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设计一种应用于小型化微波系统的微带线环形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可以更好改善系统的性能,应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2.
共和新路中山北路环形交叉是上海市最重要的交叉口之一。由于近几年来机动车交通量迅速地增长,通过这个坏形交叉的机动车数在高峰小时已超过2000辆,新设计的立体交叉方案3做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彻底分流,机动车的通过能力比现在环形交叉可以提高四倍。  相似文献   

3.
唐水月 《科技信息》2008,(9):104-104
结合江苏省104国道(澡阳段)改造工程中的典型交叉口设计实例,介绍了环形交叉改造的三种方案,并对三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提出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转向概率对平面环行交叉路口交通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道路结构出发,建立了具有内、外环道的平面环形交叉路口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转向概率对平面环行交叉路口交通流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各车道的交通流在转向概率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转向概率均在一定的系统密度区域内对车道的交通流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n (n ≥ 4)个环形交叉路口,利用交织段的流量约束,建立了基于通行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对2车道无控制出入口,得到了通行能力的最优值;对3车道出入口,在左转车辆由信号控制的条件下,给出了各交叉口的最优绿信比和优化配时方法。  相似文献   

6.
余树娟 《科技信息》2011,(17):I0180-I0181
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各理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我们了解到一个成功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清楚教学设计跟哪些理论有关,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密切的关系,并科学地利用这些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同时要密切注视这些理论的发展,这些理论发展进步一小步,可能会促进教学系统设计进步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路面设计方法概况 目前国际上路面分析方法可分为经验设计法和理论设计法(力学法),前者代表如CBR设计法和AASHTO设计法.后者的设计方法如SHELL和AI设计法,其中主要设计参数来自于试验和/或回归分析的设计方法称为经验设计法,而来自于力学计算的方法则称为理论设计法。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正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设计理念的转向已势在必行,以何种视角来分析设计问题是当代设计师所必须面对的。而现象学以其独特的视域,为相关设计理论研究从设计产品的对象性存在转向设计与人存在经验及生存智慧的关联上,敞开了现代人的生存经验。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设计现象学研究的论述,指出目前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从而尝试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研究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廖志伟 《科技资讯》2006,(20):137-137
作为一种适应当前公众审美水平、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风景园林景观资源价值开发度的设计理论,兴奋点设计应从过去模糊的、纷杂的设计理论及技法中提炼出来,成为一种明确的设计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传统设计和现代产品设计工作模式的优缺点,介绍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流程,阐述了该理论在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的四个主要阶段,并在这一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1.
拉索的特征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拉索参数修改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考虑拉索的抗弯刚度建立了拉索模型,分析了拉索特征值相对于拉索的索力、抗弯刚度和质量的灵敏度,分析表明拉索的索力和抗弯刚度特征灵敏度较高,必须准确可靠的识别出拉索的索力和抗弯刚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悬索桥主塔从裸塔、主缆施工、主梁吊装到成桥不同阶段的受力特点,将悬索桥主缆对主塔的约束作用简化为不同等效约束刚度的弹簧,利用静力法推导了带有弹簧约束的主塔模型稳定临界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中、边跨主缆约束刚度的计算公式及主缆对塔约束刚度的计算方法。针对不同阶段的主缆约束刚度,该计算公式能在裸塔及主缆约束刚度无穷大时与悬臂压杆、一端铰支一端固定压杆的稳定计算公式相吻合,表明该计算公式较准确地反映了悬索桥施工、成桥各阶段主缆对主塔的约束作用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算例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悬索桥成桥状态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假设悬索桥主缆自重沿弧长均匀分布,加劲梁、桥面等其余恒载沿水平均匀分布,考虑主缆弹性伸长对其自重集度的影响,导出了以参数u(shu=dy/dx)表示的主缆线形方程。由边界条件,建立了求解主缆水平张力和端点未知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采用拟牛顿法求解。然后通过改变参数u来确定主缆线形坐标。最后由积分法导出了主缆索有应力和无应力长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较快,计算精度较高,可用于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控制计算。  相似文献   

14.
景观悬索桥的装饰缆索不参与主结构受力,但却是桥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保证其成桥后主缆及吊杆线形,必须有一定的内力与主桥相匹配.提出了一种针对悬索桥装饰缆索的找形及内力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主缆模型,并将各吊杆作用简化为竖向约束,计算各区段缆索拉力及吊杆的张力,进而通过主缆及吊杆的适宜张力计算其下料长度.结合新疆某景观悬索桥实例,利用MIDAS/Civil建立主缆局部有限元模型,计算主缆、吊杆张力及理论下料长度,并对其进行风振激励下的动力特性验算.按该方法计算的下料长度及拉力进行施工,成桥后各方面均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复杂受力条件下重力式结构基底应力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跨径悬索桥的锚碇工程为例,阐述了岩质地基上重力式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基底应力监测的意义和方法.根据132个应力测点在4a内的88次实测资料,分析重力式锚碇的传力机理.研究成果表明,在巨大上拔力和水平向拉力作用下,锚碇基底应力的变化过程是复杂的.在主缆力施加的初期,锚块后侧基底应力即呈下降趋势,而前侧则具有支点的作用,基底应力呈上升趋势,但随着主缆力的增大,锚块前侧的支点作用丧失.鞍部基底应力变化过程类似于锚块,但不同步.锚碇前侧水平向抗力几乎与基底摩阻力同时逐渐发挥,所以,虽然锚碇的抗滑稳定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但锚碇前侧抗力体仍需承受较大的水平推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法的FAST主索网索网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FAST主索网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利用参数化变量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构建,为使用者提供有限元研究过程,将设定的函数、变量作为软件的输入,选用五轴对称短程线分型方法,主索网结构的网格分割方案包括四边形网格、凯威特网格以及短程线型网格。实验结果表明,短程线型方案最适合FAST主索网结构,侧偏量相对抛物面的可移动距离是无法忽略的,对主索网界面、风荷载与温度荷载进行计算,各项设计参数均符合FAST主索网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柔性绳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主要用于太空在轨服务。本文采用Design-Expert 11软件对柔性绳网展开过程中展开位移与展开面积的研究进行设计,并通过优化影响因子,来保证展开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展开面积达到最大。为了获得最佳的柔性绳网展开效果,建立柔性绳网展开过程的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仿真检验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其误差均小于10%,说明该模型的优化分析结果可靠。由优化方案可知,最佳参数组合是发射速度、旋转角和展开时间分别为29.481~30.000m.s-1、21.916~22°和1.092~1.115s。同时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若减小发射速度和旋转角,则柔性绳网达到较好展开效果的参数组合减少,且为了柔性绳网能够达到较好展开效果,发射速度必须大于21.8m.s-1以及旋转角必须大于16.2°。  相似文献   

18.
悬索桥施工中主缆横截面平均温度实用计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悬索桥的施工控制中,需要对空缆状态主缆横截面的边界点温度进行测量,从而求得主缆的平均温度笔者从热传导方程出发,揭示了主缆这种由钢丝和空隙组成的截面的温度分布,提出了主缆横截面平均温度的实用计算方法算例和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规范中尚未明确斜拉桥结构的校验系数常值范围,提出斜拉桥结构状态评价应基于主梁、拉索、主塔3部分构件的校验系数进行;利用统计软件Minitab对各构件的校验系数样本进行分析计算,最后确定了斜拉桥结构的主梁构件、拉索构件及主塔构件各自校验系数的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斜拉桥主梁构件的应变校验系数在0.60~1.00是合理取值范围,挠度校验系数在0.72~1.00是合理取值范围;拉索构件的索力校验系数在0.76~1.00是合理取值范围;主塔构件的应变校验系数在0.18~1.00是合理取值范围,偏位校验系数在0.47~1.00是合理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以某跨径为200m拱桥主拱圈悬臂拼装施工工艺为背景,设计拱桥混凝土拱圈的安装过程:0#块在斜拉支架上现浇,1#~13#块分段预制,每悬臂拼装两个块件后进行混凝土湿接缝的浇筑,直至最后浇筑合龙.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索力调整,得到合理索力,确保拱圈混凝土应力在施工过程中满足规范的要求.分析表明通过对缆索进行分阶段控制,可以确保混凝土湿接缝达到强度前边腹板接缝的安全,采用拼装两个混凝土块件后再进行湿接缝连接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