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充分认识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阐述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要点.结果药如果用之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是很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正视中药存在不良反应现实,纠正"中药无毒"观念,既要重视传统用药经验,更要掌握现代中药药理知识,合理使用中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华亭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经过整理统计,探讨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胜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4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有27例,占32.14%;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的30min内的有52例,占总数的61.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有32例,占32.1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三个方面.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有效预防,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疗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充分认识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阐述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要点。结果药如果用之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是很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正视中药存在不良反应现实,纠正“中药无毒”观念,既要重视传统用药经验,更要掌握现代中药药理知识,合理使用中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中药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中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法:对中药临床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多数处方来自西医医师,而不良反应也多数来自西医医师.结论:中药的应用应遵循中医理论,中药药师应尽快走进临床.  相似文献   

5.
综述分析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监管措施,提倡正确认识、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预防其发生,同时为完善我国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提出建议,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分析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93例患者临床资料,193例患者因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而出现不良反应,归纳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类型,统计每位患者中药制剂具体的给药方式以及具体不良反应情况等。在本次调查的常见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茵栀黄最多;静脉滴注为常见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最为常见的给药方式,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占比最高;因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而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出现明显损害为主。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合理使用茵栀黄,给药方式尽可能减少选择静脉滴注方式,强化用药监测,针对患者出现的皮肤及其附件明显损害在内的诸多不良反应,应针对性、及时干预,以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上报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37例,统计反应累及系统与症状表现,分析不良反应产生主要原因,同时调查涉及中药注射液品种。①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占比35.14%(13/37),症状表现为发热、寒颤、水肿等。②不良反应产生主要原因为所用中药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占比67.57%(25/37)。③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三的中药注射液依次为: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应重视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强监护,在不良反应发生第一时间准确干预,依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日益增多,由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就当前中药注射剂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了解决的对策,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并探究对策。回顾性分析民勤县中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民勤县中医院口服中药汤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3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其中消化系统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2.47%;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配伍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炮制方法不当、服用不当、个体差异、误服误用等8个方面,其中药物因素占比最大,其次为疗程过长与炮制方法不当;动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21例,占比为28.77%。植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52例,占比为71.23%,不良反应平均转归时间为(2.05±0.66)d。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应得到临床医师重视,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从医师、患者、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以预防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临夏州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双黄连、刺五加、痰热清、清开灵、丹参、黄芪、血塞通、喜炎平、血栓通和灯盏花素等10种中药注射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双黄连发生率最高;是否辨证施治、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用药剂量、小时用药量、配液放置时长和超疗程用药等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密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辨证施治,用药适量,配药及时,密切观察过敏史患者,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