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视网膜     
正失去视力者重获光明可能成为现实,对眼部最为复杂结构——视网膜的实验室重建在研究者的努力下或将柳暗花明。奇特结构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由一薄层光敏组织组成,其复杂结构对获得视力举足轻重细胞环路视网膜中,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等5种细胞之间形成神经环路,组成了自然界最为复杂的回路之一。当光线到达视网膜,刺激感光细胞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研制成一种电子植入物,它能使盲人重见光明。电子植入采用数码相机中应用的工艺,它能像视网膜感光细胞一样起作用。众所周知,当视网膜患上像黄斑营养不良或色素退化疾病时感光细胞会死亡,仅在英国大约有100万人患有这样的眼疾。  相似文献   

3.
一种嵌有微型感光器的微型集成电路片可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尽管这种微晶片不会使盲人完全恢复视力,但它能够使盲人看到亮度不同的光线。对于正常人来说,视网膜后面的感光细胞将信息传递到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将信息传送到大脑便形成了图像。某些眼疾,如视网膜色素沉积、视网膜黄斑变性等,破坏掉了感光细胞,因而造成失明。但是,这些疾病并未破坏掉神经节细胞。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和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眼科医生们,正在设想是否可以越过被破坏掉的感光组织,直接去刺激神经节细胞。研制一种可以植入视网膜的脆弱组织中的装置是很难的。他必须体积很小,并且要有不间断的电能供应。解决的办法是,制造一种嵌有感光器和电极的如火柴头大小的微晶片,这个微晶片能够将亮度不同的光线转换成电流去刺激神经节细胞。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实验室对这种微晶片进行实验。他们说微晶片不会伤害视网膜组织,因为它和视网膜有同样的弹性。怎样给微晶片提供电能呢?一个设想是,将一个小电池盒装在眼镜上,镜片发射一种激光透过角膜照射在植入的光生伏打电池上,从而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6):4-4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袋鼠、考拉熊和它们的有袋类亲戚能分辨七彩颜色,这使有袋动物成为了已知的第二种能识别三原色的哺乳动物。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这种能力。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狗和马)都只具有两种视锥细胞,因而不能识别红色和蓝色。视锥细胞是一种在视网膜上感受光线和色彩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凹进处,使得这一部分区域对光线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Weiss  R 余志平 《世界科学》1991,13(8):34-36
我们眼球的后部整齐地排列着10亿个特殊的光敏感神经细胞,阏读这些文字需要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细胞协同参与.反映在组构精密被称为视网膜的神经组织上,由这些字母组成明暗不同的各种文字被转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一般都具有复杂的视觉器官——眼睛。眼睛是高度灵敏的光信息感受器,在它的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能直接接受光的刺激,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图象、色彩等等。但是,从整个动物界来看,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光器官,代替眼睛感知外界环境的器官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传真     
移植硅芯片治盲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科学家在进行恢复盲人视力的第二阶段试验,最近他们将为2名男子和一名妇女移植硅芯片,以取代视网膜上已死亡的感光细胞。去年他们曾为3名患者作过此类硅芯片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动物,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里活动,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原来,在动物眼睛里边的视网膜上,有很多视神经细胞,它们接收的信息会马上传给大脑,形成视觉图像.视神经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能捕捉亮光的锥状体,一种是能捕捉暗光的杆状体.昼行性动物的视神经细胞大多是锥状体,而夜行性动物的视神经细胞大多是杆状体.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动物千千万万,动物的眼睛更是各式各样.如蚯蚓没有眼睛,但它靠散布在皮肤上的感光细胞能感到光的强弱:如水蛭的身体里,感光细胞聚集成群,形成"眼点".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皮肤细胞变成神经细胞?这是2005年Science 125周年庆时提出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已有的一些成纤维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分化的研究,包括神经元以及其他神经细胞的诱导,各种诱导方法以及诱导策略.目前皮肤细胞成为神经细胞在实验室中已成为现实,但要走向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1967年诺贝尔奖得主哈特兰的成长过程及其主要学术成就:发现视觉神经细胞的单纤维活动、青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神经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从而解开了心理学上的马赫带之谜等,也介绍了他对科学无比热爱,充满好奇心,以及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大脑开始衰老的时间:20岁 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数量逐步减少.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的数量有1 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惊人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成年人的记忆力往往不如小孩,中年之后记忆力更是大大减退.除了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之外,神经问质细胞的功能退化也是大脑衰老的重要原因.这些细胞的衰老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协调合作的能力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13.
<正>由常驻菌及其宿主产生的分子可能都向免疫细胞发出信号,进而使其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免疫学家雷切尔·卡斯皮(Rachel Caspi)开始研究一种名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炎症性眼病时,她将在患病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的蛋白质注射给小鼠,以引发小鼠患上这种疾病:将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4.
吴霞琴 《科学》2004,56(1):49-51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人体大约有100亿个细胞.不同的细胞,如肌细胞、肾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构成了人体的各种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质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束(retinohypothalamic tract,RHT)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 CN)等在大脑区域形成投射(即非视觉通路),对人的生理产生影响.这一非视觉效应的发现赋予了照明研究与应用全新内涵,即通过照明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合理控制照度及其分布,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有益身心"的健康照明光环境.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的应用和健康照明新内涵又对基于视觉感知的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照明与视觉、非视觉通路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健康照明光环境的研究与实施的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对于近视患者而言,一双厚厚的镜片带来了很多生活的不便,想摘掉眼镜,又有很多疑问。缺乏专业眼科知识的公众,面对网上的种种传言,却不知如何进行判断,容易走入误区。看看下面这几个谣言,你信了几个?谣言:裸眼视力和近视度数是一回事真相:其实,同一近视度数的人,其裸眼视力也可能并不相同。在近视发生后,远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不再是一个焦点,而会变成一个模糊的光斑。然而每个人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对这个模糊光斑的解析能力有所不同,就  相似文献   

17.
用扩散和集中神经网络区分图形与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宝龙 《科学通报》1994,39(19):1805-1805
本文建立了一种扩散-集中神经网络以模拟视觉系统区分图形与背景的集体计算功能.大脑皮层上的神经细胞在外部环境刺激作用下呈现兴奋状态,这种兴奋性通过连接向相邻的神经细胞扩散.另一方面,为了表示刺激的位置信息和注视的区域,兴奋性又必须向受激励的细胞所在区域进行集中.神经活性的这种扩散-集中机制是大脑皮层细胞的基本活动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18.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两者的结合点(突触)释放化学物质而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神经细胞的电冲动传导在突触部位转化为化学传递,依赖神经冲动所释放的贮存于神经末梢内的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起反应,而后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朱活力 《科学之友》2005,(10):48-48
世界上的动物,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里活动,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原来,在动物眼睛里边的视网膜上,有很多视神经细胞,它们接收的信息会马上传给大脑,形成视觉图像。视神经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能捕捉亮光的锥状体,一种是能捕捉暗光的杆状体。昼行性动物的视神经细胞大多是锥状体,而  相似文献   

20.
吴建永 《自然杂志》2014,36(4):292-296
正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默默地在神经系统的各个部门工作。神经细胞紧紧地挤在一起,像森林里的大树那样枝叉互相交织缠绕。在枝叉顶端,不同的神经细胞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脑子能想事情,关键就靠神经细胞之间错综交织的联系。在大脑皮层里,每个神经细胞大约要把信息送给几千个其他细胞,同时每个细胞也要接受并处理从几千个神经细胞来的信息。可是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很难看清楚的,就像在远处用望远镜看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