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吡啶甲酰肼为起始原料合成了5-巯基-2-(2-吡啶)-1,3,4-噁二唑(L),以此为配体与CoCl_2·6H_2O反应得到双核Co~Ⅱ配合物Co2(L)_2(DMSO)_2Cl_4,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X-ray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_1,由2个配体分子、2个CoCl_2和2个DMSO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2.
以非手性的3-吡啶-4-苯甲酸(H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和Zn(Ⅱ)自组装,制得二维配位聚合物[Zn(L)_2]_n·n DMF(配合物1)的纯手性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对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脱去质子的配体阴离子(L)-采取两种手性构象异构体桥联四节点的Zn(Ⅱ),形成纯手性二维网格,并沿c轴堆积成手性的晶体.在310 nm激发光的激发下,固体配合物1在375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以2-((吡啶-4-基硫基)甲基)吡啶和叠氮根为配体,采用常温挥发的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配合物[Co(C_(11)H_(11)N_2S)_2(N_3)_2]_n. X-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中的相邻的Co(Ⅱ)通过N3-的双EE和双EO 2种桥联模式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状之间通过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超分子构型.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该化合物金属中心之间是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手性超分子组装是复合手性多功能材料的有效途径,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以纯手性三联吡啶氨基酸配体S-2(4-(2,6-di(pyridin-2-yl)pyridin-4-yl)benzylamino)propanoic acid(Htpy)和碘化汞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一个新的纯手性配合物[Hg2(Htpy)2(I)4]·2H2O(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在该化合物中,两个晶体学上独立的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共结晶于同一晶体中.这两个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各自通过配体Htpy的氨基酸基团间的氢键作用组装形成手性相反的一维螺旋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乙醇体系中,由硝酸铋和8-羟基喹啉(HQ)反应,合成了[Bi(NO_3)Q_2]·H_2O铋(Ⅲ)-8-羟基喹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445 04(13)nm,b=0.819 6(4)nm,c=2.071 8(10)nm,β=118.406(5)°,V=3.651 9(3)nm3,Z=8,F(000)=2 192,μ(Mo Kα)=9.698 mm-1.测定了配体、标题配合物及铕掺杂(摩尔分数:5%,10%,15%,20%)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无论是标题配合物还是铕掺杂的配合物均显示配体的荧光,既没有铋离子的特征发射,也没有铕离子的特征发射.说明配合物的荧光是配体的荧光;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于配体,说明金属离子对配体的荧光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种半刚性的多羧酸配体5-(3-吡啶基)间苯二甲酸与Pb(NO3)2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颖的金属配合物[Pb(pyip)]n.对其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monoclinic),P2(1)/c空间群,并且该配合物的两个羧基分别采取了双齿螯合与螯合桥式四齿的配位模式,从而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2-(3-吡啶)-4,5-咪唑二羧酸(H3PID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了配合物[Cd(H2PIDC)(H2O)Cl]n(1),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2个Cd原子通过2个氯原子桥连成1个四元环,再通过吡啶环上的氮连成1个1维链状结构.并对配合物做了荧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2-(4,5-二苯基-1H-咪唑)-4-噻吩配体,合成了该配体的铜(I)的配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的结构,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76(5)°A,b=11·393(2)°A,c=23·508(5)°A,β=91·55(°),R1=0·0717,wR2=0·2365.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含三吡唑硼配体(Tp和Tp*)的双核铜(Ⅱ)配合物[TpCu(μ-1,1-N3)2CuTp](1)和双核钴(Ⅱ)配合物[Tp*Co(μ-N,S-NCS)2CoTp*](2),并通过IR,UV-vis,EPR,CV,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配合物1具有μ-1,1一N3桥联的双核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和解析结果表明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957 9(5)nm,b=0.806 89(19)nm,c=2.678 2(6)nm1,β=108.763(9)°,Z=4,R1=0.045 7,wR2=0.116 4,其结构为μ-N,S-NCS桥联的双核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和解析结果表明钴(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以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一二乙氨基乙二醚)为配体的双核钴(Ⅱ)配 合物[Co2(EGTB)Cl2]·(BF4)2·5H2O的合成,通过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42900(3)nm,b=2.46563(4)nm,c=1.42932(2)nm,β=100.7820(10)°,V=4.94714(15)nm3Z=4,Dc=1.500 g·cm-3,F(000)=2288,最终偏离因子R1=0.0591,wR2=0.1706.配合物含有两个中心金属Co(Ⅱ)离子,每个Co(Ⅱ)离子均采取五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的几何构型.用核黄索光照法应用于配合物歧化O2-的动力学研究,歧化O2-的反应速率为1.2×106mol-1·L·s-1,说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金属盐Cr Cl3·6H2O与2-(1H-四唑-5-基)吡啶(tzp)配体通过H管溶剂扩散法合成了双核铬配合物[Cr2(Cl)2(tzp)4],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中每个铬离子分别和四个tzp配体的四个氮原子,两个氯离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另外对配体和配合物分别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对硝基苯甲酸和1,10-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1种Zn(Ⅱ)的配合物:[Zn(p-NO2C6H4CO2)2(H2O)(phen),(phen=1,10-菲啰啉)].通过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它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Zn(Ⅱ)为5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UV-Vis-NIR以及发射光谱,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认.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的固体粉末在室温可见光的照射下可发射较强的绿光.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1个新颖的混合配体铜(Ⅱ)配合物[Cu2(C7H3NO5)2(2,2′-bpy)2]n(C7H3NO5为2-羟基-3-硝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2,2′-bpy为2,2′-联吡啶),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配合物结晶于单斜的P21/c空间群,a=1.880 3(2)nm,b=1.860 6(2)nm,c=0.894 06(10)nm,β=92.671(2)°,V=3.124 5(6)nm3,Z=4.配合物中2个晶体学独立的Cu(Ⅱ)离子通过2-羟基-3-硝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拓展形成弯曲的一维链状结构.另外还测试了该化合物的热重和磁化率等磁性能,其分子中相邻的Cu(Ⅱ)离子之间呈现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纯手性的单核Fe(Ⅱ)希夫碱配合物fac-Λ-[Fe(R-L)3〗(ClO4)2(1)和fac-Λ-[Fe(R-L)3〗(BF4)2(2)(R-L=1-(1-萘基)-N-(1H-咪唑-4-亚甲基)乙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结晶于手性空间群P213,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b=c=16.979(6)×10-10m,α=β=γ=9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b=c=16.704(2)×10-10m,α=β=γ=90°。在这两个配合物中,Fe(Ⅱ)中心与3个双齿配体提供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且R-L配体都诱导配合物呈现单一的fac-Λ构型。变温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在常温处于高自旋态(S=2),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中心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不同阴离子的引入未对金属中心的自旋状态带来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温挥发方法制备了1个新颖的基于4-氨基-1,2,4三唑(atr)配体的铜(Ⅱ)配合物[Cu(atr)(H2O)(pytc H)]n(pytc H为2,4,6-吡啶三甲酸负二价阴离子),通过单晶和粉末X-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和变温磁化率对其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结晶于正交的Pbca空间群,a=1.136 68(3)nm,b=0.665 855(17)nm,c=3.363 83(7)nm,V=2.545 95(10)nm3,Z=8.配合物中相邻的Cu(Ⅱ)离子通过中性的μ-N1,Namino-atr配体拓展形成非线性的一维链状结构,且相邻的自旋载体之间存在弱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两个以含氮杂环芳基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2(CH3OH)2(H2O)2](1)和[Co(L)2(H2O)4]·2H2O(2)(HL=4-(1-四氮唑基)苯甲酸),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金属离子均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但对相同配体的不同配位原子具有配位选择性:在1中,与Mn(Ⅰ)配位的是羧基上的氧原子,而在2中,与Co(Ⅱ)配位的是四氮唑基上的氮原子.另外,配合物1和2均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单核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20.
以3-吡啶基烟酸酰胺(3-pna)和1,4-环己烷二羧酸(H2L)为混合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o(3-pna)(L)],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2.159 4(8),b=15.994 8(10),c=18.482 3(12),Z=8,V=3 594.6(4)3,Mr=428.30,Dc=1.583 g/cm3,F(000)=1 768,μ=0.993 mm-1,S=1.003,R=0.0492,wR=0.229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CoⅡ与两个3-pna配体、三个来自不同L阴离子羧基配位.相邻的两个CoⅡ通过两个桥联配位的羧基连接成双金属结构单元,该双金属结构单元通过四个L阴离子和两对3-pna配体拓展成二维6连接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