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欧·亨利爱情小说系列的代表作 ,名著《麦琪的礼物》与《爱的牺牲》姊妹篇 ,以其独具爱情美德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高扬人性美的主旋律 ,在独特的复合结构技巧和诗美语言的综合运用中 ,见出其典型的“欧·亨利手法”及其创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风格特别是以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局而闻名于世。在小说语言方面,多用修辞语言使故事愈发生动,愈发诙谐幽默,。本文拿《警察与赞美诗》小说为例进一步探讨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多样化的叙述视角,富有张力的结构体式,悲喜剧复杂交织的美学精神,深沉峻厚的文体风格和融合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创了中国小说的新阶段,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越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3):83-84
在哥特小说中,利用悬念来制造神秘气氛已屡见不鲜。在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她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采用回顾性第一人称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引导读者产生误解,成功地在小说中设置悬念,借此塑造了从未在小说中露面、已故的丽蓓卡的形象。叙述者平淡的生活与丽蓓卡所代表的上流社会奢华肤浅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亨利以其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为人所知。他的《红酋长的赎金》在叙事上幽默风趣,情节结构上新颖独特,结局出人意料,具有典型的"欧·亨利"式的幽默。本文试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寻找该小说中的二元对立项:绑匪与人质,得与失,预期与现实。结合小说的情节来分析每组二元对立项如何相互联系,以解读欧·亨利的幽默艺术,进而探寻他的幽默手法如何与二元对立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于运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于运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  相似文献   

12.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人性的危机,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在欧*亨利的眼里,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新潮小说家北村的小说颇具先锋意味,提供了小说形式分析与解读的标志性文本。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盛行,使叙述者在故事内外、当下与历史、主观与客观间自由穿梭,赋予作品以无数外在悬念,有效推动叙述的展开。叙述视角的自由切换又构建了重重迷宫,无数内在悬念由此产生。二者内外交织,借以顺叙、倒叙、插叙及预叙等手法的运用,共同构筑起北村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萧红、迟子建的乡土小说为中国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带有女性特征的抒情文体.儿童视角、散文化结构和自然明朗的叙述语言,赋予了萧红、迟子建小说生趣盎然的迷人意境和诗意的抒情气氛,构成了两位女作家乡土作品特有的价值追求和美学风格,为现代乡土抒情小说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康加强 《奇闻怪事》2009,(11):18-19
笔者曾参加了某位老师执教的《警察和赞美诗》的课堂观摩活动。这位老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教学设计别出心裁。她大胆突破了小说单元教学通常采用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法,紧扣欧·亨利笔法特点——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含泪的笑来设计教学环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口述或记叙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传递的信息焦点就不同.而语句是语言处理和思维表达的综合过程,若借助于突显观的限制,可使表达形象生动.以突显观为理论基础,从词句及修辞方面分析《麦琪的礼物》这一记叙文体的语义焦点的体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2 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 ,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 ,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 :人性的危机 ,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 ,在欧·亨利的眼里 ,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 ,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解析了小说《二十年后》的思想内涵及社会价值,认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在“含泪的微笑”背后,表达出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社会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20.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08,(19):259-259
铁凝小说包含着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叙述方式,但她大多数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是采用的女性视角,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对面》则是铁凝第一部完全以男性的视角进入叙述的小说。这种独特的叙事话语表现手法,更使得铁凝小说《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也使得我们随着小说中那位男性叙述者的眼睛,看到了女性隐蔽的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关爱、理解和体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