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公路K7+580~K7+700段滑坡为中层中型牵引式滑坡.如不及时治理,滑坡一旦失稳将直接危害公路,严重影响公路的后期运营和行车安全.在对滑坡特征和成因的分析后,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并采用抗滑桩和截水相结合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盛斌 《甘肃科技》2016,(3):80-82
贵州省贵都高速公路K281+135~K281+215段路基滑坡,是运营中的高速公路一处路基滑坡灾害。滑坡治理应考虑抢险施工以便于施工、尽快处治为原则,尽量减小扰动以降低对滑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该滑坡的处治是在查明路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路基变形情况和滑坡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微型钢管桩、锚索和排水工程综合处理的工程措施,成功根治了滑坡病害,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山公路是贯穿新疆天山南北的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国防战略通道。根据天山公路K964 080- K964 125段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区域地质状况和该段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该公路段滑坡的形成机理。天山公路4#滑坡为片岩组成的岩质滑坡,位于铁力买提达坂断裂和哈尔克山主断裂之间。陡倾的片岩在自重、构造等作用因素下产生卸荷,上部片岩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逐渐向坡内发展,形成弯曲-拉裂变形。滑坡坡体前缘公路的开挖,靠近临空面位置的变形体首先蠕滑或滑塌,后面的坡体形成临空或失去阻滑力而蠕滑,这样从前缘开始逐渐“追溯”,倾向坡外的拉裂面贯通后,形成蠕滑-拉裂滑坡。  相似文献   

4.
在软硬互层岩石中,地质灾害极易发生。本文以S215公路K3+172~K3+252段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的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采用极限平衡法,选择折线型滑动模型,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滑坡在天然工况I条件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Ⅱ条件下为不稳定状态。提出了多级抗滑桩工程、截排水工程、坡腰平台复绿工程、道路路面修复工程和监测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程,为该滑坡的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沈元 《甘肃科技》2012,28(12):98-99,138
青海省省道S101线K388滑坡为一堆积层滑坡,线路在滑坡前通过,该边坡在开挖边形成后,受雨水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滑坡出现开裂变形,并且逐步加大,最终可能整体复活.因此,要了解滑坡的空间形态,必须查清滑坡的坡体结构及地下水等其他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钻探、物探、深孔位移监测等勘察手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目前的安全系数,并对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复杂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及初次勘察、设计、施工的分析,说明了该公路滑坡事故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公路滑坡形成的部分机理和工程建设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边坡稳定性是影响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高速铁路边坡滑坡稳定性预测研究对提高高铁运行安全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以青岛-连云港高速铁路K152+300~K152+470边坡滑坡为例,通过设计合理的监测方案开展了边坡地表水平位移和土体深部水平位移监测,总结了滑坡位移规律;基于监测数据采用GM(1,1)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滑坡位移预测,在验证预测效果的基础上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预测了该滑坡未来3年的累计位移并建立了高铁边坡滑坡位移预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B2和GY2监测点的地表水平累计位移分别为17.23 cm和21.69 cm,SB2、SB4和GY2监测点的土体深部水平累计位移分别为13.42 cm、16.05 cm和18.37 cm;DB2、SB2、SB4、GY2监测点未来3年的累计位移最大预测值分别为47.05 cm、42.53cm、46.01 cm、52.36 cm(地表)和48.15 cm(深部),该滑坡将继续保持临界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累计位移量将高速铁路边坡滑坡位移预警等级分为Ⅰ、Ⅱ和Ⅲ级.  相似文献   

8.
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龙怀高速公路K112+210~+520右侧高边坡发生近200万m3的巨型滑坡﹒为进行滑坡处治设计,本文结合滑坡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特点,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机理及稳定性,提出了“卸载+预应力抗滑桩+钢花管注浆+排水”的综合处治措施,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典型断面模型分析处治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处治后的坡体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处治方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危岩体是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工程活动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故对危岩体的勘察、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难题.通过本次现场大量调查和综合分析,对巴鹤高速公路K182+400~K183+090段高边坡危岩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归纳出场区主要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倾倒—拉裂、滑移—拉裂和坠落式3种模式.同时根据变形破坏特征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最后对危岩区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地勘察查明,巴鹤公路K169+600K169+800段岩质边坡整体稳定,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为路基左侧上方边坡危岩失稳破坏问题。在详细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等基础上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建议,具有实际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切割作用下牵引式古滑坡复活机理,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测获得了国道S206某古滑坡的地层结构特征、变形特征等,得到了古滑坡存在的有力证据,并对滑坡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质背景、勘察结果表明该古滑坡属牵引式古滑坡;区域结构破碎的岩体、软弱夹层为古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前缘深切沟槽提供了空间条件;降雨促使了古滑坡的复活,前缘切割作用是古滑坡复活的直接诱因;不平衡推力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降雨情况下属不稳定状态,监测结果显示古滑坡复活后处于蠕滑状态,雨季时进入变形滑动阶段。可见地质背景是牵引式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前缘切割是牵引式古滑坡复活的外因。  相似文献   

12.
共和至玉树公路K268+890清根河大桥滑坡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境内,清根河右岸,由于公路的修建,导致了一工程滑坡。本文就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入手,通过调查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再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该滑坡的性质、特征及变形原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内六线K130+500~+700出现的体滑坡病害.叙述了病害原因,记述了整治的措施,包括应急解决方法及永久整治措施,可供类似施工工地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鉴铁路、水利工程等边坡稳定性试验研究及病害整治工程实践成果,分析了国道214线囊谦至多普玛段公路沿线K1048+760~+860段滑坡变形的原因,采用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和挡土板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对此黄土边坡病害进行治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k48+200右侧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定性分析了人类工程活动、岩性及岩层结构、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指出降雨是该滑坡的诱发因素。运用极限平衡原理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提出锚索加固和排水相结合的滑坡治理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铜川烈-柴公路收费站滑坡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铜川烈-柴公路收费站滑坡为例,研究黄土滑坡机理,为黄土滑坡预报和工程治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现场勘察及室内试验,对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及运动学机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了地下水对黄土滑坡形成的影响。结果在考虑孔隙水压力情况下,分别统计出了孔压系数与饱和度及孔隙比之间的关系,并对滑坡的滑距、滑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论本滑坡符合黄土蠕滑动液化机理模型及滑坡运动学机理模型,提出的滑坡运动轨迹方程、滑体质心速度曲线方程、滑距公式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k48+200右侧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定性分析了人类工程活动、岩性及岩层结构、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指出降雨是该滑坡的诱发因素.运用极限平衡原理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提出锚索加固和排水相结合的滑坡治理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及经济分析的原理,简要介绍了朝黑高速公路路基桥涵工程(K4+000~K5+000)段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及经济效益分析,并就施工中成本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李晓军 《甘肃科技》2005,21(10):146-150
该滑坡为一堆积层古滑坡,滑坡局部复活的原因主要是人工开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而产生滑动。作者经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对滑坡的野外勘察,在深入调查研究滑坡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因素及人文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和预测,并且进行了方案比选,提出了整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衡阳至邵阳高速公路两侧的黄土滑坡为例,论述了山区公路建设中滑坡的危害性及经济损失,分析了该公路沿线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