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唐乾宁二年进士,授校书郎,有《灵溪集》。宋潘若同《郡阁雅言》云:“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可见王贞白在唐末诗坛上非同凡响。但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史料典籍中却很少论及,甚至还没有人对他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爱就辑得的一些材料,试图对诗人作些简陋的考辨,以期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一、关于王贞白的生卒年王贞白的生卒年,各种材料上均无有记载。前不久笔者有幸获见《王氏宗谱》,谱中关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字本,号湖海散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长篇章回小说的奠基人。他不仅撰写了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三国演义》,而且也是《水浒传》的作者(至少是作者之一)。作为两大古典名著的作者,其籍贯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主要因为其生平不见史传,仅有的一些材料又语焉不详,家世履历不甚可考。其生卒年月,据鲁迅先生考证,约在1330年至1440之间,一般都说他是元末明初人。 本文作者在对罗贯中故里“东原”说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浒圣地”东平湖周围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关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参政邹尧臣置学田碑记》是研究明代云南边疆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史料,赵州学田制度沿用400多年,直至解放后土改时才停止,为大理凤仪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发挥了久远的作用,但是创立赵州学田制度的邹尧臣的生平事迹长期为人们所忽视。邹尧臣进士出身,官拜御史、副使、参政等要职,中晚年归根云南赵州(今大理凤仪),他不仅是当地的官宦大家,且为民清政多有贡献,是当地名望极高颇具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散见于正史、方志、碑刻及家谱中,较为丰富,尚未系统地发掘整理、校勘考证和分析研究。因此,就已掌握的资料和田野调查,对其生平及家世作初步研考,以飨读者,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子思是先秦儒家之代表人物,学界对其生卒年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诸家之说进行了梳理,并对以钱穆、蒋伯潜两家为代表的观点予以批驳,认为诸家之说皆有不合理处。结合《孔丛子》等史料,对子思之生卒年予以推定,试作新说。  相似文献   

5.
明郑藩郑世子妃任氏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世、婚配及子嗣情况,不仅印证了《明史》《国榷》《大明会典》等关于宗室王妃及世子妃丧葬制度的记载,还补充了《明史》等史书关于郑世子妃任氏的生卒年月、册封时间、葬时、葬地等记载之缺,也对研究明代宗室丧葬习俗、郑藩家族及其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族家谱在家谱的调查收集、目录、家谱介绍及史料价值等基础研究和族源、堂号、父子连名制、家庭道德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内外家谱研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家谱收藏分散、史料挖掘整理不够;研究滞后、力量薄弱;研究方向单一等问题。而加强对白族家谱的研究不仅可弥补白族史料的不足,也可为西南民族史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测量天体赤道坐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中国古代测量天体赤道坐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明代科学家周述学等有关测量天体赤道坐标的重要新史料,并对元代赵友钦《革象新书》中的有关记载进行了研究和复原(绘制了复原图)。文中初步弄清了中国古代用仪器测量天体赤道坐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抄本《神道大编历宗通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神道大编历宗通议》十八卷,是明代科学家周述学的著作。这部书目前流传极少,著录也不多,阮元《畴人传》卷30说:周述学“又与(唐)顺之评论历代史志历议,正其讹误,删其繁芜,撰大统、万年二术通议,即《神道大编》中《历宗通议》也。”实际上,这部书并非仅讨论《大统历》和《万年历》,而是对历代历法大体上都做了评论,特别是包括  相似文献   

9.
杨文骢,字龙友,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画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卒年,《辞海、《辞源》等工具书,都定为1597——1645年。但细查有关资料,其生卒年应为1596——1646年。现论说于下。关于生年: 据清光绪本《重修华亭县志》卷十一载,杨龙友于“崇祯七年”到华亭任教谕。而且在“名宦”一栏中有《杨龙友传》。《县志》说:杨文骢,崇祯七年任,有传。《传》中对杨龙友在华亭教谕任上的政绩给予了极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珠算发生于什么年代,是谁发明的?由于历史资料不足,有各种说法。目前对珠算的发生年代,有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等,各家都有一定的史料为依据提出不同的看法。 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 最早出现“珠算”二字的书是《数术记遗》,书中载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传本是南宋嘉定五年(公元1213年)鲍澣之在杭州七宝山三第宁寿观的藏书中发现的。书首载  相似文献   

11.
《书经》所载“仲康日食”的时间确定问题一直是存年代学中的一个难题,基于华夏历史时期天天文家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根据复原了的元件《授时历》交食推步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这次日食及古代的推步结果,确认了郭守敬等用《授时历》推算出的“仲康日食”发生的日期当是公元谫2128年10月13日,提供了由《授时历》方法编算的-2200至-1799年日食典;为进一步的研究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永嘉四灵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灵生卒迄无确考,今将可考知者略述于此。 (一)徐照。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七载《徐道晖墓志铭》,内云,墓志作于宋宁宗“嘉定四年闰月二十三日,距卒四十五日。”按:是年闰二月,故知徐照仍卒于是年,即公元1211年。生年无考。 (二)徐玑。《水心文集》卷二十一《徐文渊墓志铭》云:“嘉定七年十月二十日卒,年五十三。”即卒于公元1214年,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永嘉县志》本传亦作“年五十三”。然清初吴之振等编《宋诗钞初集》,所撰徐玑《二薇亭诗钞》小传,及《四库提要》卷一百六十二徐玑《二薇亭集》提要引《宋元诗会》,皆作“年五十九”,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新文学史料,考察了鲁迅对《学衡》和吴宓批评的全过程,认为那种视1922年鲁迅同“学衡派”的斗争是把吴宓作为反面人物棒喝或鄙夷的说法有欠公允。其时,鲁迅针对《学衡》与新文化运动相逆对的思潮和吴宓的思想局限予以批评是无可厚非的。吴宓作为教育家和学者,一生贡献甚多,建树甚广,其参与创办并主编《学衡》11年,经历始终,在中国文学史和学术上声名远播,影响甚大。吴宓很值得研究。为如何深入研究之,作者提出了三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撰写现代民间文学史过程中,笔者留意刘策奇先生的生平史料久矣,但多次寻访而未得,近读裘士雄先生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2期上的《刘策奇其人其事》,方获梦寐以求之史料,快意无限。然在阅读过程中,却发现该文有一处史料失实,即“1918至1919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了他收集整理的《歌谣选》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东洋史学家池内宏在《日本上古史研究——日鲜关系与日本书纪》中体现出的对史料的质疑与辨伪的思想,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时代及个人局限,书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日本书纪》中纪年考辨不足,对四世纪日本国力考辨不足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政府公报》等原始资料挖掘出大量新史料;以丁文江、章鸿钊、张轶欧、翁文灏和地质研究所毕业生为线索,对其史实进行考辨,并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不久,《真理报》突然宣布了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死亡。帕普京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他的死同阿富汗事件有何关系,至今还是个谜。下面是英国《外事报道》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外星人猜想     
星云 《科技潮》2004,(11):56-57
外星人住在地球深处 据俄罗斯《真理报》今年9月20日报道,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作家相信,在地球内部,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地下城镇,在这些城镇中,住着一些来自外星球的生命体。 与“地下外星人”亲密接触 报道说, 首先提出关于地下城镇说法的是美国颇有声望的科学家兼记者作家的理查德·沙弗。他在1946年通过调查研究,在美国《惊异事件杂志》上提出了这个说法。沙弗说,他曾经有过几个星期的亲身经历,与住在地下城镇中的外星人打交道。这些长相似魔鬼的外星人是些不可思议的天才,在人类出现前就已经定居在地球上了。他们非常聪明,受到非常…  相似文献   

20.
孙膑,一般认为是战国中胡齐国人,也有说法称“孙膑楚人,为齐臣”(《吕氏春秋·不二》高诱注)。其生卒年月史籍无载,只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披露了他的家世渊源:“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田齐王室宗族,那么,也可以说孙膑其人“系出名门”了。《通鉴·周纪》综合各家史书,把孙膑生平基本浓缩如下:“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威王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膑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据说孙膑其名就是因为“以法断其两足”的膑刑而获致的。《史记)还详细地记述了孙膑助田忌赛马赢威王、齐魏争强斩庞涓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古籍中孙膑的基本生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