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制定的《海洋法公约》(1994年开始生效)大幅度拓展了沿海国在海洋上的管辖范围,实质上是对地球上海洋的归属和控制做了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对海洋资源和权力做了一次再分配,这标志着国际社会正以新的国际海洋秩序进入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许建平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1,F0004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是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批准的首个实施“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国际上新一代、先进的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附近海域构建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框架,使之有权利共享将在全球海洋中建成的由3000个ARGO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资料,丰富我国的海洋环境数据库,提高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和显示度,强化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试验背景与设想国际ARGO计划是由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大型海洋观测项…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9-60
我国近海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海洋开发活动。并且,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大幅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认识海洋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环境及其发育规律关系着我国沿岸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主的5家单位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对我国海岸带和近海进行了近千次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开展了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开拓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对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获得的海量调查监测数据和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在役海洋导管架平台已接近设计寿命,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疲劳寿命评估是海洋导管架平台安全评估的重要方面,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的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本文着重介绍和梳理迄今为止该领域的发现与成果,并对相关问题和未来做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5.
1977年9~12月,一支由日、美、英、法、德和前苏联等多个国家的海洋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海洋考察队,在日本海沟及其附近海域的10多个地方进行了钻孔,获取了长达73~1157米的地层样品。当科学家们对这些样品进行研究后,不禁大吃一惊。从取出的若芯看,439站的第6层有一种奇特的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正在酝酿中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分析(OCEANS)国际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分析了OCEANS与IGBP已有核心计划的区别,指出了该计划重点研究区城和对全球变化敏感的关键过程,分析了该计切实施中面临的难点和可能的突破,提出了我国应尽快开展相应研究的建议。我国陆架海域是国际关注的区域,特色鲜明,在该海域进行相应研究是我国海洋研究进入国际前沿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是2010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实现对海洋倾倒行为的在线实时监管,为海洋倾废监管部门和海洋执法部门提供管理手段与执法依据。该项目基于物联网理论方法,利用传感器与3G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倾废船只航行轨迹、泥门开启状况、船体吃水数据和泥舱视频信息的集成采集与实时传输;利用GIS、多线程和视频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船只卸载行为的智能分析与预警,提高了倾倒行为分辨能力和倾倒物合法性判断能力。经鉴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功能特征和技术指标上,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可进行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地表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著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是海洋储碳的两个重要途径,其储碳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洋和大气中的碳库变动,是碳增汇的关键过程。本项目目标是阐明海洋固碳过程和储碳机理,诠释海洋酸化对固碳和储碳的影响,建立古海洋沉积碳库变动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深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机理。项目将从现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入手,研究不同层级水平上海洋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储碳机制及其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并结合不同沉积系统近2000年来的碳库变动,以及工业革命以来高分辨率的海水温度、p H值和碳库记录,探讨海洋碳库变动对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阐明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储碳的调控机理。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碳循环和储碳机制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我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海洋碳增汇政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洋社会学: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一项新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沿海各国都加大了对海洋的开发力度,人类针对海洋的实践活动越来越频繁。海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一项新探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海洋社会是海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围绕这一核心概念,海洋社会学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海洋考古术语研究是汇集海洋考古、语言研究的交叉领域,其术语体系的建构对推动海洋考古学科发展、促进“三大体系”建设、提升在国际学界话语权的价值不言而喻。文章采用语料库驱动法探讨《海洋考古术语汉英辞典》编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详述其原理与框架,以及所需的术语挖掘与管理技术,意在依据海洋考古领域数字化语言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海洋考古本体范畴的概念进行描摹、比较、汇总、归类、分析、解释。研究表明,该辞典突破了研究领域桎梏与学科壁垒,利于发现共同的学术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群”与学术共同体,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考古术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MJO、ENSO、IOD和PDO等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多尺度、多过程的复杂性使这些海气环境事件的预测至今仍然是气候科学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由于海洋成分的长期记忆能力,耦合模式海洋成分的预报初始化对它们的预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现有的气候预测系统缺乏耦合模式框架下先进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同化的海洋资料种类也亟待增加。而针对MJO等季节内尺度和PDO等年代际尺度气候变率,现有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处于薄弱或空白状态,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针对全球变化的背景,需着重开展耦合模式的海洋资料同化研究,发展全球耦合模式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从而提高气候预测能力,增强我国气候防灾减灾的手段,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气耦合模式,项目将开展全球和区域多源海洋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研究,突破耦合资料同化中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动力、热力平衡的关键技术问题,发展耦合模式框架下的参数估计和约束系统,研制具有业务化前景的高分辨率海洋模式的耦合同化系统,并开展MJO、IOD、ENSO和PDO等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综合评估和预测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已经征服了世界上最高之巅珠穆朗玛峰,甚至踏上了仿佛遥不可及的月球表面,却对海洋,尤其是深海的探索,几乎一片空白。地球上有2/3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因此,从太空看去,这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最长的山脉和最深的峡谷都位于海洋里。海洋不仅仅赋予了地球独一无二的面貌,更是地球上面积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模式对气候变率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不仅影响气候研究的本身,也给我国政府相关决策带来困难。海洋是整个地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海洋模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全球气候模式的可靠性。参数化是数值模式的动力核心之一,因此开发新的海洋模式参数化方案是改进气候模式的必经之路。针对高分辨率海洋模式,我们需要开展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中尺度涡旋诱导的沿等密度面和跨等密度面混合、次中尺度、内波以及海流与海底地形相互作用等关键物理过程的研究,阐明海洋能量级串多重耗散路径和机制,以此建立从海面到海底全深度的适用于高分辨率海洋模式的关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以改进全球和区域海洋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4.
简讯     
● 2 0 0 3年 1 1月 1 1~ 1 2日 ,海洋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海洋科技名词》总编小组第四次会议。全国名词委李玉英、总编小组李允武、杜碧兰、范元炳、艾万铸、成晋豫及秘书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对第三次总编小组会议后调整和删减后的 30 0 0余条海洋科技名词进行逐条审定。 (李玉英 )●针对海洋生物学名词在《海洋科技名词》中占有较大比例 ,专家人员较为集中 ,1 1月 2 0~ 2 1日在青岛海洋大学召开了海洋生物名词片会。中国海洋大学李永祺、王如才、童裳亮 ;中科院海洋所张树荣、蔡难儿、孙佩锦等专家出席了会议。专家对名…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因此环境保护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环境保护问题早巳引起全球的关注,从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保大会开始,每年的6月5日为国际环境保护日.  相似文献   

16.
由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一个海南海洋生态调查组,在一次对珊瑚礁和海草的调查中,意外地发现了“海底草原”奇景。这一景观分别在海南省东海岸的文昌高隆湾、琼海龙湾港和陵水新村港一带礁坪内侧,以及沿岸港湾(水深两米左右)。发现的大面积海草床,面积3~5平方千米不等,种类主要有喜盐藻、海菖蒲、泰莱草、二药藻4种,海草高的达1米多。而在海南岛的西海岸则极少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世界环保基金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生态和经济问题。海洋生物入侵的生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危害旅游业和水产品安全;与土著生物杂交,造成遗传污染;带入病原微生物;暴发性增值,导致海洋生态灾害。鉴于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甚少,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开展海洋外来有害藻的识别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在外来有害藻类识别、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外来种识别技术、海洋外来藻类快速检测技术及建立适用于业务化监测和风险管理的外来物种名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等,研究内容具有很好的新颖性,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降低了海洋外来物种检测的成本以及由于及早发现外来生物而避免入侵的巨大经济损失,在港口等海洋生物入侵高风险区的示范应用为开展业务化监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1982年8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国际会议——第二次联合国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参加大会的有9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和37个国际组织的代  相似文献   

19.
从陈述到创新:新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特别是最近的20年里,中国的科学哲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其主要成绩包括: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科学哲学名著;介绍和研究了众多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及其流派;对科学哲学的不少专题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还涉足国际科学哲学前沿做跟踪性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媒体、英国《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报道,人们都听说过"鹦鹉学舌"的成语,知道鹦鹉、八哥等鸟类会模仿人类说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一些鸟类外,属于海洋动物的白鲸竟然也会学人说话!据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基金会饲养的一只白鲸在好几年时间中一直模仿人类说话,不停地发出"人语声",甚至还屡屡对水下的潜水员喊:"出去!"让毫不知情的潜水员误以为是同事在跟他说话.美国科学家相信,这头白鲸显然是在故意模仿人类的声音说话,而它这样做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它想和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