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欣 《科技信息》2009,(25):119-120
唐僧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他的研究却远远薄弱得多。专门研究唐僧的论文极少.由于角色和作者塑造人物的需要,唐僧的形象无疑不够丰满,我们在他身上甚至看不到多少佛教徒以外的特征。现以《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唐僧和西梁女王的对比看作者情色问题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游记》原文与作家主体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作家形象 ,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这一取经队伍乃是一个合成系统。在这个“合成”系统中 ,实现了作家自我 ,并在此基础上 ,对作家的创作心态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的内容奇幻,寓意深刻。《西游补》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形象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使他们具有了不同于《西游记》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游补》紧紧围绕"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的佛学框架来安排故事情节,却没有宣扬佛教灭情明理的观念,而是表现出对于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的形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形象在过去的评价历来不高,评论者大都把他一笔带过.唐僧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从个体形象而言,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者的形象代表;从整体意义而言,唐僧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处境的一种象征.唐僧形象寄寓了作者很深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充分展现出了孙悟空对取经事业的追求和降魔伏怪的英雄气概。他知恩图报,尊师敬业,对取经事业忠心耿耿,勇往直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具有很强的救世精神,所以他与妖魔的斗争是正义的。取经路上,他有胆有才又有识,从不气馁,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看过《西游记》的小朋友都还记得吧?孙悟空和唐僧师父、猪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途经朱紫国时,恰遇朱紫国的国王得了重病,孙悟空给他配了一粒乌金丹,他用“无根水”做药引子服下就好了。什么是“无根水”呢?“无根水”就是天上落下还没有沾地的雨水。可见以前的雨水是非常干净  相似文献   

7.
韩吉辰 《小学科技》2011,(12):8-9,11
《西游记》中描述:唐僧西天取经,路遇盘丝洞,洞中的7个女妖精是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经常变成美女妖作怪,祸害人畜。  相似文献   

8.
一过去和现在,在《西游记》研究中始终有“两个故事”和“两个主题”的说法。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取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的矛盾发展过程中,孙悟空所处的矛盾的地位和矛盾的对象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叛逆英雄反抗天廷统治者,后者则“转化”为同各种阻挠取经事业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前者的主题是:“通过神话式的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  相似文献   

9.
正大人们都称呼我们是学生,其实我们都是"小唐僧"。当然,我们背着书包不是去西天取经,而是去学校取"知识之经"。唐僧去西天取经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而我们学习过程中有老师的指引和爸爸妈妈的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  相似文献   

10.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悟净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玄奘一人的辛苦,三位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  相似文献   

11.
自中央电视台和香港亚洲电视台同时播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以后,在东南亚以及世界一些国家掀起一股《西游记》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成了人俏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西游记》并不是近两年才传到国外的.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便收了《西游记平话》中的片断.据统计,《西游记》已有日  相似文献   

12.
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逐步拉开其文学演绎的序幕。《西游记》的成书史,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史,也是释、儒、道三教的融合史。在长达千年的文学演绎进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孙悟空这个生动的文学形象承载了十分深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信息,解读孙悟空这一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完整地解读《西游记》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杰作。这部宏篇巨制,洋洋八十余万言,然而主要却只说了一个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不是吴老生先杜撰的故事,而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桩很动人的事业。但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同小说所描写的全部内容相去甚远。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掌管政权的初期,为了治理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与后几十回踏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不尽一致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形象造型上,还体现在人生追求,价值观念诸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生地与以前的取经故事中的出生地相比,出现了东移。东移的原因是五行文化的渗透引起的。五行文化中的“金”失位,使孙悟空脱离了历来妖猴的模式,净化了以往取经猴的恶俗,为闹天宫的规模扩大提供了理论支持,并解决了孙悟空形象中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牛魔王形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魔王形象的分析,认为牛魔王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他那亦正亦邪的性格,超群的本领,都和孙悟空有类似之处,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映衬作用。明确了他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说沙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塑造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形象。尤其是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孙悟空和喜剧型的人物猪八戒更为人们熟知和喜爱。就是唐僧,也以取经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地位为人们所不容忽视,他那佛表儒里的种种优点和弱点,又是人们喜欢评论的富有哲理性的话题。唯独沙憎,不引人瞩目:虽然是个正面人物,却并不怎么招人欢喜;《西游记》总少不了沙僧,而沙僧却似乎个性不太“鲜明”;谁也没说他的塑造是败笔,却总不为人们所乐道;这一形象流传了几百年,可又被冷落了许多岁月……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位常常“靠边站”的人物提到“台前”来,让大家正眼看他一番。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8,(7)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流传,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西天取经等故事更是妇儒皆知。在这次由前导公司制作发行的《西游记·齐天大圣》游戏光盘,则截取原著中自"石猴出世"到"封齐天大圣"一段的故事内容。这是一款以M·RPG形式为主的游戏,其中还融合了建设花果山、训练小猴、养成自我性格及间接格斗等成分。在游戏中除了充分体验战斗这一主题外,还需进行建设、升级、交易等策略型活动。游戏主体分为"水脏洞"、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有类于《西游记》中的唐僧,一类个性强及能力也较强的学生类于孙悟空;多数有一定能力但屡犯错误的学生类于猪八戒;一类能力平平,但老老实实的学生类于沙僧和白龙马;班主任借鉴《西游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可理顺班级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