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沐氏家族在奉诏镇守云南的二百八十年间,注重文化传播,加强学校教育,优礼文人墨客,重视科举取士,并且注重自身休养、勇为滇民表率,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云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发和建设云南、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保护和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运河文化传播,特别是运河村落民俗文化与校园美育教育相结合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形式和内容不深刻鲜活、传播手段保守、社会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可从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推进形式和内容创新、借力新媒体、注重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运河村落民俗文化的校园美育教育的传播力,发掘大运河的全球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朝统治云南,上承蒙元,下启清朝,是云南地区加快与内地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初军事上征服云南,为云南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伴随而来的汉族移民奠定了人口基础和经济基础,使得内地先进的科技和文化迅速传播到西南边疆地区,尤其是儒学教育在云南得到广泛传播,加速了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了稳定和加强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明王朝在部分地区不断尝试改土归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清朝的改土归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安历史文化教学团队从注重地方特色资源、注重团队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理念出发,构建了以长安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且体系科学、结构合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课程群。课程建设遵循重传统文化普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播、重实践与创新等原则,利用公选课通识教育平台,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出了有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从传统的手工借阅到数字图书馆,从重藏轻用到注重文化传播开放借阅,使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大量运用,高校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越发显得重要。本文就图书馆在文献收集和传播功能、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教学科研辅助功能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职能建设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内涵、符号体系、影响性等方面都具备了品牌文化的要素。客观分析了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现状,认为妈祖文化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还没有得到扩张,主要是在传播CIS系统、传播范围、传播定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让妈祖文化品牌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的效果,提出应该统一标识系统、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注重营造品牌关系、采取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命名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历史交往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章主要研究汉族命名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及影响,并以此探讨历史上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之间命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简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一门十分重要的音乐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艺术学院坚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优势,把云南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强,各地区.各行业越来越迫切地感觉到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云南民族文化承裁的传统资料之厚,典籍之多,民风民俗之丰,历史文物之众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在建设时必须注重民族文化开发的整体性,从宏观着眼,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目前云南壮剧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师资缺乏、传承对象单一、演职人员招生困难等诸多传承困境为切入点,引入学校社区社会工作的理念,倡导地方政府、地方高校、遗产地中小学以及传承者群体的多方参与合作,以遗产地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学生、专业壮剧团、土戏班成员及其土戏班所在地的农村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通过校内教育、校外社区教育和传承者群体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开展云南壮剧进遗产地的保护教育和传承教育课程,其教育内容涉及云南壮剧的知识普及教育、壮剧文化的认同教育、壮剧文化空间的保护教育、观摩教育、兴趣小组教育、壮剧音乐课堂教育、云南壮剧技艺传承教育等方面,以便为后期多方参与的云南壮剧教育传承保护活动的服务方案策划和实施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最终为云南壮剧的人才培养与传承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传承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汉武开边     
从史料看,云南自公元前3世纪就与内地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战国有楚将庄蹻率众王滇;秦时有五尺道之开凿;至西汉武帝,中原王朝对云南的开发更是进入了高潮。经过前后三十年的经营,西汉王朝于公元前109年在云南设立郡县,大理地区则属益州郡管辖。郡县制在云南的推行,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领域的若干问题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像云南花灯这样的地方剧种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云南花灯的历史发展过程、艺术特征、演出内容及其形式等方面分析花灯的发展趋势,并对花灯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具体而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常常以茶作为祭天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文章从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茶文化和宗教仪式——祭祀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茶祭祀的由来以及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的渊源、形式和特点,通过探讨茶祭祀这种我国独有宗教礼仪活动的理论意义、实践效应和学术价值,进而把已经和正在消失的茶叶祭祀内容挖掘出来,为的是从她曾走过的历史道路中发掘存在其中尚未实现的思想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14.
黄裳是著名的散文家、藏书家,他所撰写的《滇南书录》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云南书志.《滇南书录》以散文的形式撰写题跋,从版刻形式探讨云南与中原的文化交往,从版本内容探讨文献的史料价值,注重著录的文献考察流传始末与真伪,同时也非常注重文献版刻的地域特色与时代风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国务院批准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意见,新形势下加强我国西南边疆同周边邻国的民族体育交流,促进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合作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战略意义,进而为发展我国西南边疆的民族体育、建立团结稳定的和谐社会、促进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土,喜洲则是滇西北军事、政治、交通的枢纽和重镇,是云南沟通青藏高原及东南亚各民族联系的重要一环,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也十分发达。正是由于喜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在民居建筑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构筑了撼人心魄的精美绝伦的“物态文化层”。应该说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理念,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不愧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深入了解和探讨喜洲白族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审美理念,对进一步研究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而探讨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古代建筑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和南方其它地区有较多的共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受到来自岭北日益强烈的影响。青铜文化的外来影响主要来自吴越和楚,也打上了中原文化因素的深刻烙印,并与西南桂、云、贵、川地区存在一定的交往关系。主要分布于西江流域的青铜器墓葬应是岭北越人南迁后的产物。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往往呈现出复杂局面,较为先进的文化对周边其他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而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影响是局部的、偶然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近百万"濮侬"和越南北部老街、河江省侬族文化认同、跨境婚姻和国家观念调查,可知中国壮族"濮侬"支系和越南侬族有极深的历史渊源。进入21世纪,"濮侬"和侬族仍然是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仅国籍不同而已。如同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所说:"我们越中两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相同,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加上国土接境,地区毗连,更属唇齿相依,互为屏障。"[1](P1)"濮侬"和侬族在历史进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毕侬"亲情关系,研究、开发"毕侬效应",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两千多年来,外来人民以各种不同方式移入滇东南,其中以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形成高潮。移民的到来,传播内地先进文化、加快滇东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融合,使滇东南地区逐步跟上了靠内地区的发展步伐,并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采风,了解傈僳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种类,展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神奇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