到宇宙空间就是大麻烦。截至目前,人类在太空探索活动中应对这种麻烦的方法依然很原始,那就是从地球上将宇航员的生活所需一一带上,或者用货运飞船输送这些物资,这其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是第一位在太空自由漫步的宇航员。1984年,他走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宇航员第一次在不带附属装置的情况下自由漂浮于太空之中。2017年12月21日,美国宇航局(NASA)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Bruce Mc Candless)去世,享年80岁。1984年,麦克坎德雷斯成为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人。他以太空  相似文献   

14.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正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人在自然环境中诞生和发展,也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着进游宇宙,但却无法离开地面分寸,其中自有奥妙。17世纪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学说.揭开了这个秘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物体都有引力,它们总是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人的质量与地球相比,相差十分悬殊,因而引力的大小显得一边倒,总是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着人,把入束缚在地球上而无法进入宇宙空间。牛顿运动力学还告诉人们,速度是战胜引力的法宝,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发现,当宇航员执行太空任务时,身体因摆脱地球引力而处于失重状态(飞船里的重力仅为地球重力的百万分之一,科学家因而称之为"微重力环境").此时,宇航员的骨骼无需再支撑其全部重量,功能的衰退可能导致骨骼中钙质的大量流失.研究证明,人因长期处于失重状态而导致的骨质流失量平均每月高达总量的1%左右.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1,(12):9-9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宇航员麦克·福萨姆透过国际空间站上的观测舱窗口向外眺望。在这幅照片顶部,地球的地平线打破了太空的黑暗。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中,宇航员们是否换自己身穿的内衣内裤呢?是的,他们每天要换下这些衣裤。但是天长日久,脏衣裤越积越多。俄罗斯太空站“和平号”上的宇航员们只能每年两次收到地球上用一艘供应飞船送来的干净内衣裤,并同时取走脏衣裤。“废物和脏衣裤的处理始终是这些宇航员们在太空所面临的最窘困的问题之一。”莫斯科国家研究中心的微生物生态学家维切斯拉夫·伊林指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俄罗斯科学家们正尝试收集一些能分解并完全“吃”掉棉织品的微生物。当宇航员把脏的内衣裤扔入微生物制成的“汤”中之后,它们几分钟就会被…  相似文献   

18.
正从第一座空间站(1971年的苏联"礼炮号")到至今依然环绕地球的国际空间站,这些太空营地为人类(还有植物、昆虫和啮齿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冒险提供了安全港。简言之,空间站的科学研究是围绕太空中所缺乏的东西——重力而展开的。如今已进入太空时代几十年,但科学家依然不清楚的是——从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到钢笔和打印机里的油墨流动,微重力会造成哪些伤害和带来哪些好处。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原本能提供一次持续两星期的太空测试,而空间站能提  相似文献   

19.
3个月前,美国宇航员曾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过修理,同时,安装了两种新的观测仪器,仪器的更新已帮助天文学家获得了新发现。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用哈勃望远镜进行新观测的情况。照片证实了黑洞的存在,这一黑洞的质量至少比太阳大3亿倍,还显示出火星气象的变化等情况。安装在太空望远镜上的新仪器观测到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线之波长,这种仪器叫做近红外摄像及多物体光谱仪,负责记录来自极运物体的、无法看到的红色光线,它透过宇宙尘云深入观察到冷却星体周围尘埃的中心区。这种仪器观察到的星体位于卵状星云(eggnebula)之内…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类已能频繁地进入近地空间,并完成了一系列宇航员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实验活动,这一切都是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准备,即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但是,太空环境险恶,又处于无重力状态,身穿笨拙太空服的宇航员很难胜任工作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